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素养视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4-06-12刘旭
刘旭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步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稳步提升的互动式、探索式、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旨在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文化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因此,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意义、现状和有效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22
新时期,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传统固化、刻板、一刀切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们不断发展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对于传统文化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古代,就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数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明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关联性,很好地验证了算术、几何、代数知识的历代演变过程。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予以深度钻研和有效应用,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一、基于数学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而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需要对数学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新时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方向进行逐步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如农耕、土地沙漠化、国土面积变化、指南针等内容,并且涉及大量数学名著,如《九章算术》等。所以,若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根本,通过正确的历史观、科学的文化观和现代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全方位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启蒙教育和文化教育。
二、基于数学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现状
(一)融入形式单一,难以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
现阶段,在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片面地强调传统文化的融入形式,只是遇到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才加以引导。却缺少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质为基础的多元化融入形式的应用,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传统数学文化的探索兴趣不足。
(二)融入内容局限,学生们难以全面看待我国的数学成就
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有许多数学理论和方法都领先于其他国家。目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知识等相关内容,也大多由我国古代数学家所提出和创造,并于汉朝的《九章算术》中予以记载。可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片面强调传统文化与数学元素的融合形式,缺少整体性和引领性的数学历史和学术成就的普及教育,难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文化自信。
(三)受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意识影响,融合教学效果不足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强调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输出,忽略了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教育价值,而且很多数学工作者由于自身对传统数学文化重视和教育能力不足,導致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的效果明显不足。
(四)缺少发展性的数学素养评价体系,教育价值难以体现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能继续延续以学科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形式,而是应该以发展性视角,全面看待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文化探究意识、计算法则应用水平等综合数学素养。而现阶段却缺少以发展性视角为基础的全方位考查,缺少评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效果,缺少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所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展现。
三、基于数学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传统文化传播和教学情境,优化数学素养提升氛围
小学生思维意识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将固化、刻板的传统文化生搬硬套地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则不会为学生喜闻乐见。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难以直观地将抽象、概括的数学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效转化,更喜欢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教育形式。所以数学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策略进行有效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教学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每节数学课开始之前进行5分钟传统数学文化知识普及,让同学们每天都能在数学历史文化的启迪下开启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如可以预设“历史上的数学专家文化讲堂”,以周为单位,有效把握学生们的兴趣,以丰富的影视、图文和动画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坐在课堂中学习数学文化知识,都是因为祖冲之、刘徽、秦九韶、贾宪这些中国历史上伟大数学家的发明与创造才能得以实现。
其次,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预设“古代数学智慧探索情境”,分别在每周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时,预设传统数学文化中的解题思路和智慧,帮助小学生养成对传统数学文化的探索意识和习惯。如在学习了关于时间的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设置“古代时间换算”的数学解题情境,分别呈现“一炷香=( )分钟、一瞬间=( )秒、一盏茶=( )分钟、一时辰=( )小时、一刹那=( )秒、一弹指=( )秒”的古今时间转换探索题目,让同学们能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时间转化元素基础,进行深入探索,多元化地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性。
最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对数学历史文化的兴趣点而随机、灵活性地创设传统数学文化知识普及讲堂的内容,如学习《方向与位置》等相关内容时,可以预设“罗盘和指南针”的使用及教学等情境。
(二)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加深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程度
1.以项目化学习模式,拓展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探究深度
项目化教学形式是新课程标准发布和执行后的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主要是指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由数学教师整合两者间的融合教育元素和内容,并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几何思维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项目主题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数学素养现状,自主选择所要探究的融合教育内容,而进行小组成员间的自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探索项目化主题,灵活地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元素融合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在指导同学们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数学问题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家喻户晓的“茶艺”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关系。
首先,数学教师需要设置“沏茶过程探究组”“沏茶时间规划组”“沏茶套装采购组”等具有趣味性探索意义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激发小学生对其中数学文化的探索欲望。其次,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说出沏茶过程、时间和所需要的茶具,并引出例题“如何计算出沏茶所需的最短时间?”具体内容如下:
很多同学都会在看到题目第一时间计算出8+1+2+1+1+1=14分钟的沏茶时间,却忽略了关键的“最短时间”。而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哪些沏茶环节可以同步进行,并在大屏幕中播放古人的沏茶过程。这时很多同学都会想到烧水的过程中可以完成洗水壶和洗茶杯,所以最短时间为8+1+1+1=11分钟。以此形式,让项目化学习的模式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入手,结合当下的重点教育元素进行融合教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
2.以翻转式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探索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持续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并非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的有效融合,需要数学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形式和途径,为学生们探索出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和策略,全方位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时,会涉及“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作为其中的教育元素,要涉及祖冲之这个人,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的后七位,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这一内容一提出就会引发小学生们的兴趣和讨论,同时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瞬间倍增。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圆周率的相关历史文化内容和本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提前发布至班级群中,让同学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并巧妙地将传统数学文化历史融入其中,以简短、精练的微视频为学生们呈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其次,在正式上课时,数学教师不再占用大量时间对传统文化进行知识输出,而是以“快問快答”的形式让同学说出关于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我们国人为之骄傲的根本所在。以此形式,既能检验同学们在翻转式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学习的效果,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氛围,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得以“升温”。
3.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传统文化融合能力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存在学术知识较高,但实践经验较少的现象,虽然在研究过程中接受了大量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数学文化的熏陶,但是对于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力度、尺度和范围把握不足。甚至很多数学教师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程度就不够深入,更难以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潜在传统文化因素,深入挖掘探究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融合视角,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因此,数学教师要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研读和教学能力。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数学教师备课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灵活性。数学教师在查询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以及我国数学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演变过程时,不用再以单向搜索和影视、图片展示的形式进行几何图形的相关教学工作,而是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把握,借助AI智能绘画软件,巧妙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的有效融合,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感受传统文化的伟大和神奇之处。
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AI智能绘画软件,让同学们感受几何图形在古代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中的应用形式,并在数学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借助智能平台了解几何图形的创造性优化效果,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国人对稳定和安定的追求。以此形式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并让学生们真正明白数学知识的学习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且数学文化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
4.构建发展性视角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问题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等核心素养。而现阶段随着教育评价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再单一地以学科成绩来衡量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而是通过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融合教学形式和活动,创造性地衡量和评估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和把握效果。所以,为了有效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需要数学教师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九章算术》、田忌赛马、七巧板、数独、鸡兔同笼、指南针、罗盘、节气歌、乘法表等传统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其次,可以通过现阶段课前传统文化讲解环节,以及项目化、翻转式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学生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用过程性评价的形式改变传统终结性评价的问题,真正在教育评价过程中深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最后,数学教师还需要组织同学们参与关于传统数学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以绘制“我心中的数学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效果;并针对学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环节、策略和实践活动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以及学生们的参与效果展开师生间的自评和互评,让教育评价的主导权不再单一地掌握在数学教师一人之手,而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科学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基于数学素养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素养视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教育策略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李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现状、选取原则与策略》,《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Z1期。
[2] 董连春、乔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基于成长型思维视角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Z1期。
[3] 唐慧荣、唐恒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价值定位、路径、策略》,《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Z1期。
[4] 孙钰红《让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育》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