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2024-06-09林上好
林上好
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积累知识、掌握语用技能,还能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存在重知识技能训练,轻智慧启迪、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语文课程内容的育人效果和育人价值。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包罗万象,包含培养一个优秀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思想、理想、信仰等,通过教师的指导最终可转化为学生对自身、对世界、对社会、对生命的体会和感悟。生命教育是重要的育人方向,是学生理解生命本质、认识生命价值、感受生命智慧、具备生活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搜集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讲述了一个豆荚里五粒豆的不同结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生命更有价值,正视命运的抗争,领悟生命的本质,激发学生有关生命的智慧。这就是语文课与生命教育的关联,是教学本身所包含的育人内涵中的一部分。作者用文字和拟人故事构建了一个探讨生命内容和生命形式的思考环境,教师遵循作者的创作重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悟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学生通过阅读、分角色表演,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生命价值观,理解五粒豆的不同结局所代表的不同生命智慧。
二、问题导向对生命的思考
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材的要求和课文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观察、阅读、思考去得出正确的生命智慧结论。以问题为导向是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筛选出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
1.划定范围提问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五粒豆在豆荚中畅谈自己的理想,第二部分是描述五粒豆各自的遭遇和结果,第三部分是写第五粒豆与小女孩的故事。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划分课文的内容板块,然后组织学生针对部分或整体课文提出问题,并说明提问的对象和范围。按照整体或局部进行提问,这种划定范围的提问效果比随意提问更佳,不仅能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考和提问方法。
2.结合个体提问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中的主角是五粒豆,分别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对未来的理想,经过不同的经历后五粒豆有了不同的结局。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主角进行提问,间接通过学生的问题或教师的补充提问来梳理课文中五粒豆的个性特征、未来理想、命运经历和最终结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怎样实现自身价值。学生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需要抓住每一个个体去梳理其个性、理想、经历和结局,去理解每一粒豆最初想法和最终结局的不同,理解第五粒豆获得最终结局的不同。一开始,五粒豆都是绿色的,认为整个世界也是绿色的,这里的绿色与最终五粒豆不同的色彩形成了对比。在猜测豆荚要打开时,最小的豌豆提出“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大的豌豆认为顺其自然,第二粒豆认为“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出现了自以为是的语言表达,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认为“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从结果来看,第一粒、第三粒、第四粒豆的命运经历比较普通,被鸽子吃掉了,作为一粒豌豆实现了作为食物的用途;自命不凡的第二粒豆落进脏水沟,被泡涨还认为自己“胖得够美了”“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第五粒豌豆落進窗子下面长满青苔的裂缝里,努力生长出叶子、借女孩的小棍子向上攀爬、开出花朵,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做到了超出一粒豌豆常规经历的结局。当学生对比五粒豆前后的理想和结局时可以发现,一个生命的价值实现与其自身的境遇有关,也与自身的奋斗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第五粒豌豆相较于第一、三、四粒豌豆的落点好还是不好?”有的学生认为好,因为缝隙里不容易被鸽子找到吃掉,所以第五粒豌豆有了生长开花的机会。有的学生认为不好,因为如果第五粒豌豆不努力,可能就在青苔和霉菌的影响下烂掉了,结局可能比水沟里的第二粒豌豆还差。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第五粒豌豆降落的地方并不算好,是它的努力实现了最终开花的结果,也是它的努力给了一个生病小女孩希望,生命价值的体现基于自身的奋斗。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的生命智慧、生命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单纯的教师讲解分析效果更佳。
3.结合词句提问
在学生提问之外,教师可围绕学生没能涉及的细节词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事本身的描述和表达,从文字的角度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如教师要求学生寻找描写五粒豆命运价值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词句对比五粒豌豆的最终价值,发现怎样的生命更有价值。学生发现课文里写第一粒、第三粒、第四粒豌豆是“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一个“还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三粒豌豆的最终价值体现并不满意;写第二粒豌豆时全程没有提到价值,只说它在“脏水”里“胖得要爆裂开来了”还自以为是最了不起的,遣词造句均可看出作者对这粒豌豆最终生命价值体现的不满意;写第五粒豌豆时则用了较大的篇幅去描述生病的小女孩和母亲的心理变化,去描述豌豆“长出小叶子”“长得好极了”“开花了”的整个过程。细致的文字描写和母亲、小女孩对豌豆开花的态度,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第五粒豌豆生命价值的认可和赞许。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藏在遣词造句和文字描述中,教师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切中要点,督促学生低头去查看被忽视的字词,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又如教师向学生提问:“第五粒豌豆生命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是一个需要学生从小女孩故事去寻找答案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词句、表达、描写作为细节填充才能回答的问题,相当于要求学生找出小女孩从心情好到身体好的过程,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学生在寻找“第五粒豌豆生命价值实现过程”的途中,会从小女孩和母亲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的情境描写中感受到豌豆发芽、开花给小女孩带来的生命力,体会生命力的感染效果。
教师基于故事情节、细节进行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该如何思考和理解一篇课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三、读写结合树立生命价值观念
学生正处于相信万物有灵性的阶段,更容易接受童话、寓言故事中对动物、植物甚至事物的拟人描写,也更容易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构建自己的童话世界。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以童话世界为框架进行生命价值的创造,在生命价值创造中了解学生。如教师可鼓励学生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故事为基础,延续故事框架继续往下编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的学生写在窗台下缝隙里开花的豌豆结出了一个豆荚和新的五粒豆,小女孩在豆荚成熟后亲自送五粒豆去外面的世界。有的写豌豆顺着山坡滚出好远,在山脚下生根发芽;有的豌豆落进路人的裤子缝隙被带到其他城市。有的学生写鸽子吃掉了豌豆,将豌豆通过粪便排泄出来落到土地里,成为新的豌豆苗的养分。
课堂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技能传授的阵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启迪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的过程,对生命的感悟离不开学生独立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最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是怎样的,并将生命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