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与“减负”治理的实践路径

2024-06-14郭德侠王玉刘晶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减负双减

郭德侠 王玉 刘晶

[摘 要] 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是常态,其日常工作的基本样态是工作内容面广、工作分散点多、工作时间线长。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样态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力,也影响着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因此,教师“减负”治理迫在眉睫。教师“减负”治理应是政府、学校和家长等多主体联合参与的持续过程,特别是政府应该灵活调配教师编制,补充人力资源供给;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让教学回归主业;为教师提供保障机制,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双减”;减负;协同治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24) 06 - 0056 - 13

教师既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教学课标的落实者,更是教育质量的确保者。教师能安心从教是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政策落实程度的基础。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背负着过多的负担与压力,面临工作时长超限、工作任务繁杂、权责边界模糊、主责主业偏离中心等现实困境。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启动减负模式。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但是教师“减负”仍是“老大难”问题[1]。有些地区教师负担过重并未得到实质性、根本性的解决,甚至还出现了“越减越重”的现象。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负荷进一步加重。长期的工作压力和过度的付出将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工作超负荷会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很可能导致教师流失率提高,一些教师可能因为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而选择离开教育行业,另一些教师则可能因为工作负担过重而减少工作精力的投入。除此之外,工作负荷过大还会影响学校“双减”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教师的工作超负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注和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师“减负”仍然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调治理的艰巨任务。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思想、知识和技能,还肩负着引领学生成长、发展、创新以及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任务。教师能沉浸于传授思想、知识和技能而不被琐事打扰,是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从现实出发考量教师的工作样态与工作负荷,并基于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实践路径,是政府、社会、学校等亟须完成的任务,也有助于激发整个教育系统的生命活力,提高“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

一、基于现实考量的教师工作样态与工作负荷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是常态,其日常工作的基本样态是工作时间线长、工作内容面广、工作分散点多。超负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教师的个人生活空间,消耗并透支教师内在的生命活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这一“主业”的质量。这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基础教育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作时间超长过度消耗了教师的体力

我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都明确规定,劳动者(职工)每日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据此,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工作时长应在44小时之内,如果工作时长超出44小时代表教师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有研究者对2 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近30名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普遍超负荷,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达52.54小时,教师个人时间占比太小,缺乏自主学习与反思时间,超三分之二的教师读书时间在1小时以内[2]。有研究者通过对25位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小学教师每日工作时长为11小时,即在校工作9小时以及校外工作2小时。在长达11小时的工作时长中,教学工作量仅占大约3小时,其他工作时长则被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指令工作占用。小学教师的工作特征明显体现为工作时间长、密度大、类型多、变换频率高和自主性低[3]。另外,通过与其他高教育绩效国家①相比,有研究者对国内外初中教师工作量、工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非教学性工作上,日本教师平均每周花费的时间最长为30.9小时,我国次之,大约花费25小时,这都远超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ALIS(教与学国际调查)数据中教师非教学性工作花费时间的均值20小时以下,更是远超芬兰的10小时以下。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非教学性工作包括学生个别辅导、与同事共同处理工作、学校管理、专业发展活动、与家长沟通五项[4]。

“双减”政策的实施还要求学校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根据学生家长的需要而定,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校时间也随之延长,加重了工作负担。因此,教师下班后的学习以及休息娱乐时间相应缩减,甚至无法顾及家庭生活。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长严重超过了法定每周工作时长44小时,而且教学工作所占时长比例偏小,非教学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出现这样的工作时长结构与中小学班额大、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密切相关。这不仅过度消耗教师的体力,挤压了教师的个人生活空间,而且使教师没有时间顾及自身专业的发展,成为教师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推手。

(二)非教学性工作任务繁多挤占了教学“主业”的地位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规范与教师有关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类、社会事务类、报表填写类以及抽调借用类等四类工作,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副。然而,据已有研究对12省份样本学校的收文情况调查,2020年度平均收文数量为959份,其中收文数最高的样本校年度收文总数达到1 853份。分析收文来源发现,教育部门发文数量只占约25.O%,其余依次为卫生、人事、公安、文化、消防、环保、体育等部门,主要涉及疫情防控、扶贫攻坚、各类协会、青少年中心、共青团、文明办、科学院、组织部、妇联等部门,合计约占51. 20-/0。分析发文内容发现,其主题广泛涉及疫情防控、教师研修培训、校园安全、学生健康、食品卫生、教学、学习、比赛、主题活动、教师、教工、人事、推荐、考核等;关于网络安全、文明城市、垃圾分类、脱贫攻坚、学习强国等主题的文件也占一定比例,文件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关联性弱6]。此外,由于我国教师数量不足,课后服务“5+2”模式的推行意味着教师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角色,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更是“身兼多职”,既是班主任,也是学科任课教师,同时还是课后辅导教师,还要探索除作业辅导答疑外多种课后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教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备课任务。一位被访教师表示:“课后服务开展之后,明显感觉到工作时间有所加长、工作量大大增加了,更严重的是心理压力倍增。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本就十分繁重,增添课后服务工作任务后不但挤占了本用于课堂教学安排的大量时间,还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生活与作息。这样的安排对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7]另据研究者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师“减负”清单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教师“减负”清单中提到“未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的负担要减掉”,然而经过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同意的事项还是要负担[8]。还有研究者通过对31份省级政府推进教师“减负”举措政策文件的分析发现,当前“减负”政策目标侧重单一领域,多于九成的内容聚焦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上,包括社区卫生督导等社会性负担以及检查评比等行政性负担,对于教育教学内部、深层的负担问题关注较少,如教师的专业发展负担未受重视,即“教师培训中重复培训现象普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大班额教学、兼任多科等科任负担重”等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9]。此外,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前夕,民进中央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中也提及,教师负担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教师仍然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和压力。例如,教师仍然要负责假期巡河等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各类电子表格填报,需要关注不同的公众号、微信群和资源平台,完成各种不同的点赞、打卡、转发工作等[10]。

总的来说,各部门对中小学的发文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发文内容与学校教育的关联性不强,检查督导多且仍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学校为了落实各种文件、通知、检查、统计等任务,必定要占用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教师工作任务繁多,负担并未得到减轻,导致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探索,教育教学效果有限。

(三)家校沟通无序烦扰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但是一些家长与学生所承受的升学压力与焦虑仍然存在甚至有所加深。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家长的疑问、焦虑和不解,甚至还要忍受个别家长的无理取闹,导致教师的心理负担加重。对此,接受笔者访谈的一位教师坦言:“我是一名班主任,晚上11点左右接收、回复家长的微信是正常现象,有时候忙于其他事情回复稍有迟缓,还会引起一些家长的不满,甚至向学校举报我对学生没有责任感。我感觉当个小学老师压力山大。”还有一些班主任反映:“‘双减政策后,一些‘躺平的家长并不配合学校的要求,认为孩子在校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让学生彻底自我放飞,致使学生成绩下降。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又与学生的成绩挂钩,教师的压力并没有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而减轻。如果家校沟通顺畅,双方相互理解,家长能够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此外,当前教育“内卷”的现象给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一些家长会将他们的教育焦虑情绪不恰当地转移到教师身上,给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换言之,这种焦虑情绪的转移会使教师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影响他们的教学工作。有研究者指出,社会各界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对每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随时解答家长的问题和疑问。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问题与纠纷,通常将问题归结于教师,从而造成很多情况下教师谨小慎微,不敢正常教育学生。这都给教师带来诸多工作负担、思想负担和心理负担[9]。还有研究者指出,许多家长对“双减”政策并不理解,家长的升学焦虑仍处于高位,他们希望教师仍像之前一样,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学生应试上。目标的不一致使得很多教师不敢也不想直接面对家长,担心家长的要求让自己不堪重负[12]。

在教育工作中,家校沟通至关重要,若沟通不畅,会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导致家校沟通无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明确、高效的沟通渠道和规定,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家校合作难以顺利进行;二是部分家长对教育政策、教师职责及工作压力了解不够,可能提出不合理要求或产生抱怨,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这种无序沟通可能导致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处理家长问题,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同时,教师还可能因家长的不信任或不满而感到压力。

(四)“双减”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系统”,教师作为这个“生命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其“生命”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整体系统”的生命质量。“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这一政策不仅使教师的工作时长有所增加,还在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水平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

首先,“双减”政策的落实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政策的落实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基础教育生态,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在评价不改变而学生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必然需要教师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能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能力等来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堂教学难度与教师授课压力均有所增加。近70%的受访教师感受到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带给他们的压力与挑战。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减小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大挑战,为确保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需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导致教师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根据笔者对河北、福建等地小学教师的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明显不足,迫切需要专业指导。据对18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发现,90%的受访教师表示,教师每天在作业筛选与分层设计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业优化缺乏明确的标准,二是教师作业筛选与作业设计能力不足。近60%的受访教师表示,分层作业与个性化作业批改为教师反馈带来一定的难度13]。作业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加重了教师原本就繁重的工作。

再次,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社会对教师的期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师被期望在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却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相反,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被期望在减轻校外培训压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学生的校外培训活动受到了限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校外培训,避免将过多的期望寄托在校外培训上。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兴趣爱好。

简言之,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普遍过重,工作类型繁多,时间自控性差,且工作时间的重点并不在教学及相关事务上。特别在当前“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时间进一步延长,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进一步加剧,备课、教学研究、自我反思的时间进一步被挤压,教师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认知与态度有待改变、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不理解、教师能力不足、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教师群体的这种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它弥漫性地消耗着教师的生命活力,进而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乃至影响整个基础教育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善,将严重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和成效。

二、教师“减负”治理的实践路径

教师“减负”治理是全世界广大教师队伍的强烈呼声,也是全球众多国家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詹姆斯.N.罗西瑙认为,治理是通行于规制空隙之间的那些制度安排,或是当两个或更多规制出现重叠、冲突时,或者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需要调解时才发挥作用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14]。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5]。

作为新型交叉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以协同和治理理论为基石,强调多个主体基于共同利益需求采取集体行动,相互协作、配合,共同进步以实现协同治理的效果。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构成要素,教师的职业生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增效”是一项持续的系统性工程,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文化等,在推进教师减负工作时,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多主体的协调和配合,才能有效减轻教师负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另外,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各方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法。在教师“减负”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包括政策调整、提供保障、创新管理机制等。协同治理理论可以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为教师减负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可能性。此外,协同治理理论强调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在教师“减负”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持续改进有助于推动教师“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因此,协同治理理论可以为治理教师负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促进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解决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厘清教育系统内外的关系,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并为教师专心教学、精心育人构建保障机制。

(一)灵活调配教师编制,补充人力资源供给

教师“减负”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多人少”,即班额大、任务多、教师少。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就需要政府定向增投更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学校编制,将存量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加教师和教辅、行政人员的数量,合理调控教师的工作量,缓解教师工作的整体压力,进一步减轻教师在教学负担外的社会负担与行政负担,使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课程、教学、作业等方面,提升教学的专业水平。

首先,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统筹调控机制。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学生人数的变化依据标准足额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政府要能够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建立起由省级政府宏观统筹、市级政府动态管理、县区政府充分使用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要盘活现有分散的、未充分发挥效益的编制资源,省级政府宏观统筹整理分散、闲置的编制资源,市级政府进一步细化集中中小学系统中未发挥效益的编制资源,建立起编制“周转池”16],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定额投放。政府还应根据学生人数变化、班额大小、教学改革和课后服务等因素,及时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形成“省级统筹、市域调控、县级使用”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

其次,增加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为了系统治理教师“非教学工作量”过大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问题,政府应根据地方或学校的具体需求,加大对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时优化和调配人力资源,优先供给学校急需的师资。一般来说,学校教辅和行政人员比例越高,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相应地就会越少。在目前“双减”政策实施和中小学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政府急需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用人机制进行创新,在没有编制时要建立好合法合规的编外用人方式,包括劳动用工、劳务派遣、劳务用人、人事代理等,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进一步建设优秀教师队伍[17]。同时,为稳定编外教师队伍的留存率,对于编外教师的待遇、保障等方面都要抓紧维持平衡,在短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编内教师相同的待遇,包括工资待遇、奖金补贴、社会保障等[18]。另外,还可以推广利用闲置优秀退休教师资源,在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管理和课后服务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与帮助,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二)明确权责边界,让教学回归主业

目前,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权责边界不明晰,教学主业受到外界较多干扰,致使大量时间用于非教学工作。因此,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就教师负担过重问题进行协调沟通,共同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减负”要明确教师的工作边界和权责范围,确保专职教师的合法权利,避免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多种权力部门对教学场域进行过度干预,让教师心归教学,静心育人。

首先,要建立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都明确了教师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通过对照这些与教师相关的法律,一一比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细化法律来明确教师的责权边界、工作内容、时长、任务量等,切实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各政府部门应精简下发给学校和教师的各种文件、通知等,禁止不同权力部门越界发文,并且要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细化、务实、管用、可操作、标本兼治的教师“减负”清单,理顺不同主体的权责边界。对于那些与“教与学”没有任何“红利”而言的各种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都应该被制止,切实减少教师担负与教学无关的非必要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减少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和提交一系列非必需的检查材料,要优化教师教学评比、考核与检查督察等安排,精简报表填写事宜,取消重复上报数据和多头填写的繁杂的数据和表格。对于一些确需教师参与的“不合理”要求,要通过规范的程序进行严格的评估,不能任由政府行政部门直接发文给学校,强制要求教师参与工作[19]。同时,要提升监管层级,由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建立监督机构,设立投诉专线、增设投诉网络平台模块等,定期对市县党政机关、学校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政策文件的相关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随意加重教师或学校负担的文件、通知或行为等进行问责,绝不姑息[20]。另外,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相互沟通与联系,系统收集有关学校的相关信息,通过单次检查或一次性调研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可以多部门之间共享,不重复进行检查、调研等,以免徒增学校教师负担。避免各种学校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随处留痕”和“面子工程”,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履行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

其次,明确政校关系,强化办学自主权。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建立起政府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权责相互匹配的权力保障机制。改变以往只遵从上级指示的行为逻辑,切实防止政府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教师施加与教学无关的政策干扰,以保证其办学效率不受影响。例如,泉州石狮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对于项目进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学校只安排教师参与经备案审批后的活动,对未经学校备案审批的活动尤其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予安排。对会议报表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报表填写进行精简,减少会议的频次,从每周一次例会改为每两周一次。对考核评估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规范精简有关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由此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提升教学能力[21]。

再次,在教师层面,要明确教师主要的业务与职责,划清属于自身分内的教学工作以及分外的社会、行政工作,要通过做加法的形式增强自主教学权力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决定权,通过做减法的形式简化、抵制与教学无关的社会、行政工作[22]。

(三)为教师提供保障机制,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教师是“双减”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机制,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有效提升“双减”政策落实成效的关键。

首先,利用国家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第一,针对教师在实施“双减”政策时所遇到的专业教育发展新兴问题,政府已经建立起相关的网络平台帮助教师及时解决或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平台通过资源组合和功能支持,不仅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服务,还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答疑辅导、教师备课、“双师”课堂等九大应用场景。通过该平台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二,学校可以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云平台,将有益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有价值的资源上传至该平台.为教师提供高质量资源共享服务,从而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管理能力和课后服务能力等,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例如,可以通过该平台开展“优秀课例”“优秀作业设计方案”“最受欢迎的课后服务活动”的展示和评选活动,以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江西等地已经积极为教师、学生、家长建立起“智慧作业”网络平台系统,该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精准分析每个学生以及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等,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效果与针对性布置。第三,学校可以将同学科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教研制度化,例如,定期共同参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的讨论。这种教研活动在开启集体智慧、分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不仅能够使得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生动有趣、提升课堂质量,还能够有效帮助经验不足的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与效率,避免出现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备课质量不高的现象,在有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提升课堂质量。

其次,推行教师弹性工作制,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制。人大代表在2023年的“两会”上,建议将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写入《教师法》,以保障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依法推广。实行中小学教师弹性工作制,可以使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安排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从而起到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负担,缓解教师压力的作用,由此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应支持学校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的基础上,缩短教师的在校时长。同时,在开展课后服务中,将艺术、体育和其他兴趣活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由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校外专业机构实施,而学校负责总体规划和监督评价,以此减少教师课后服务工作的压力。

再次,关心教师生活,切实将关怀教师的措施落到实处。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实行了中小学教师弹性工作制,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例如,福建省晋江金井毓英中心小学考虑到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和休息时间不足,开始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并对教师工作例会由原来的每周一会调整为每月一会。同时,还推出了“无条件”调休日,让每位教师每个月都有一天“无条件”调休日。另外,为了改变课后服务工作使教师无暇顾及家庭及自身健康等现象,学校专门为教师及家属提供教师家庭晚餐服务。目前,有些地方开始试点为教师提供生活便利,如教师“早晚餐延时”服务、教师孩子托管服务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生活压力,使教师切实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和体贴,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

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应发放一定的津贴。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应补充完善《教师法》第六章“待遇”中的规定,提高教师激励性津贴和待遇[25]。根据笔者的调查,适当的课后服务津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消极情绪而激发教师的服务热情。政府应指导各地研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公益捐赠,以及规范合理的家长支付等方式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和经费充足、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同时,应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进行多渠道激励,在工资薪酬、工作绩效、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有所倾斜,从而激励教师高质量地完成课后服务工作。

最后,要建立健全投诉机制。第一,相关部门要设立投诉专线,增设网络投诉渠道,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微信或专门的投诉网站等,以保障教师被摊派非教学任务时,可以有正规且畅通的渠道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同时,确保这些渠道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以便快速接收和响应投诉。第二,要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团队或部门。对于收到的投诉,团队或部门应及时响应,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投诉处理团队或部门处理投诉时要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确保投诉人不会被歧视或忽视,确保证据和信息得到准确收集和评估。此外,投诉处理团队或部门要提供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投诉的本质和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解决问题。第三,要保障投诉人的隐私和权益。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要确保投诉人的身份信息得到保护。对此,可以采取匿名处理投诉、使用化名或编码来标识投诉者、对投诉处理过程进行保密等措施。如果投诉人需要法律援助或建议,学校或教育部门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对此,可以指派法律顾问或律师协助投诉人维护权益,确保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家校沟通效率

家校沟通也是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源之一。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家校管理效率也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举措。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家校交流对接会、学校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加强相关教育政策的宣传,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共建家校社有温度的义务教育生态圈。

其次,学校可以在其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相关“政策”和“制度”栏目,系统分析和讲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的制度安排。例如升学政策、信息公开制度、学校收费规定、“双减”政策及其落实的具体要求及学校所采取的重要措施等,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政府与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减轻家长的压力和心理焦虑。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对家长进行一一解释的压力。

学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校讯通和钉钉等网络平台开设“家校交流”板块,对涉及学生、家长的常规事务、关键事务等提前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使家长知晓本学期学校的重大活动安排,并提前规划好时间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以此减少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量。同时,针对教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此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找到最佳的解决对策,推动育人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可以有助于家长深入理解学校与教师的工作,提高家校沟通效率和沟通质量。学校还可以在上述平台上设置“优秀作业展示”栏目,供教师、学生和家长参考,同时能够激励、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作业。

再次,学校还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应用程序或钉钉软件等及时与家长沟通,比如向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对某些活动进行温馨提示、收集学生信息、收书本费、学杂费以及预约通知等。通过这些网络技术手段,学校可以有效掌握家长对学校相关活动的参与程度。同时,还可安排教师轮流值班统一规范处理相关事务[19],既可以减少每位教师单独操作发送通知的工作量,也可以避免由于表述不当或会意偏差引起的家长误会[24]。

当然,以上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使用必须基于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给沟通的双方带来新的压力和困扰。例如,微信的使用规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制定与遵守,明确规定群规群约,如校方、教师和家长都需在规定的时间里发送合乎规约要求的信息给对方,以免影响家长或教师的工作或休息。即使家长和教师通过微信“单聊”,也要考虑对方的具体情况而不能影响其工作或休息。

注释:

①高教育绩效国家是指芬兰、新加坡、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沙尼亚、新西兰、英国和美国。

参考文献:

[l]各地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教育部:防止制 度流于形式[ EB/OL].(2021 - 01 - 27)[2023 - 04 - 21].http://www.moe. gov. cn/fbh/live/2021/ 52874/mtbd/202101/t20210127—511426. html.

[2]李新翠,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 适[J].中国教育学刊,2017(2):56 - 60.

[3]王富伟,胡媛媛,赵树贤.小学教师典型一天的 制度分析[Jl.全球教育展望,2018 (9):117 - 128.

[4]张倩,从资源配置到制度安排:国际比较视域 下的教师减负[J].教育研究,2022(2):29 - 43.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 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 若干意见[ EB/OL].(2020 - 03 - 21)[2023 - 04 - 20]. https: //www. ganzhou. gov. cn/zfxxgk/c1004 4lcu/202002/3la6987cd47c4f28b3 af4dOd67d7698 6.shtml.

[6]赵新亮,张志勇,从11498份学校“收文”情况探 析激发办学活力的外部因素[J].中小学管理, 2022(5):41- 44.

[7]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 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2(1):69 - 78.

[8]李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的政策评价与改进 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9):75 - 86.

[9]张书宁,王换芳.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地方行动: 基于31份省级“减负清单”的文本分析[J].现 代教育科学,2022(3):52 - 58.

[10]呼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民进中央提案提出这些[ EB/OL].(2023 - 02 - 28)[2023 - 05 - 14]. http://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 zt/moe一357/2023/2023一zt02/jysy/jysy—djta/202303/t20230302—1048737. html.

[11]李新翠.劳动过程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 减负审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9):64 -

[12]钟景迅,钟怡清.“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情绪剖析与减负突围: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审视[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 (2):25 -37.

[13]秦一铭,李广.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适策略:基于“双减”背景[J].现代教育管理,2022(12):61 - 70.

[14]罗西瑙J N.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9.

[15]李泉.治理思想的中国表达[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14:101.

[16]张志勇代表:重新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编制“周转池”[ EB/OL].(2022 - 03 -05)[ 2023 - 04 - 21]. https://news. eol. cn/lh/202203/t20220305—2213527. shtml.

[17]庞丽娟.尽早妥善解决“双减”后教师负担问 题[EB/OL]. (2022 - 03 - 09)[ 2023 - 04 - 21]. http: //edu. china. com.cn/2022 - 03/09/content_ 78097646.htm.

[18]民进中央.3—5年解决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短缺问题[EB/OL].(2022 - 03 - 05)[2023 - 04- 21].https://www.mj.org.cn/mjzt/wzt/2022qglh/2022lhdh/202203/t20220305—249566. htm.

[19]熊丙奇,如何给中小学教师减负?[J].上海 教育评估研究,2020(1):18 - 21.

[20]魏叶美,助力“教”与“学”:英格兰教师减负政 策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20(1):62 - 74.

[21]福建省教育厅基教处.省教育厅推广第三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EB/OL].(2022 -05 - 05)[ 2023 - 04 - 21]. http: //jyt. fujian. gov.cn/ztzl/fjsjzxd/xxdt/202205/t20220509—5905991.htm.

[22]张家军,陈苗.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系统分析与 行动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2(4):143 - 152.

[23]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 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N].人民日报,2021 - 05 - 22(1).

[24]工资、编制、减负……今年两会,教师最关心 的话题,代表委员都关注了[ EB/OL].(2023 - 03 - 13)[ 2023 - 06 - 20].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760264182420834698&wfr= spider&for=pc.

[25]秦旭芳,徐丘涵,不同成熟度新入职幼儿教师 应对亲师矛盾的组织支持路径研究[J].教育 与教学研究,2023(11):45—60.

(责任编辑:张蕾)

The Practice Path of "Load" and "Burden Reduction"

Governa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CUO Dexia WANG Yu LIU Jing(Institute of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overload work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as been the norm, and the basic pattem oftheir daily work is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of work content, many points of work types, and long workingtimelines.This kind of overloaded work pattem not only affects the professional vitality of teachersbut also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overall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 Therefore, teachers' "burden reduction" govemance is imminent . The teachers' "burden reduction" gov-emance should be a continuous process mvolvi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parents. Inparticular, the government should flexibly deploy the staff of teachers to supplement the human resources supply; clarifythe boundary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ol, so that teaching can retum to the main business; provide a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eachers to alleviate their work pressure; mak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double reduction"; burden reduction; cooperative governancetheory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减负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