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4-06-14曾彬雷和敏
曾彬 雷和敏
[摘要] 家长教育素养水平是影响我国现行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的内涵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完成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家庭教育培养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条件,包括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纾解家庭教育困境,弘扬优秀家庭家教家风文化。然而,现实的家长教育素养与应然的家长教育素养存在一定差距。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素养的实然窘境表现在: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多元性不足、群体差异大,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结构性缺失,家庭教育方式呈功利取向,家庭教育能力实践性不足。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与家长教育素养积累的多样性和过程性、家庭内部因素、外部支持力度有关。为了提升家长教育素养,促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家长主动担责、积极配合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协同合力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水平。
[关键词] 家长教育素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8[支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24)06 - 0104 - 15
教育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健全家庭育人机制既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能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1]。以家庭建设推动国家发展是新时代的伟大创举,创造性地构建了“家庭梦”托举“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为此,党和国家从大局出发,为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2021年10月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责任,同时要求国家支持、社会协同,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促进家长教育素养提升[2]。党的二十大也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3]。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家长扮演着家庭家教家风引领者的角色,引领质量高低无疑与其教育素养有莫大关系。基于此,法律政策等多项规定中也明确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放在了重要位置,力促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新时代,家庭教育问题以新的矛盾形态出现,如部分家长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有时即使孩子就在眼前,他们也可以稳如泰山地玩手机,甚至达到非不得已不看一眼、不言一语。环顾当今,此情此景屡见不鲜。到底是什么推开了孩子?淡漠的亲子互动、不良的家庭榜样等似乎都让人觉得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糟糕。相关家庭教育报告显示,在亲子沟通方面,超过两成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教育表现有待提升[4],从侧面说明了部分家长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当教育言行,而这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有极大的关系。作为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的教育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成功与否。新时代对家庭教育质量的新要求与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素养不足之间的现实冲突成为家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大阻力。直面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素养难题,成为提升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的重要前提。
一、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的内涵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2]家庭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是家庭,教育者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受教育者为未成年人,教育和培养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同时,该法将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各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放在了“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位置。家长教育素养是家长完成家庭教育任务所具备的素养,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归属;另一方面,家长教育素养是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中家庭教育者的素养与能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教育者素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厘清家长教育素养的内涵前,应该对“素养”“素质”的基本内涵有所辨别。心理学与教育学对“素质”与“素养”的认识不同,心理学上强调素质是基础,教育学上强调素养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心理学认为,“素质”是指在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基础上,结合后天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教育学认为,“素质”通常又称素养,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而发展的综合品质[5]。本文的家长教育素养是指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更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的成效,因此认为“素养”是指教育学概念上的一种综合品质。从学理来看,现有研究关于家长教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基本构成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家长教育素养是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某种品质和能力,包括教育孩子所需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育方式以及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能力[6]。“家长教育素养是父母为了合格地担当家庭教育实施者的角色,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特殊品质,包括教育知识、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7]60。可见,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构成家长教育素质的特殊内涵[8]。
本文结合学理逻辑,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认为家长教育素养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完成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家庭教育培养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条件。《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2]
《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能力纳入了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将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概括为家长教育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是围绕完成新时代家庭教育任务而具备的基本素养,其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应围绕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而生成。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所持有的关于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认知与理念,将“民主”“尊重”“个性化”等渗透其中,一般包含现代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等基本观念。家庭教育知识指家长所掌握的围绕儿童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培养与教育相关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一般包括儿童生理发展、卫生保健、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科学、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理论知识与操作策略。家庭教育方式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民主和谐的行为倾向,包括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严慈相济、尊重差异、科学引导、有效交流等方式方法。家庭教育能力指家长为解决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促使子女健康发展的技能、技巧,如平等沟通能力、亲子关系构建能力、家庭教育实施能力、家庭教育反思能力、教育机智能力等。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应该兼具时代性和引领性,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或表现:家长围绕以教育和培养儿童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不断生成新的教育素养,逐步在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中渗透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合法权益;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等时代要求。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还要着力于能进行家庭建设、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培育、优良家风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弘扬、文明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维系能力的增长,从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达成或实现高质量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素养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保障,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家长教育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有赖于“前家长阶段”的无意识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观察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阶段”的有意识提升和外部支持。现实的家长教育素养距离应然的高度还有一定距离,为缩小差距,未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应该着力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就是家长通过多途径、多形式逐步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形成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探索更加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方式,塑造更加多元的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家长教育素养达到新高度。
二、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
《家庭教育促进法》言明,通过立法可以促进家庭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提升于儿童、家庭、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一)儿童层面: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家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儿童成长影响很大。家长教育素养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因教育素养不同而引发的教育言行、教育活动的不同是一种具有代际传播效应的软环境,能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长久、稳定的基础作用。研究证明在家长众多素养中,教育素养被认为是影响子女发展最重要的因素[8]。孩子在校表现与家长教育水平相关,提升家长教育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优等生数量,还可以减少或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9]。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明确了家庭和家长在儿童发展道路上的具体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0]而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要“讲好课”“扣好扣”,就必然对其教育素养有高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长教育素养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家庭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阵地,要求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少年儿童群体中存在的“盲目追星”“五谷不分”“近视率高”等现象影响了部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这与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引导有关。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才更有可能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家庭层面: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有利于纾解家庭教育困境
新时代,祖国整体繁荣富强的同时教育也在加快发展,较之“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教育观念,而今的家庭教育形态呈现显著的先进性。然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矛盾性,诸如“学而优则仕”等教育取向,仍然夹杂在家长的教育焦虑之中。社会环境日益变化、家庭综合实力悬殊、社会网络负面信息冗杂,易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许多新问题,而儿童教育问题往往也因家长教育素养限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家庭教育向内溯源,也有其盘根错节的困境。一方面,从家长自身困境来说,提升教育素养有利于家长自我赋能、纾解自身教育焦虑。有学者对35 162名家长进行实证调查时发现,66.8%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处于比较焦虑的水平[11]。家长的教育焦虑一定程度来自对教育科学的认知欠缺、能力欠缺等,因为“无力”“无资”,所以容易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表现得过分惶恐。而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恰能弥补家长在教育知识、观念、方法和能力上的短板,为家长教育焦虑提供纾解之路。另一方面,从家庭教育本身的困境来说,有利于缓解家庭教育难题。有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家庭在亲子关系方面较为普遍地存在对孩子的隐私尊重不足、对孩子情绪涵容不足,在了解孩子的兴趣、学习、爱好、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不足12。因此,需要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自我赋能地解决家庭教育存在的难题。
(三)社会层面: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有利于弘扬优良家庭家教家风
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利于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文明。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家国一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3],儒家经典辩证地说明了家庭成员自身修养、家庭和谐与国家安定三者之间的嵌套关系。家国之论历久弥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14]。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时代安稳的重要组成,是生活格局变化的依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是家庭的重要支撑,是未成年人传承优良家教家风的引路人,家长的个人修养,特别是家庭教育素养维系着家庭家教家风的传承质量。在全球格局变化莫测、日新月异的今天,家庭家教家风是国家和民族经久不衰、迎头直上的源泉。而家庭作为优秀家教家风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承载能力依赖于家庭的建设质量和家庭成员在代际传承中的教育素养。家长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风的传承者,其对家庭的认知、家风的理解、家教的施行,能较大地影响未成年人对家庭家教家风的习得。作为家教家风传承枢纽的家长,如果能不断提升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教育素养,那么既有利于推进家庭建设,又有利于向同辈和后代弘扬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优良家教家风,凝练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家教家风文化,从而促成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之风尚,在代际传承中培养文化自信。
三、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素养的实然窘境
(一)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多元性不足、群体差异大
家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使自身教育素养得到根本提升。家长除了需要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了解儿童身心特点,学会怎么教育孩子外,还需要积累能帮助儿童成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家长的教育知识素养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知识多元性上、群体均衡性上结果差强人意。在家庭教育知识内容多元性方面,部分家长存在功利性关注取向,更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和未来成才的知识,忽视如生活技能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在群体差异方面,“家长的教育素养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学历差异和收入差异”“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存在显著差异”[15]8,高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的家长整体教育知识储备会显示更多积极性。在代际或年龄层差异上,实证调查也发现,年轻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总体水平良好[16],而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却表现为更多经验性和非系统性[17]。在区域差距上,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显现的问题令人担忧。农村很多家长基本上没有看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18],教育知识掌握水平较低,而城市家长整体较好。总体来说,家长的教育知识素养水平虽然整体在提高,但是群体差异较大,如城乡、东西部差异。家长教育知识的欠缺,往往会让家长在应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手足无措,不清楚在每一阶段该做什么,也不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内心需求、特点和成长烦恼,尤其是新手父母和青春期阶段孩子的父母。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常常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一边孩子情绪冲突大、一边家长抓狂,这正是家长“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家长的教育知识素养状况会影响家长的其他教育素养维度,因此着力提升家长教育知识素养以实现家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的改变是必然之举。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结构性缺失
当今时代,经济和网络飞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已然不同往日。虽然大多数家长都已经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有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偏颇。有学者对陕西省少年儿童家长教育素养的调查发现,较为普遍地存在教育内容重人格教育轻劳动教育、知识教育存在结构性缺失、“学校化”倾向严重等问题[19]。同时,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不一致而带来的教育差距也体现在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上。一些农村地区的家长存在教育目标不清晰、教育内容偏重应试知识、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缺少理性思考等问题[20];部分家长比较忽视性教育、社会志愿活动、网络教育、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21]。可以看出,一些家长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分数论”,企图以分数“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传统的“家长制”观念使许多家长只看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单向输出作用,往往容易忽视孩子在自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家长也缺乏对孩子潜能的关注。静观周遭,“十指不沾阳春水”“五谷不分”的成年“巨婴”大有人在。同时,现实的教育资源差距也影响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权益,若再不从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着手,教育“鸿沟”可能越拉越大。固有的教育观念能影响具体的教育行为,那些“虎妈猫爸”式的“鸡娃”行为已经让儿童、青少年教育偏离素质教育轨道。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儿童,需要正视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为儿童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环境。
(三)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呈功利取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理念得到不断推广并深入人心,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迭代更新,家长对儿童权益、地位的理解、尊重愈加合理。传统家庭教育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代之以更加民主、尊重、平等的教育方式。然而,随着个体生存压力的不断增长,“为你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又以新面貌、新问题出现。重庆市2020年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显示,超六成的家长教育方式亟待科学化[22],如家长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不足、缺乏示范等。此外,现代家庭教育观还显出另一个不当之处,即家长教育焦虑呼应下的“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突出。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秉持儿童中心、信赖专家指导、高度情感投入、高时间密集度、高经济投入等特征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达致最优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23]。新时代家长教育方式虽然越来越科学,但是也存在“为了取得成功而努力”的功利取向。同时,在一些家庭,“问题解决”成为主要教育方式,即主要通过外在群体压力、奖惩等方式对儿童进行控制教育的方法[24],而这种较低水平的家长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儿童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在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的同时,年轻父母的生存压力也在教育方式上得以体现,他们往往由于工作时间紧张、经验不足而在教育方式上呈现较低水平[6]。这更加凸显助力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家长角色是无法重新来过的身份,家长教育素养需要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及不断凝练、提升,努力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使家庭教育从实效上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四)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实践性不足
“家庭教育能力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后,运用恰当的教养方式在日常教养实践中能够顺利实现儿童社会化的心理特质。”[25]58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实践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教养实践能力不足。对学前儿童母亲进行家庭教育素养调查,在问到有关教养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时,认为效果“一般”的母亲占39.4%、认为“较差”的母亲占2.0%,教养效果有待提升[26]。这表明一些家长在实践过程中仍然缺乏对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能力,在具体教养行为落实过程中难以把握和解决具体问题。其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虽然许多家长比较认同现代家庭教育观中的尊重儿童、平等相处等理念,但是亲子互动中强调家长权威、让子女服从自己的命令、缺少陪伴、重言教轻身教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27]。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总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很难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育言行。家长从根本上缺乏对自己传统家庭教育认知与理念的调整,进而难以约束自己的具体教育行为[21]。其三,反思能力欠缺。一些父母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角色身份的反思。他们情绪控制能力差,一遇到孩子“不听话”等行为就容易大吼大叫,无形中将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时缺乏角色“温度”,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部分家长习惯性地“以己度人”,不换位思考儿童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否认孩子的合理诉求,这也是缺乏反思的表现。同时,忽视“后喻力量”,看不到儿童也在成长中逐步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认知和行为,家长教育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而是伴随儿童成长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在实践中养成。因此,只有整体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才能实现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教育素养积累的多样性、过程性所致
家长教育素养既是家长这一群体的特殊素养,也是个体终生发展的心理品质。一方面,家庭教育知识范围牵涉甚广。在不同时代,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理念和要求也因时而变;同时,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也具有时代性。众多的“变”,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素养积累方面与外在要求、儿童需求同步性产生困难。如果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能力的积累上广泛涉猎,而人的时间、精力、学习能力有限,进一步导致高水平家长教育素养在达成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家长教育素养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品质,需要依靠实践和时间的支撑。家庭教育是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家长教育素养的积累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通过教育实践、反思、升华才能达到更高水平。加之传统家庭教育观的根深蒂固,使新时代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未受到全面撼动,容易受到素养积累本身的过程性、多样性所裹挟。
(三)家庭内部因素影响家长教育素养
1.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意识与行动力不足
随着国家的引导、教育科学的宣传,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部分家长对自身教育素养提升意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需求及动机,很难在行动上积极配合外部家庭教育指导,如多数农村家长极少主动购买家庭教育指导资料、很少主动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意识到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来影响孩子成长[28]。部分家长学习教育知识的意愿低。还有一些家长在解决孩子教育的实际困难中过分依赖学校或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自我赋能。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意愿不足成为其教育素养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2.家庭条件所限
家长自身的学历、职业、收入、工作时长、养育年限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调查研究发现,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家庭教育知识储备、家庭暴力行为、亲子陪伴等教育观念和行为上,因家长不同的职业、学历、收入等而呈现显著差异,高社会经济水平群体家长在教育整体素养上表现更多优势15]。可见,家长的一些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如高收入家庭更容易在家长成长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式提升自身教育素养。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条件,现代生存压力下年轻家长的工作时间占据了较大比重,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繁杂的家务劳动也让工作之余的父母无法抽身学习、自我提高。高学历背后整体潜藏着个体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由知识带来的成功体验,因此家长学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学习意愿,影响其教育素养的提升。另外,家长的养育年限和实践经验也会影响其教育素养水平。前文提到,许多父母在教育理念与方式上缺乏整合能力,这一定程度与家长的教育经验不足有关。家长的成长也需要过程的积淀,家长自身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家庭教育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外部支持力度影响家长教育素养
国家、社会支持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各级各类相关部门主管下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着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
1.政府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治理体系不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国家在宏观上逐步通过立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保障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怎么做”的难题。如在治理层面上,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多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监管评价制度不全面、资金保障不充分、师资队伍人员紧张等家长教育操作体系粗放问题,这些都会使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进而影响其教育素养水平的提升。一些家长明确表示想参加亲职教育培训,却不知道怎么参与此类活动,“大多数家长更表示,自己根本没遇到过相关的亲职教育培训”[29]。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地区,就近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同虚设或长期悬而未决,并未真正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教育素养未见提质增效。
2.社会层面的服务供给机构数量和质量不足
不论是第三方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还是社区、学校的非营利性家长学校的发展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较少的服务供给机构数量和低质量服务都会影响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在质量上,即便如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家庭教育指导也存在指导途径不灵活、指导内容不全面、指导对象缺乏针对性和指导工作未落实等问题。家长培训服务供给机构对家长成长关注不足、支持不够、服务质量不佳,影响了家长教育素养水平的提升。在数量上,家长学校办学覆盖率和参与率低,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化水平”亟待提高[31]。虽然家长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但是家长教育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低成了制约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
3.专业技术层面的家长教育课程质量有待提高
“家长教育课程建设是制约家长培训的主要问题”[32]14,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家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程度都会影响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虽然中国儿童中心及许多省份都已推出许多线上线下家长教育课程,以供家长学习,但是由于宣传不足、课程覆盖面不够广泛等问题,这些课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家长教育课程有自身的基本定位、设计思路,其专业性、专门性、系统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而现行的培训课程、教材良莠不齐,甚至“学无一用”,不能帮助家长教育素养提升。可见,家长教育课程建设不足也会制约家长教育素养发展。
五、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策略
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凸显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家长、政府部门及学校通力合作,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素养提升环境、打通教育素养提升的多元学习途径迫在眉睫。
(一)家长主动担责,积极配合家庭教育指导
作为新时代家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是时代赋予的机会与使命。从选择成为家长开始,就有了其角色的功能与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家长职责。作为家长,应该转变观念,看到自己教育素养提升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付诸行动。虽然家长教育素养提升会受限于家长客观条件,但是时代的红利是全民共享的。
1.走向“互联网+教育”
“终身学习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33]104家长学习,自我赋能,就是紧跟教育现代化的引领。有多少未成年儿童,就有多少家庭教育难题。每个家庭特色各异、问题不一,因此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侧重面就有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家长,网络自然也可以成为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载体。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年龄结构上,20岁到39岁网民占全体网民的37.7%。20岁到39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多数未成年儿童父母年龄段,从父母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来看,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互联网途径已经具备广大年轻用户基础。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更是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载体。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家长在线学习,是“十四五”数字经济腾飞的成果共享,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时代例证,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家长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各大家庭教育网站、短视频、微博等平台自主搜索、主动学习符合自我成长的教育知识,实现教育素养提升,在互联网时代共同谱写“十四五”数字资源新篇章。
2.积极配合家庭教育指导
为了实现家长教育素养的有效提升,国家从各个层面要求各基层组织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以提升其教育素养。在学校教育中,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具体落实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在社区教育中,社区组织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服务点,落实每年至少组织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国家为家长教育素养提升保驾护航,推动“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家长要抓住时代机遇,珍惜、配合每一次接受社区或学校提供的教育指导服务,主动咨询、交流经验、积极反馈,做到真正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个人成长。
3.在实践中反思
“实践不是一种仅仅在认识结论(理论)支配下的机械操作,而是人以信念、情感、认识、智慧和力量投入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行动”[36]135。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还需要家庭教育实践者以智慧进行创造性实践,而在实践中反思正是将理论与实践贯通的关键。反思性实践是教育者依托其在具体情境中高度能动地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对哲学知识和原理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充分情境化,从而产生实践效能的过程[37]。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实践的过程,要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具体教育问题,需要家长对自身教育素养的挖掘,通过反思,看到自身教育实践的现实状况,在困境中激发自我教育素养的提升动机。总之,为更高效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家长要善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反思、承认不足,在自我审视中不断优化个体教育实践。家长在实践中反思,关键在于突破习惯性教育思维,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作用,正确看待孩子作为独特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的意义,学会在日常教育言行中冷静分析、理性思考,不断提升教育素养。
(二)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规定,“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2]。因此,各部门要协同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服务站点,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公共服务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服务体系,从而保障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
1.细化制度
家长所在的区县或社区需要有完备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制度和评估制度,以保障基层组织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落实到位。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鼓励、引导家长所在的工作单位或基层单位提供有质量的家庭教育培训服务等;同时,规范家长教育机构和师资准入门槛,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责,行使管理和监督职权。 2.资金保障 资金投入便于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活动的开展。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基层单位或公益团体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j.宣传引导 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知识和途径的宣传,广泛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教育方式,营造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尚学风尚;同时,宣扬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树立良好的榜样。 4.完善家长教育课程 一方面,联合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师力量和网络技术人员,共同打造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线上课程,丰富各年龄段、各特殊群体儿童家长需求课程,不断拓展网上家长学校服务内容。另一方面,规范线下家长成长类培训课程和教材,使家长能选择并体验到有“含金量”的课程服务。有课程保障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是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持。
(三)学校协同:创新家校共育模式
未成年儿童,除了O~3岁婴幼儿还未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外,其余儿童基本上都在校园之内,因此学校就成了和家庭接触最密切的基层组织之一,学校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是法定义务。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社会协同部分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2]。学校属于正规的育人组织,制度体系、设施设备相对完备,有一定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经费,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具备优势。另外,学校教师的整体教育素养较高,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这也为家长选择提供了可能。家长对自身教育素养提升有很大需求且倾向于向学校获得支持[38]。学校具有先天的家庭教育指导条件,应该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更高质量地指导和促进家长教育素养提升。
1.结合传统指导方式和现代信息媒介方式
一是保留传统的家访、家长会方式,实现对有个性化需求家庭的个别指导和有共性需求的集中指导。二是结合现代媒介的优势,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网页、公众号等实时发布和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等,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家校互动和交流。
2.健全家长学校
完善相应的家长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资源开展家长讲堂、专家讲堂、交流会等,鼓励有成功教育经验的家长和邀请教育专家现身说法,帮助其他家长教育素养提升。
3.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素养
家长教育素养提升也是家长接受教育的过程,而家长家庭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指导师素养。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知识、观念和能力。学校应给予教师足够的成长空间,提供一定的时间、经费和环境帮助教师参与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家庭教育指导素养,从而促进家长教育素养提升。
六、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素养攸关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高水平家长教育素养大到能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培育后备力量提供支持,小到能为儿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然而,部分家长教育素养还不足,不同地区、代际、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教育素养不同,这也使新时代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家长教育素养积累的长期性、家庭内部因素、社会支持等。为了有效保障家庭教育质量,家庭、家长、政府、社会应当各自担责,合众合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闵维方,教育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2):1- 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 报,2021 - 10 - 25 (1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 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2022 - 10 - 25)[ 2023 - 05 - 28].ht- tp://www. gov. cn/xinwen/2022 - 10/25/content_ 5721685.htm.
[4]《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J]. 教育学报,2018(5):101.
[5]张红霞,侯小妮,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辨析 [J].上海教育科研,2020(5):15 - 19.
[6]周一樨,城市初中生家长教育素养调查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吴小叶,家长教育素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 析[J].成人教育,2015(7):60 - 62.
[8]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 调查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8(5):33 - 39.
[9]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 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 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 2012(1):6- 11.
[10]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EB/OL]. (2018 - 09 - 10)[2023 -5- 10]. http://www. moe. gov. cn/jyb_ xwfb/s6052/moe-838/201809/t20180910 348145.htⅡl1.
[11]丁亚东,薛海平.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35 162名家长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45—156,188.
[12]武海英,赵蕾蕾.新时期家庭教育的内涵、现 状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22(3):133一l40.
[13]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严亚珍,译.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
[14]关于家庭、家教、家风,习总书记这么说[EB/OL].(2016—12一l3)[2023—11—20].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6/12—13/8092629.shm11.
[15]苏鸿.区隔与融合:城市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 阶层分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6(6):5—10,118.
[16]黄静,年轻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8.
[17]倪星.O~6岁儿童祖辈家长的教育素质现状 及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9.
[18]米亚会,崔光佐,黄月,传播学视角下农村家 庭教育发展研究:以保定市高阳农村地区为 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19— 21.
[19]陈秋珠,向璐瑶.陕西省0~18岁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基于13 094份问卷的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8):45—54.
[20]孟繁慧,邓红红,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家庭 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师发展 学院学报,2021(1):100—102.
[21]霍雨佳,李一,李育倩,等.2022年中国家长教 育素养状况及提升策略[J].中华家教,2023 (3):10一22.
[22]匡丽娜,张凌漪.重庆2020年义务教育质量监 测结果发布[N].重庆日报,2021 - 12 - 01(9).
[23]易欢欢,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现实弊端与改进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24]郭方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 [J].教育评论,2017(10):25 - 29.
[25]叶强.家庭教育立法应重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3):55 - 63.
[26]朱莎,夏如波,母亲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 现状及改进建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21(3):271- 276.
[27]熊洁琼.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D].宁波:宁波大学,2020.
[28]赵沛沛,家校合作提升农村家长教育素养的实践研究[D].青岛:山东师范大学,2016.
[29]李庆庆.我国亲职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X市工业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38.
[30]吴艳,吴颖婷.上海市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21(1):50 - 56.
[31]罗宇希.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学校建设的调查 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2.
[32]洪明,学校家长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J].中国教育学刊,2021(3):14 - 18,44.
[33]韩民,教育现代化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8):100 - 109.
[34]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2021 - 09 - 25)[ 2023 - 11 - 20]. ht- tps: //cit. buct. edu. cn/2021/0925/c795la157922/ page.htm.
[35]王海磬。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21-2025年)》[N].光明日报,2022 - 04 - 13(3).
[36]苟顺明,王艳玲.论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J].学术探索,2013(4):135 - 139.
[37]季托,金林南.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反思性实 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2(1):35 - 40.
[38]谢贤英.小学校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个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苟亚春)
Research on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e New Era
ZENG Bin LEI Hem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Abstract :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current 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m our country . The connotation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n the new era refers to th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r condi-tions that parents or other guardians posses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s of family education training for minors, such asmoral qualities, physical fitness , life skills, cultural cultivation , behavior habits , and other aspects , including family educa-tional knowledge, family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family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family educational capabilities. En-hancing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conducive to nurturing well-rounded individuals for the contemporary era, alleviat-ing the dilemma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exemplary family education and values. However, there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actual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the ideal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real dilemma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manifested in: parents' lack of diversity ofmastery of family education knowledg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of family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the utilitarian orient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capabilities offamily education. The reason why these problems arise is related to the diversity and proces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the intemal factors of the family, and the strength of extemal support. To improve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ents take proa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 Moreover, it is advised that the govemment establishesa sound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and schools innovate th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 to work intandem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Key words :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