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人文视角,探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2024-06-10谢兰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谢兰香

【摘 要】 教师应立足人文视角,以“人文主题”为支点,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实施多种方法,在品悟、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心、用脑、用情,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人文视角 人文主题 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单元页提炼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细细品味每一个“人文主题”,就会发现其集中体现的内容: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主题”作为支点,以教材文本为依托,聚焦五年级教材,探寻“文化自信”之路径,努力将其与学生的精神与价值观实现有效渗透。

一、深悟主题强要素,寻“文化自信”之根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这句话是根据“一枝一叶总关情”改写的。原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七言绝句。再有妙句“心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该“人文主题”表达出这样的心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会让人得到满足、快乐,牵动着我们的情感,这一主题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单元编排的四篇文章《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无论是作者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惊叹,还是从花生身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抑或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对家乡的无限怀念,还是与珍珠鸟友好相处而建立起来的信任,都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友善相处的文明,这是一种生命自觉,是“文化自信”之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悟,激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人文主题通过文本与学生的精神契合。

再看本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选择的艾青的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字里行间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有了人文主题的情感铺垫,学生再去品读该单元的四篇文章《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学生铿锵有力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品读中,学生会流露出对圆明园被毁的痛惜,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会表达出对守岛战士的敬佩,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自信”之根。

可见,教师以单元“人文主题”为抓手,再引导学生去品读每一篇同主题的文本,从中寻找“文化自信”的根基,便可以将文本之精神内涵渗透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二、扣准主题重实践,理“文化自信”之脉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这句话说明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表意文字,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让学生搜集字谜,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让学生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开展简单的调研活动。学生在活动的引领下,对汉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到漢字所渗透的真切的情感体验:看见“太阳”两个字,便能感受到巨大的能量,望见“月亮”二字,便能想到清辉;“笑”让人欢快,“哭”让人伤感;一篇篇书法作品,传递汉字的力度与速度之美、变化与和谐之美,传承的是中华文化,蕴含着古人纵横笔端的情思。

以“人文主题”为切入口,教师可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留下“中华文化”痕迹,从而理清“文化自信”之脉,学生不知不觉获得了文化熏陶,实现了文化传承。

三、围绕主题编剧本,解“文化自信”之码

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融合发展的,而融合发展需要的是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文化自信”之码,让学生将“文化自信”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名著单元,“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火,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密码,可以解读中国人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国演义》体现的是历史的兴亡规律,选篇《草船借箭》展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善用,鲁肃的顾全大局、忠厚守信;《水浒传》展示的是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选篇《景阳冈》展示的是武松的英勇无畏、豪爽倔强;《西游记》体现的是三教合流后中国人的信仰追求,选篇《猴王出世》则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无畏、和善可亲、敢作敢当;《红楼梦》最突出的文化价值是生命体验,选篇《红楼春趣》展示的是贾府人物的自由快乐、热爱生活。

为了凝聚四大名著的育人力量,笔者引导学生对选篇进行再创造,让各小组选择其中一篇文章或片段进行课本剧创编。学生兴趣盎然,生涩的文字在组员的合作中,创编成了有趣的剧本。学生又自导自演,在表演中展示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品质,传承中华文化。在创编和表演中,学生解开了“文化自信”的密码,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了文化认同。

四、立足主题采众长,助“文化自信”之力

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传统。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粹,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让中华文化更加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助力“文化自信”。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舐犊之情”是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父母之爱,是人性的本能。本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除了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和吴冠中的《父爱之舟》,还选编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外关于父母之爱的名篇编排在一起,向我们展示的是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渗透着的父母之爱:母爱更多以情感方式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则更多以理智和行为来教育孩子,人人沐浴着父母之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 意为“只要脚步轻移,你就会感受到整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在这一单元,学生可以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脚步,感受古城威尼斯的活力与静寂之美;跟随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去荷兰,体会动物们的悠闲与牧场的宁静之美;可以跟随作家穆青去埃及的开罗,惊叹于古埃及人的智慧与金字塔的神奇。我们可以用宽广的胸怀去拥抱整个世界,拥抱世界的每一处美好,教师渗透给学生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用友善的情怀关注世界,用包容的胸襟去接受世界的理念。由此可见,融合外来的精粹文化,亦能助力“文化自信”。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文化自信体系,用心、用脑、用情传承中华文化。只有这样,“文化自信”才能有大格局、大视野,新时代的青少年才能胸怀天下,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