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育人的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4-06-09施露露
施露露
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全面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单元教学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的教学尝试。这里的大单元不同于传统的“单元”概念,更侧重于整体视野。大单元教学从教学规律出发,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打破教材的制约,整合、重组多篇文本、多种资源,将其关联成为一个整体;提炼单元大主题,实现价值引领;设计系统的学习大任务,统摄零碎的知识与技能;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活动;开展可视的多元化语文学习评价,在真实发生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品质,促进学生成长。
一、架构多维的系统性语文学习任务
指向学科育人的大单元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大任务来统领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学习的核心任务应该结合单元大主题来设置,依据教学自身规律,把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系统地设置真实、开放的学习任务。用系统的大任务驱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表达、写作等多种形式来获得真实的学习经验,体验真实的学习情感。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展示了各个历史阶段、各位历史人物对祖国的爱。《古诗三首》有的写的是驻守边疆的将领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迈形象;有的写的是与国家、民族同生共死的英雄壮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以中华复兴为己任,立下远大的读书志向。《梅兰芳蓄须》写的是梅兰芳不低头、不折节,蓄须明志。《延安,我把你追寻》赞颂并号召学生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为写信,是学生建立在之前学写留言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用这一方式与他人互通信息、交流情感,书信的格式要正确。
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进步一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概括多事件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先懂得“取主舍次”厘清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再分清事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串联”,从而把握主要内容;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进一步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板块也梳理、总结了把握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都指向责任和担当。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学科育人元素,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再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本单元的主题提炼为“做新时代‘红色传承人”。
单元主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大单元任务。此环节要联结前后课文寻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大任务。要学先辈做新时代“红色传承人”,传承古代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宣扬近代爱国人士的优秀事迹;要展未来,抒发“红色传承人”的所感所悟,做爱党爱国的时代新人。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化语文学习情境
在明确系统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任务情境。这种情境是一种大情境,它贯穿于整个大单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种情境是一种有趣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情境是一种真实的情境,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技能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语文学习,在沉浸式的情境中落实学习任务,开展活动、提升素养、升华情感。
这个单元大多数课文的创作年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作品所在的时代背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很难感同身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缩短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大单元情境:学校将开展“寻找新时代‘红色传承人”活动,为自己最敬佩的爱国英雄人物举办小型纪念活动,传承红色血液,弘扬红色精神。
这样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好地进入到作品里去。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课文中的爱国英雄人物,如为《古诗三首》中戍边将领制作人物名片,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录制“壮志”微电影,为《梅兰芳蓄须》中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创立“民族气节馆”,用朗诵比赛的形式讴歌伟大的延安精神,用写信的形式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怀。
在单元综合展示课上,举行“新时代‘红色传承人”主题评选活动,用点评、留言等形式,授予学生“新时代‘红色传承人”称号。
三、组织关键的实践性语文学习活动
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主线。根据大单元的具体特点和学科育人要求,教师将单元大任务化为单元大活动,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富有创意的、环环相扣的、关键的学习小活动。在关键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持续开展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个真实问题,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及时退出,發挥主导和辅助作用。
本单元围绕育人指向、素养立意和大单元的学习任务(见图1),聚焦关键的学习活动,以活动来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在组织开展关键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时,需要整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置单元学习目标,并具体细化各个活动(见表1)。通过寻找、比较、搜集、制作等方式,走进大情境,完成大任务,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表1中的关键活动是大单元视域下的活动框架,在操作时还需要具体化。如在“挑选‘民族气节馆展品”这一项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出示“民族气节馆”模拟现场,了解挑选物品的要求。(2)共同讨论挑选出一件物品,说说原因。(3)创设情境:当你走进“民族气节馆”,站在这件物品前,你会如何给人们介绍这件物品。(4)小组讨论:说说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选入“民族气节馆”进行展示,创作物品介绍词。(5)回读课文中相关文字,再次感受梅兰芳先生强烈的民族气节,学习榜样身上的爱国情怀。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唤醒了经验,锻炼了思维,形成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成了可供迁移的语文学习素养,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
大单元教学着眼当下,面向未来。以大单元的形式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的关键路径。大单元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而是一种语文学习的体验,一种语文素养的提升,一种自我成长的经验,一种语文生命的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天补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