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唱法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探究

2024-06-10李倩倩

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美声唱法

摘 要:美声唱法属于一种外来的文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声乐的演唱方式进行了融合,对中国声乐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逐渐成为中国商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形成了兼具科学性与民族性的中国民族唱法。基于此,结合实际学习经验,分析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唱法的影响,进而提出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民族唱法;声乐演唱

随着美声唱法在国内音乐艺术领域的渗透,我国的民族唱法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我国民族唱法吸收其科学的发声方式,注重演唱过程中的审美要求,使中国传统的音乐特色得以保留,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我国民族唱法在变革期间,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实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科学唱法。

一、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唱法的影响

(一)充分展现中国民族唱法中的音乐元素

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都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调以及演唱方式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音乐艺术题材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美声唱法以及中国民族唱法的应用有不同标准。通过融合美声唱法,民族歌曲演唱者可以调整自身的演唱方式,充分展现中国民族唱法中的音乐元素。

例如,在演唱经典的民族歌曲《南泥湾》时,若融入美声唱法,可通过共鸣腔体,让演唱者利用共鸣的方式,利用混合声区进行演唱。此方法可以改变民族歌曲的表现形式,赋予民族歌曲大胆的突破。如《南泥湾》中“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一句可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中国民族唱法要求演唱者铿锵有力地展现每一个音乐元素,通过融合美声唱法,可增强听众对歌曲的感知。演唱者通过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能够形成一种科学的音乐艺术体系,从而增加在后续歌曲演唱环节的创造性,表现出民族唱法中音乐元素的多元化特点。

(二)丰富中国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

由于美声唱法以及中国民族唱法的艺术表现都比较丰富,因此,演唱者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展现出歌曲中的声乐韵律,以及歌曲中的曲调元素,强化音乐艺术的文化感染力。

第一,演唱者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发声方式,可以展现出艺术的张力。歌剧《伤逝》中女高音唱段《不幸的人生》是一首极能体现美声唱法发声科学性的作品,其中“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这两句从字面意思来看,应该采用低沉、伤感的情绪,结合曲谱,则是在中低音区进行演唱,同时运用胸腔共鸣,能更好地表现出中低音区音色的厚重感,这就是用到了美声的歌唱通道。而唇齿舌喉的配合,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演唱者总结出的经验,强调演唱过程中咬字吐字的清晰。在运用中国民族唱法演唱地域性、风格性较强的歌曲、戏曲、曲艺、歌剧时,可以在保证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弥补音量、音色上的不足。基于此,演唱者通过将美声唱法融入中国民族唱法,可实现对音乐表达形式的创新,让音乐艺术向更多的领域拓展,让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互补,丰富中国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

第二,由于中国民族唱法更加注重对质朴生活和真挚情感的表现,通过民歌以及民间音乐来展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及民族精神,因此其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的表现。基于此,若演唱者将其与美声唱法进行融合,则需运用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声乐艺术特点,打破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限制,整合地域、环境、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使商业文化传播活动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展现出声乐表演的魅力。对此,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更重要的是音乐技巧的完善,演唱者可以通过共鸣运用、呼吸控制以及声音塑造的方式,更精准地掌握声乐演唱方式,在演唱过程中展现出其表现力以及创造力。

(三)提高中国民族唱法发声的科学性

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都对声音的科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符合人体发声器官和生理结构的唱法。科学性也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四性方针”中的内容。因此,对声乐学科而言,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的共性是歌唱的科学性。在声乐演唱中,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中国民族唱法,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唱法,运用呼吸来帮助演唱是首要前提。笔者认为,人们都知道歌唱要求深呼吸、喉位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实际演唱中,最难把握的往往也是这两个方面。两种唱法的艺术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声唱法更容易找到深呼吸、低喉位的感觉,这与意大利语的发音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意大利语属于拉丁语系,有辅音和元音之分,且只有五个元音,所以发音时对唇齿舌喉的配合度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喉部肌肉更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也更容易体会到深呼吸的感觉。但在中国民族唱法中,汉语发音有“声母韵母”“五音四呼”“十三辙”的特点,因此歌唱中咬字吐字对唇齿舌喉的配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在演唱汉语歌曲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声音“捏、挤、卡”的现象,喉部肌肉紧张,缺少呼吸的通道感,即使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也难以很好地支撑发声。

笔者在韩国留学期间学习了专业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对歌唱呼吸的科学性和声音的通透性有较为深刻的感悟。美声唱法十分强调深呼吸对声音的支持,以及歌唱时的低喉位(這里的低喉位是指伴随深呼吸的状态,相比平时说话,喉头要打开、位置降低,并非人为压低喉位)。笔者在学习中国民族唱法,以及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在演唱过程中,无论是自身还是学生,都极易出现歌唱呼吸浅、喉位高的情况。而美声唱法的训练可有效弥补这一短板。例如在演唱歌剧作品时,可以借鉴美声的歌唱通道,运用合适的共鸣腔体,进行声音的传递。在咬字吐字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喉下贴字”的方式,以改善因高喉位而产生的声音“捏、挤、卡”的现象,从而提高演唱汉语歌曲时发声的科学性。

二、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策略

(一)加强唱法的技巧融合

演唱者应注重技巧性内容的整理,促进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第一,演唱者可以增加对演唱高潮区域的关注,利用真假音混合的方式,加强对演唱细节的控制,以展现出民族歌曲中的鲜明特点。第二,演唱者应该增强对中国民族唱法中表现技巧的掌握,防止演唱脱离相关的音乐背景,还要结合美声唱法中的技巧性内容,实现对混合声区的控制。通过充分和正确地利用共鸣腔体,根据音乐背景完成相应的调整工作,以增强演唱的自然性。第三,演唱者要重视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艺术表现,从多个层面对演唱进行修饰,例如,运用技巧使发声更加准确、灵活,使归韵更加自然,让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都能展现出自身的优势,从而促进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

以《天路》的演唱为例,演唱者要注重音乐元素的表现及高音的演唱形式。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这句,就可通过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融合的方式进行演唱。基于此,演唱者可呈现一种满足年轻人审美需求的音乐表演风格,使歌曲既可以体现传统民族、通俗唱法中的内容,又能体现美声唱法的特色,为听众提供多元化视听体验。

(二)注重唱法的情感表达融合

演唱者在开展声乐演唱活动时,要将歌曲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在演唱中融入一定的情感,以实现对歌曲情感的升华。因此,其在演唱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声音传递方式,从而赋予歌曲灵魂,使声乐作品在通过低音以及高音的调节方式得以呈现的同时,体现出其内在的情感内涵。

首先,演唱者可以通过情感注入的方式,促进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融合,从民族情感的层面出发,保证歌曲能够进入人民群众的内心,同时,其还可以学习民歌艺术的表达方式,以及综合戏曲唱法、民歌唱法、曲艺唱法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中国民族唱法所蕴含的特色。此外,演唱者要能够通过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将美声唱法中的腹式呼吸、上胸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与中国民族唱法中的哭腔、颤音、喊音等结合,以更好地传达歌曲情感。对此,演唱者既要掌握演唱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又需要长期练习,使其在演唱环节自如地调整呼吸方式,如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等,最大限度地进行歌曲的情感表达,使歌曲内容具有较强的可听性。

其次,由于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相比,其情感表达方式较为单一,即前者在演唱环节存在死板的情况,所演唱的内容过于庄重及严肃。因此,为保证每种唱法能够顺利地“活起来”,演唱者需要对歌曲的歌词、演唱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用过于重视腔体及音量,而是重点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方面进行思考,保证音乐与情感的高度契合,让美声唱法能够融入中国民族唱法,从而展现出演唱者的真挚情感,让其演唱过程更加自然,使歌曲能够打动观众。

例如,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类型的歌曲时,应加强对歌曲情感表达工作的重视,让听众能够从歌词或者音调等方面出发,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民族情感,从而接受并喜爱该音乐作品。如在歌曲《草原之夜》中,对于“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这句歌词,演唱者要融入情感,引导听众进行思考。此外,演唱者在使用美声唱法进行情感表达时,应注意呼吸方式的调整,如在演唱“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后可短暂停顿,调整呼吸,再演唱下一句歌词。演唱者还应注重声带运动以及呼吸之间的配合,通过音调的调节,呈现出歌词所需的理想声音效果。基于此,演唱者可通过融合唱法的情感表达方式,调节音量,美化音色,协调发音,扩展音域,以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特色。

(三)明确美声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契合点

演唱者要想实现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相互融合,应增加对多元化元素的重视,从演唱音调、演唱方法以及音乐伴奏等方面入手,明确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以达到良好的音乐表达效果。

首先,演唱者应找准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契合点,在演唱山歌时适当增加美声唱法,以实现音量、音色的优化,同时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控制,从而以美声的形式展现出良好的民歌演唱效果。

其次,由于美声唱法以及中国民族唱法在融合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演唱者应基于音乐创作背景,防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突兀的情况。由此可见,了解二者之间的共通性及不同点尤为重要。掌握二者之间共通性的本质在于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演唱者要通过提取音乐艺术表达元素的方式,实现唱法的融合,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节奏,并针对演唱内容之间的差异,自如地切换高音、中音以及低音,实现对声音力度、音色变化以及腔体共振情况的控制,从而优化自身的演唱;演唱者还可以通过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配合的方式,实现对不同音区音量的控制。另外,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例如,美声唱法更加注重逐字逐句表达,而中国民族唱法更加注重对歌词语句的整体感受。因此,在对二者进行融合时,演唱者可以利用胸腔、鼻腔、头腔等共鸣,调整音色的强弱、明暗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具有特殊性,将其与美声唱法进行融合,可以展现出新的声乐艺术形式。因此,演唱者应该了解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唱法的影响,以及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融合的策略,通过加强唱法的技巧融合、注重唱法的情感表达融合、明确美声与中国民族唱法契合点等措施,使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璐瑶.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融合发展研究[J].艺术家,2023(9):73-75.

[2]閆冰洁,高萍萍.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效融合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6):99-101.

[3]张舒红.美声唱法与当代中国民族唱法演唱规律比较[J].艺术大观,2022(33):15-17.

[4]黄凤霞.构建“中国唱法”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路径[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2(3):86-93.

[5]林子逸,刘畅瑞.浅析美声唱法的技巧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以咏叹调《风萧瑟》为例[J].黄河之声,2022(9):121-123.

作者简介:

李倩倩,韩国庆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