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及对策
2024-06-14祝武标
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多方联合、对在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的创新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推进逻辑包括政策推动的驱使、行业发展的需要及自然演化的必然等,分析职业培训中存在各方参与职业培训的能动性不强、建筑业农民工自身基础薄弱、职业培训硬件软件条件欠佳及职业培训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保障机制、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师资队伍、丰富培训方式、优化考评体系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4-0108-05
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根源于传统学徒制,借鉴现代学徒制发展而来,先后经历从政策酝酿-试点改革-全面推行-加强改进的发展过程。国家加强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促进提升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优化支持行业持续科学发展。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农民工是建筑业职工的最大群体,利用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乡村农民工人才的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了建筑业农民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建筑业转型升级。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在现代学徒制后,由政府部门引导,企业自主结合实际生产,联合中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等共同开展,提升职工专业技能,采取工学一体化的一种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特征从培训教育主体、培训教育对象及培训教育过程等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把企业作为培训教育的主体,不同于传统的学校类教育,企业新型学徒制不是把学校作为首要教学主体,而是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举办职工技能培训教育,企业是主导地位,学校和培训机构是配角;第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育的对象是在职员工,一般是新职工或者转岗职工,是针对已签合同的职工,不同于学校里的学生,是实实在在想提升职业技能的一线职工;第三,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过程采取工学一体化,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既要注重工作中的实践教学,也要采用弹性式教学,利用业余时间在线学习,依托学校及培训机构进行优化补充培训教育。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推进逻辑
(一)政策推动的驱使
国家大力推广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职业培训模式,加强提高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2022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文《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实现学徒培养规范化、标准化,培育一批优质学徒培养单位和师徒,开发遴选一批优质学徒培训课程和教材数字资源等,促进学徒培训规模和质量有效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能人才支撑[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十二条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2]。2022版新职教法提出要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教育模式,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3]。建筑业农民工属于乡村职业工人的重要群体,对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就是培育乡村高技能人才,大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把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运用到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多层次政策的叠加、符合教育规律、适合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势在必行。
(二)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时代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创新发展,建筑行业需要新岗位新人才。在“双碳”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减排,要控制能耗保护环境,在建筑行业领域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是在大城市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农村也要陆续推广新农村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有别于传统的建筑,是将若干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传统的工艺需要升级,新的技术、新的知识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在数字信息背景下, BIM技术陆续使用在建设项目中,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通过数据反馈与控制,保证建筑项目安全按时按规完成目标,大大提高整个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效率。对于BIM技术的专业人才,对于应用BIM技术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人才,需要企业持续培养与发展。在智能建筑发展方向,是将建筑构造、设备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通过优化组合,利用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等提供舒适、便利、高效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建筑设计、智能家居、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综合性专业知识,随着新技术新要求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正是针对新员工、新岗位进行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的最佳模式。
(三)自然演化的必然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学徒制必然升级为双导师制、理论实践结合、院校机构配合等多交集的新型学徒制。一方面从学徒自身发展来看,不仅要掌握师傅教给的技能,更需要适应新发展新事物,去掌握师傅传授以外的新技术新知识,简单的师傅带徒弟不一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新型学徒制教育模式,去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数字科学等方面综合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从社会和企业角度看,社会需要稳定的就业环境,企业需要稳定的职工人才,这就需要稳定合适的职业教育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对象就是针对签订合同的职工,保证职工能继续稳定就业,促进社会企业新发展;同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办学主体是企业,企业对岗位需求相对明确,促使培训教育的目标、培训教育的过程环境更贴近实际需求,保证教育培训的效果。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把在职员工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技能而自然演化的科学教育模式。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涉及问题比较广泛,涉及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培训条件、培训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问题。通过对相关建筑类培训项目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调研建筑类涉及最大群体的建筑岗位资格培训项目以及岗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并结合多家建筑企业对新员工、新岗位职业培训情况的调研交流。分析提出各方参与职业培训能动性不强、建筑业农民工自身基础薄弱、职业培训硬件软件条件欠佳、职业培训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
(一)各方参与职业培训能动性不强
新型学徒制的办学主体是企业。一方面,教学主体的转变需要社会企业的过渡及适应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受传统思想影响而观念稍有落后,往往比较注重业务的扩大和成本的缩减,对于短时间不产生明显经济效果的事宜能动性较差。建筑企业进行农民工职业培训,需要安排导师、场地和培训内容等,需要涉及对接较多部门单位,整个过程存在一定工作量,部分企业牵头的动力不足。作为培训对象的职工,一方面需要在企业的组织前提下才有机会参与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员工自我主动性不强,很多建筑企业职工往往注重实际工作轻视学习,注重实践技能轻视理论知识,参加学习培训后却达不到预期效果,主动学习意识有待加强。在实际培训中,各方参与职业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不高,缺乏长远发展考虑,其参与职业培训的能动性不强,需完善对各主体的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和学徒愿意且能提升技能[4]。
(二)建筑业农民工自身基础薄弱
新时代建筑业发展迅速,最大的建设群体便是建筑业农民工,他们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受自身因素和学习环境等影响,整体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不高。建筑业农民工大部分来自传统农民工,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有农村籍的大学生,年龄结构参差不齐,学历分布高低不均,整体而言建筑业农民工年龄稍大、学历偏低。利用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形式多样,有线下有线上,有实践类有理论类,有传统模式有创新方式,部分建筑业农民工对网上培训、智能化模块化培训模式不能适应,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受学历和年龄的影响,部分建筑业农民工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创新思维,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领悟存在一定的困难,整体接受能力不佳。除了正常工作中学习、统一时间内培训以外,工作时间之外的自由式学习和补充式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在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进行职业培训,建筑业农民工自身基础薄弱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优化措施来弥补此短板。
(三)职业培训硬件软件条件欠佳
新型学徒制下的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既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也需要合理的实践实训设备,还需要支持互联网智能的学习平台等,建筑企业不同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在这些方面办学条件不够成熟。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具备“做中学”的条件,但在开展集中培训时,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会在会议室或活动中心学习,学习环境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需要应用相关教学设备的实践教学,建筑企业自身条件缺乏,需要和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深入合作来弥补不足;有些建筑企业虽已和相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培训,但实际的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或成摆设,不适合建筑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能较好体现实践教学效果;对于线上智慧学习平台,需要具备更稳定、便捷的实效,部分建筑企业存在更新缓慢或利用率偏低等现象,没有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智慧培训教育的功效。采用新型学徒制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乏优良的硬件条件和软件设施,需要采取更新设备或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等来改良弥补。
(四)职业培训实际效果不佳
建筑业农民工在实际职业培训中,受其培训资源、过程管控、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实际培训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培训内容方面,建筑公司对解读新技术、新知识或有偏差,或在实际培训中不够细化接地气,或存在掌握新技能时间滞后的可能,导致培训内容陈旧或定位不准等现象。在培训过程中,企业注重学习时间的量化或关注出勤制度等,但对实际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过程学习与成果考核缺乏科学的链接,缺乏一定的考评体系,对学习成果是否达到效果缺少反思。在培训师资方面,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导师,在现实的学徒培养中,大部分企业导师都是“只能做不能讲”,原因就在于部分企业导师理论教学经验不足[5],而职业院校导师则相对缺乏一线的实践教学能力。综合以上,实际职业培训效果存在一定的“预期落差”。
四、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优化策略
在分析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后,可以知道: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的问题,如建筑业农民工自身基础薄弱、职业培训硬件软件条件欠佳;有些是受政策环境影响的问题,如各方参与职业培训能动性不强;更多的是多个问题相互影响产生的叠加问题,如职业培训实际效果不佳。通过对实际职业培训项目的调研分析,结合行业专家探讨交流,从顶层设计、培训资源、培训师资、培训方式、考评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完善保障机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需要多方协同配合完成,其办学主体、培训对象、培训院校及相关部门等各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都需要相关机制来完善保障,只有明确了具体标准,指明了方向,才能让企业、职工及培训院校有的放矢,落实好每一个环节。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引导、宣传及监督检查等工作,针对建筑紧缺人才岗位或政策支持的岗位要做好培训计划,引导建筑企业朝着该方向进行职业培训,同时通过相关媒体网络做好职业培训的宣传工作,并对建筑企业具体职业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其次,要明确建筑企业、职工学徒及培训院校的权利与义务,要充分体现出建筑企业的主体位置,发挥建筑企业的主动性,调节职工学徒和培训院校的能动性,建筑企业要与培训院校签订好联合培训教学协议,落实好相关培训费用,同时要与学徒职工签订好学徒劳动合同,确保学徒职工的正常劳动报酬等;最后,要落实细化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标准,针对实际不同的建筑岗位、不同的等级层次,要确定好对应岗位培训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等细部要求,做到有依有据,进行合理科学的过程把控,要把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与提高建筑企业、职工学徒及培训院校的积极主动性有效结合起来。
(二)整合课程资源
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课程资源,要分层次、分形式和分方向,做到培训资源科学合理有实效。
第一,分层次整合课程资源,即整合模块化课程资源,把对应职业培训模块分为通用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通用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基础知识、建筑法律法规知识等,是补给基础较差建筑工人的必备通用知识库,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多针对岗位需求的必备培训内容;第二,分形式整合课程资源,即课程资源的形式不同,既可以分为理论学习课程资源和实践操作课程资源,也可以分为纸质教材资源与多媒体电子教学资源,还可以分为单向传授式课程资源和双向互动式课程资源,不同形式互补,充实培训课程资源;第三,分方向整合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传统课程资源和前沿课程资源,传统课程资源针对职业培训对象是建筑业架子工、抹灰工、砌筑工和钢筋工等传统工种,前沿课程资源针对职业培训对象是新产业新技术岗位,如装配式产业工人、BIM技术工人、智能建筑工人等,同时要把最新建筑发展信息以及最新建筑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也补充到课程资源中去,更要把建筑艺术、安全文明意识、建筑工匠理念渗透到课程资源中。
(三)提升师资队伍
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对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需要具备掌握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团队。对组建和提升师资队伍,从早期师资选拔、中期师资研修和后期师资专业水平突破等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循环递进。
首先,师资的选拔要充分考虑建筑企业的精英骨干,既可以是建筑企业的总工,也可以是优质项目的项目经理,还可以是一线的老带班师傅,抑或是培训院校的建筑专业教师、建筑类的实践实训教师、高学历高职称的一线教师,选拔就是要选适合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其次,师资的研修就是给教师充电,既可以是攻读高学历,也可以是考取建筑类执业证书,既可以是听讲座听报告,也可以是下企业锻炼,及时学习行业最新的科技应用与工艺流程,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认真打磨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6]。最后,师资专业水平突破是针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鼓励其参与建筑相关技术攻关的项目,参与建筑技术专家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建筑类专业以及与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把建筑专业技术、教学培训和科研项目等有机结合起来,较好体现优秀师资突破专业水平的局面。
(四)丰富培训方式
基于建筑业农民工实际情况,企业新型学徒制要做好理论与实践培训一体化、教室与工地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等。在常规师傅带徒弟模式下,在教师面授辅导、师傅实操培训等基础上,要创新丰富职业培训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同时紧贴实际工作岗位,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第一,科学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灵活性、便捷性及智能性,有效补充建筑业农民工的知识空缺,根据农民工个体情况,灵活开展针对性教学,大大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效率。第二,建立特色培训场所开展实践教学,建筑业农民工在提升理论知识基础上,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有先进设施的实训场所,需要有规格化标准化的工地现场,需要有特色有教学成果的实践场所。第三,积极制作建筑作品及参与比赛,一方面要对建筑业农民工日常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优秀的建筑业农民工制作建筑作品,并参与建筑类的比赛,在制作建筑作品及备赛过程中扎实推进建筑农民工的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丰富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效果,特别是通过智慧个性化培训学习及动手参与制作建筑作品,大大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五)优化考评体系
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需要跟踪培训效果,需要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具体通过明确考核标准、注重日常过程考核、加强多元化综合考核等方式来优化,达到职业培训效果的科学考核评价。
首先,要明确各建筑岗位的工种类型、技能级别的考核标准,要把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有机结合,要把培训效果具体细则化,做到公平、公正及公开;其次,将日常工作生产纳入考评中,要把平时工作生产的工作效率作为职业培训效果的参考指标,要把工作和学习有效一致性纳入考核指标;再次,将多元化成果纳入考评中,把提升学历职称、参与执业考试和参与建筑岗位比赛等成果纳入考核指标;最后,要探索多元融合考核,要把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岗位证书考核等有机融合互通,要把职业培训效果与工种等级评价相匹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充分利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优势,有效加强建筑业职业培训过程控制,提高职业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通过完善保障机制、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师资队伍、丰富培训方式及优化考评体系等措施,提升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提高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在后续开展相关建筑业职业培训中,要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的产业氛围,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建筑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工匠力量[7]。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的通知[Z].人社厅发〔2022〕62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二〇二三年一月二日)[N].人民日报,2023-02-14(1).
[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2022-04-20.
[4]王淑娟.企业新型学徒制主要执行主体的行动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2(23):29-36.
[5]单文周,杨宝嘉,刀玉萍.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技能人才的困境与进路 ——以玉溪市为例[J].职业技术,2022(6):9-14.
[6]王旭,赵玉洲,赵从从.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8):203-206.
[7]赵铁瑛,陈夕.培训提升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1):93-95+142.
Enhancing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Context of NewEnterprise Apprenticeship Model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u Wubiao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ejiang Gu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onstruction, Dongyang 322100, China)
Abstract:The new apprenticeship system in enterprises is an innovative mode that focuses on enterprises, collaborates with multiple parties, and provide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th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apprenticeship system of enterprises, the promotion logic of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cludes the drive of policy, the need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natural evolution,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uch as the weak motivation of all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training, the weak found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oor conditions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poor actual effect of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etc.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upgrading the teaching staff, enriching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optimiz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Key words:New apprenticeship aystem of enterprises; Migrant worker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Vocational train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