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与现实意义

2024-06-05熊明茜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手记意识流耶夫斯基

熊明茜

[摘  要]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这部作品以19世纪的俄国社会为背景,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地下室人”,展示了社会底层青年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内心充满了多对矛盾冲突:追求平等与践踏平等的冲突、傲视权贵与依附权贵的冲突、极度自卑与极度自负的冲突。本文依托“地下室人”饱满的形象,挖掘其内心冲突,并探讨这部作品带给作者、读者以及文学方面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下室手记》  内心冲突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8-0052-04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4年创作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小说以一位40岁的离职官员的深度自述为主线,揭示出了“地下室人”的内心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开篇就写道:“像《手记》作者那样的人物,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但可能,而且甚至是一种必然存在。”[1]“地下室人”的特性中蕴含了人性的普遍性质——矛盾。以往学者对《地下室手记》中的“地下室人”内心冲突也有过研究,本文在之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并探讨这些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

一、“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

“地下室人”的内心中充满着许多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在《地下室手记》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下室人”既追求平等又践踏平等;既傲视权贵又向往权贵;既感到自卑又感到自负。

1.追求平等与践踏平等的冲突

一方面,《地下室手记》中的主人公身上存在着大量追求平等的情节。例如,他和军官的硬碰硬,显示出他强烈的自尊心。主人公曾在台球室碰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由于军官没有平等对待他,为了在内心寻求和他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他心想:“仅仅是不让到一边,撞他一下,但又不要撞得太厉害,而只是肩膀碰着肩膀。”[1] 终于,他与军官肩膀碰肩膀地撞了过去,守护了自己的尊严,认为找回了平等的社会地位。

又如,因为兹维尔科夫没有邀请“地下室人”参加同学聚会并且态度冷淡,这使得“地下室人”感到被轻视和排挤,他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怒和不满,不仅发誓要给兹维尔科夫一记耳光,甚至考虑与他决斗。这些激烈又偏执的想法背后,藏着“地下室人”强烈的自尊心和对平等地位的渴望。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中,上流社会阶层享受特权、生活奢靡,对于“地下室人”这样的底层人来说,他们渴望被平等对待,追求尊重和认同,却往往遭受社会的冷漠和排挤。由于种种不平等的状况,“地下室人”对于平等的追求更加强烈。他希望通过与兹维尔科夫的对抗,来争取自己应有的平等地位和尊重。虽然他的行为可能过于偏激和冲动,但这种对于平等权利的追求和反抗精神,却值得人们深思。

另一方面,“地下室人”又展现出对平等的“践踏”。他希望看到仆人阿波罗哀求自己结算薪资的可怜模样,从中体验到被仰望、被需要的快感,仿佛自己重新成为那个在上流社会中备受瞩目的人。他幻想着丽莎对自己百依百顺,这种对弱者的践踏让他重拾自尊,找回在现实中被轻视、被忽略的尊严。在同学聚会上受辱后,他转向了妓女丽莎,对她进行了一番长篇大论的说教。他用道德的高帽子压向丽莎,试图通过指责她的职业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尊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丽莎的贬低和侮辱,仿佛这样就能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和不安。这种对平等的扭曲追求和“践踏”行为,暴露出“地下室人”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

2.傲视权贵与依附权贵的冲突

兹维尔科夫轻视“地下室人”,很大程度上因为“地下室人”仅仅是一位八等文官,而且不修边幅、仕途失意,相比于兹维尔科夫的军官身份简直不值一提。这决定了“地下室人”注定要被处于上流社会的兹维尔科夫所轻蔑,若想获得尊重,他只能拥有地位与财富。纵使他信仰“美与崇高”,他的自我价值也会被他贫困的经济状况所掩盖。

在这样的规则下,“地下室人”是矛盾的:一方面,“地下室人”在表面上对权贵不屑一顾。他说:“我贫穷,可是我高尚。人可以贫穷却高尚。”[1]在同学会上,他对兹维尔科夫说:“第一点,我深恶痛绝巧舌如簧;第二点,我憎恨风流韵事和风流成性之徒;第三点,我喜欢真理、忠诚和公正。”[1]由这三点就可知道,他很轻视像兹维尔科夫这类权贵政治人物。另一方面,“地下室人”在潜意识里又是向往着权贵的。19世纪的俄国,贵族与底层人民贫富差距非常大,人们的虚荣心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结交权贵并以此为荣。“地下室人”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强行参加同学聚会,在聚会上宁愿挨饿也要为自己买穿着得体的衣裳和帽子。“光是这块污迹就会把我的尊严减去十分之九。”[1]他这种强烈的虚荣心也影响了他的心理,于是只好寄托在“一切美与崇高”中,幻想着自己能成为英雄,受到世人追捧,这种想法无疑是精神胜利病的体现,如《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2]、《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思想[3]、《包法利夫人》中艾玛不切实际的幻想[4]……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被虚荣心所束缚,从而迷失了自己原有的方向。“地下室人”不屑于权贵却又不得不屈服于权贵,这种双重矛盾在他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现出来,因此他既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

3.极度自卑与极度自负的冲突

极度自卑是这部作品中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地下室人”展现出了强烈的自卑情绪。他觉得自己被社会所抛弃,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甚至在人群中走过时都不敢抬头。他的自卑源于对自己价值的质疑,他经常自问:“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有什么价值?”这些问题反映出他对自己存在的困惑和否定。这种自卑情绪在作品中经常表现为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地下室人”常常贬低自己,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陷,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种极度自卑逐渐演变成一种心理障碍,导致他无法正常地与他人交往和生活。同时,在这种自卑的阴影下,“地下室人”又表现出极度自负的一面。由于他无法接受自己的自卑和不完美,他试图通过夸大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来弥补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自负情绪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自卑,成为主导他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极度自负在作品中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和对他人的贬低。“地下室人”经常嘲笑他人的观点和行为,认为他们都是平庸和无知的,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才是正确的,而他人都是错误的。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他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因为他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匮乏的物质使地下室人无比自卑,发达的思想又使他自负。于是地下室人说,“我一会儿蔑视他们,一会儿又把他们看得比自己高。”[1]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自负和自卑同时在他身上展现,他是矛盾的。

二、表现内心冲突的现实意义

《地下室手记》中表现的“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是十分深远的。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作者自身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而且为读者重新审视自己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同时,对后世的文学思潮也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1.作者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从作者自身来说,《地下室手记》被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并预示了他后续作品的重要主题和思想。

首先,从作品主题来看,《地下室手记》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小说中的主人公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痛苦、绝望和挣扎。他既无法融入社会,也无法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矛盾和挣扎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苦闷。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个体存在的思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续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如《罪与罚》《白痴》《群魔》等。其次,从艺术手法来看,《地下室手记》也展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风格的显著变化。小说中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暗示等手法,突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更加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续作品中重要的艺术特色,如《罪与罚》中作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描写的深度。此外,从文学技巧来看,《地下室手记》也预示了作者后续作品的重要技巧。小说中通过自由联想、时空跳跃等手法,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使得作品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心理探索。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后续作品中的重要技巧有着重要影响,如《罪与罚》中对时间处理的艺术。

因此,《地下室手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成了他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2.读者灵魂深处的拷问

“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深层拷问。这本书的开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1]或许,人人都有这种“意识过剩”状态:工作中,不是反复回顾过去的失误,就是不停忧虑未来的难题;婚姻里,有人患得患失,有人疑神疑鬼,在互相伤害中把家庭变成战场……无法控制内心情感的人,只能被世俗所摒弃。只有放下内心的恐惧,屏蔽外界的噪音,才能挣脱精神的泥沼,走出心灵的地下室。

鲁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他的文笔自带一种窒息感,使人害怕在字里行间看见自己人性的弱点与丑陋。小说的最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我猜想那里一定非常拥挤,于是拉起大衣领子,更严实地把脸遮住,以免被人撞见,因为我不知怎的觉得有些害臊——我们这种人都不惯于在大庭广中抛头露面。”[1]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再用“我”,而用了“我们”。

作者通过展现“地下室人”的内心世界,有力地质问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这不仅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促使读者带着从文本中发现的问题,去思考现实人生中的种种问题。这种深入探讨和反思的精神,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文学思想潮流的引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本书中运用了许多写作技巧,使得这本书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对后世意识流文学的产生以及存在主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3.1意识流文学的萌芽

《地下室手记》被认为是意识流文学的萌芽,主要是因為在这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运用了一系列意识流文学的技巧,使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首先,意识流文学的核心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中正是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流动。这种内心独白的运用,突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其次,意识流文学注重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通过现实与回忆、想象、幻觉的交织,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地下室手记》中,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像是作者意识自己在流动。第二部分是主人公劝妓女从良的故事,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特色依然很浓郁,主人公对丽莎说的一次话,是一口气三千多字的连续输出,内容从现在说到了死亡。从中可以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像河流一样肆意流动的语言艺术,跳跃和发展的“剧情”通过这种语言实现了无缝连接。此外,意识流文学还强调语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地下室手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表达方式独特,既有音乐性的节奏感,又有意象性的画面感。这种语言表现方式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力,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后,意识流文学强调对个体存在的探索和思考,《地下室手记》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现了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方式与意识流文学对个体存在的关注相呼应,使得《地下室手记》成了意识流文学的萌芽。

《地下室手记》作为意识流文学的萌芽,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语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以及对个体存在的探索和思考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地下室手记》成为一部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对后来的意识流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存在主义的先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中的一部分被认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典范,对存在主义文学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首先,《地下室手记》揭示了个体的存在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地下室人”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地下室人”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他既自卑又自负,既渴望得到认同又反感被束缚。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正是存在主义文学所强调的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地下室人”的思考和感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的存在状态,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其次,《地下室手记》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作品中,地下人与社会的疏离感、反叛精神以及对个体自由的追求,都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地下室人”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无奈和挣扎。这种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为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最后,《地下室手记》展现了人在面对自由与困境时的选择。“地下室人”既想摆脱社会的束缚,又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制约。这种困境使得“地下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这种对自由与困境的探讨,正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

《地下室手记》作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先声,不仅揭示了个体的存在状态、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还深入探讨了人在面对自由与困境时的选择。

三、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进行了细致地刻画,通过刻画“地下室人”的内心冲突来直视人性的扭曲,展现了“地下室人”身上复杂又矛盾的人性,同时也折射出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M].臧仲伦,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 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臧仲伦,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4]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6] 王敏.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地下室手记》[J].青年文学家,2011(19).

(责任编辑 陆晓璇)

猜你喜欢

手记意识流耶夫斯基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我的航天员手记
编辑手记(四则)
阅卷手记——一次函数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八月手记
赌博牵制大文豪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传世名著的背后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