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4-06-12潘宗群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摘 要:初中历史教材蕴含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挖教材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仔细研读新课标,将人文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情况。首先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其次介绍了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最后以教材为例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初中历史

作者简介:潘宗群(1971—),女,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四中文慧学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均衡,学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失去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能够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人才[1]。

一、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精神要素、能力要素以及人文科学要素,其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在品质、知识水平以及对科学的钻研能力。“人文”涵盖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产生的所有文化现象,不仅包含物质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素养”为一个人的品德涵养,文化修养、业务素养、政治素养、道德观念以及思想品质均属于素养范畴。因此,我们可将人文素养划归至人文精神,其反映了个体的价值观念及社会行为,属于个体内在气质与外在面貌的综合体现[2]。

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学习态度不良,这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不足,导致其对人生缺乏足够的认识,亦不具备分辨善恶好坏的能力,因此,学生很容易迷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在日常历史课堂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学生的人文价值观。由此看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两大重要意义,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初中历史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塑造学生的性格与品格,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素材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提升学生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分析社会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这些均属于素质教育的目标[3]。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生还不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及人生阅历,其价值观与人生观依然处于塑造成型的关键阶段。通过在历史课堂中开展人文素养培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念。学生能够在深度剖析不同时期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站在古人与今人的多重角度思考辨析,有效拉近历史事件与学生生活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困境分析

在对不同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师进行访谈后笔者发现,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人文素养培养時主要存在三大困境:第一,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不足;第二,教学形式死板,观念落后;第三,人文实践活动比例不高。

(一)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不足

要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教师首先需要了解何为人文素养,以及如何基于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不充分,没有科学运用历史素材设计教学方案,不仅无法为学生树立榜样,也无法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4]。此外,部分教师授课过度依赖教材,忽视了对课外资源的挖掘,这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形式死板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第一,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过度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并未深挖历史课本中的人文素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第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虽然依托新课标要求进行了教学改进,但很多优质的策略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并未得到凸显,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甚至会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抵触心理。

(三)人文实践活动比例不高

部分教师反映,学生难以代入历史学习情境中,难以站在古人的角度辨析历史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忽视了人文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导致学生思维的割裂,最终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5]。部分教师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不需进行课后实践探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更影响到其人文素养的发展。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从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树立坚定信念开展奋斗教育;第二,联系社会时事开展爱国教育;第三,依托小组合作进行集体教育;第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第五,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文实践活动。

(一)树立坚定信念开展奋斗教育

理想与信念能够为初中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历史素材进行励志教育,升华教材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目标、有斗志的综合性人才[6]。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学生难以从现代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此时教师可引用实际案例,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沉淀自我。

例如,在讲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第一,组织学生了解何为中国梦,要求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省份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中国梦的共鸣,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第二,带领学生从理论、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四个全面”,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人员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做出的贡献,再一次说明树立坚定信念以及远大理想的重要性。第三,对教材知识进行升华,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整理从“提出中国梦”到“实现中国梦”间的关系链条,透过这一知识体系思考其本质。第四,组织学生发散思考,要求学生从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为祖国现代化发展出谋划策,建议应具备可行性。上述流程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大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角度,完善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沉淀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坚定信念。

(二)联系社会时事开展爱国教育

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来培养其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如根据近几年的社会热点话题来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度剖析社会时事,将爱国教育渗透至整个课堂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需在课前环节中搜集丰富的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并将可用信息筛选出来,搭配背景音乐制作微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及责任感。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融入现代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思考层次,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说明国家富强与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例如,笔者在该环节中为班级学生展示了现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值,通过折线图表示近几十年来我国民众幸福指数的变化趋势,还通过各类图片展示了我国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鲜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强大,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精神。笔者还为学生讲解了最新的国际形势,要求学生以史为鉴,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依托小组合作进行集体教育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协作,从而树立学生的团队荣誉意识,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团队,并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从而高效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在合作探究中树立良好的集体观。

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内容,要求学生合理分工,总结五四运动的形式变化、斗争主力,新民主主义的产生等关键信息。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共青团团歌,并通过微视频向学生展示共青团的由来,进而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成果,以简短的语言说出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领导者、导火索以及最终结果。实践表明,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良好的团队荣誉意识,并对五四运动建立初步认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组织学生分析史料,在合作讨论中获得有效信息。基于小组合作方式开展集体教育,学生能够逐步融入团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与成员协调沟通,进而快速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历史学习经验,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四)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能够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文水平,并将人文精神合理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度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以及内涵,并明白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第一,在导入环节中组织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通过真实史料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详细为学生讲解香港、澳门离开祖国怀抱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第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代入情感理解“一国两制”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意義。上述渗透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理解,并明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五)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文实践活动

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需要深度研读新课标要求,并结合班级学情确立两大教学目标:第一,鼓励学生深挖历史事件内涵,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从现代、宏观角度审视历史事件;第二,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完善自身实践运用能力。因此,在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安排综合实践类历史活动,鼓励学生将教材知识进行延伸,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眼界,更是能够促进人文素养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为了探究江南地区在六朝的开发情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就可设计层次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下。第一,鼓励学生将相关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串联,并形成时间轴,了解六个朝代在江南地区的发展情况及政权更替时间。学生能够在绘制时间轴、总结历史时间的过程中形成时序观念。第二,要求学生使用电脑软件绘制六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图,从整体角度分析六朝的都城位置及统治区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第三,借助互联网或当地图书馆,查阅当时江南地区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由于历史教材对相关内容的介绍较少,学生需要结合课外资料,从劳动人民、统治者政策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维度全面分析当时江南地区发展兴盛的原因。整个环节能够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更是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前提是安定与和谐。综上所述,综合实践类历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层层剖析历史知识,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释历史事件,了解那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最终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就需要深挖教材内涵,通过开展多元教学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应始终依据新课标要求,保障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依托班级学情,探索更适合本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打造高质高效历史课堂。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度开展奋斗教育、爱国教育以及集体教育,还需要将人文精神渗透至各个历史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成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佳芸.基于人文底蕴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2]曹杰.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10):59-60.

[3]张亚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究[J].求知导刊,2023(8):56-58.

[4]黄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2):30-31.

[5]张莹莹.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

(10):45-46.

[6]王丽莉.以史为鉴 立德树人:基于学科德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2(18):6-8.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