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2024-06-05梁陈倬
【摘要】在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泰语新词语的产生与传播也非常迅速。这些新词语反映了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新现象、新变化和新趋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探讨泰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原因和途径、特征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了解泰语新词语,为泰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泰语;新词语;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12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37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的文化内涵探究”(项目编号:2022KY1753)。
一、引言
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因素导致新语言现象的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当今新媒体盛行,这个时代产生的新词语也是一种社会语言,它日渐渗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无论是泰语还是汉语,新词语都是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表达想法,还能引发人们的新鲜感,不仅能展示各国语言特点,还能展现各国文化。
二、新媒体与新词语的界定
(一)新媒体的界定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概括了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多个方面。宫承波教授在他的著作《新媒体概论》中提及:“新媒体的广义定义如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多种途径,主要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1]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时代的人们不仅接收和消费了信息,同时也制造和传播着信息。在新的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了时空的束缚,表现出了迅捷、零散、全球化和互动性的特点。
(二)新词语的界定
王贝妮(2021)认为,“随着社会生活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新词语的出现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产生,是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新词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是现代语言词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王铁昆(1992)通过分析归纳国内外有关新词语的界定之后,做出了的界定:“所谓新词语,指的是通过新创造或从其他语言、方言、古语或行业用语中借用而来的词语,同时也指那些固有词语被赋予了新的语义和用法。”[4]泰国《皇家学术院新词词典(第三册)》(2011)提出:“现代的新词语是由社会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而产生出来的。”[5]
上述学者或著作给出的新词语定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也采用王铁昆对新词语的界定标准,研究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三、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一个不断演变、开放的系统,它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语言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一定程度的变迁,而且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词汇是语言与社会生活之间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当社会出现新事物、新概念时,语言必然会产生新的词汇。因此,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新词汇产生的主要驱动力。
(一)科技进步加速新词语的产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蓬勃兴起,涌现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新词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演化自外语的音译词汇,它们并非传统泰语语素的组合,相反地,更多地受到了外来语言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新形态和新含义的独特融合。尤其是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渠道。有关社交媒体的新术语,例如????????(脸书),是源自英语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它是泰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虚拟社群)则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参与讨论的网民;???????(在线、线上)是指已连接互联网的状态,等等。此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催生了一系列缩略词。比如?????(晚安)缩写成??,?????????(没关系)缩写成???,???????????????(生日快乐)缩写成????等等。
(二)媒体成为新词语产生的助推器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创作和传播在新词语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播、电视、网络、期刊杂志等媒体通过提炼和概括的方式报道新事物、新现象或重大事件,从而创造出许多新词语。举例而言,“???????”(水妹)是泰国人民对洪灾的比喻,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自嘲心态;“????????”(大袋)一词源自英语的“Big Bag”,指的是巨大的沙袋,用于治理水灾,具有减缓洪水泛滥的功能;“??????”则表示美食爱好者、吃货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与媒体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断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一些书面化的新词语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三)大众心理原因
新词汇往往最初只有少数人使用,然而,要想让这些词汇在语言中生存并保持活力,就需要不断扩大使用人群。這一现象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态度。首先是一种优越感,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有影响力的人的语言,这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次是一种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不想落后于时代,不使用新词汇不仅会导致交流困难,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维持。此外,还有一种追求创新和与众不同的心态。年轻人是新词汇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希望通过语言展现自己的时尚与青春,凸显与其他群体的差异。
四、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一)文化传媒途径
媒体传播在推动新词语产生和普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泰国拥有多样化的媒体传播工具,包括各类节目、广告、影视作品和互联网等。这些内容通过媒体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化传媒在促进泰国新词语的涌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广告。当代社会中,广告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汇已经深入人心,常常成为消费者的口头禅。一些泰国广告语甚至成为了社交语言的一部分,比如说泰语中的“??????????????????????????”出自于蜜丝婷化妆品的广告,意思是“眉毛是面部之冠”。这句广告语在泰国女性中广为流传,借以指代妆容的重要性。
2.影视作品。泰国人民钟爱观赏影视作品,将其视为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方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影视作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沟通语言之一。举例来说:“10 10 10 ????????”(做到最好)、“??????????”(重复),出自于泰国电视剧《窈窕淑男日记》;在泰国电视剧《天生一对》中,有一个古代泰语词汇“??????”,它的意思类似于汉语古代的“汝”,现在多用于情侣间称呼对方。
3.电视节目。同影视作品一样,电视节目也是泰国人民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电视节目中诙谐幽默、新奇大胆的用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也为产生和传播新词语打开了一扇门。比如,泰语中的“????????”(可爱、乖巧)出自于泰国综艺节目《蒙面歌王》(第一季);“?????”表示“坚持下去”,出自于泰国真人秀节目;“??????”本意指的是很贵,后来引申为高雅、高贵的意思。
(二)社会途径
语言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彼此相互影响。当社会问题或冲突曝光于新闻媒体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关键词或句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调侃或自嘲的素材,从而迅速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这些关键词或句子,形成了泰语中的新词语。
(三)语言和文化途径
语言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文化的进步又会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萨丕尔,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在他的著作《语言》中提及,“语言存在于一种环境之中,它无法独立于文化的存在,也无法脱离社会传承的各种实践和信仰。”[6]在社会化媒体交流中,产生新词汇的“低级”现象也随之而来。现在更多的是年轻人在用新词语,他们追求的是个性,是自由,是乐趣,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很少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文明。有些新媒体词汇受语言发展规律影响而产生,可以说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交流中,人们能够摆脱习惯的束缚,不在乎环境的束缚,因此,泰语中出现的一些新词,在“减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进着语言的发展,让语言更加丰富。
五、新媒体时代泰语新词语的特征
(一)创新性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泰语新词也随之涌现出来。新媒体的出现,给泰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新词语的出现,使泰语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在新的语境中,泰语中的某些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形成了旧词新意的代表性词语。例如,泰语中???一词,最初的意思是“煮、炖煮”,现在被赋予了“迷惑、诱骗”的意思;??????原本的意思是“跳伞”,现在用来指代“逃课、旷工”;????原来的意思是“咸”,现在被赋予了“小气”的含义。
(二)口语化
随着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人已经习惯了利用多种途径如网络、个人网站等来分享信息和相互沟通,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真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信息交互环境。在此环境下产生的新词语多是口语语言,语法和句法结构相对简单。西班牙的语言教授何塞指出:“我们需要认识到新媒体语言的书写形式不同于传统写作,但更为类似于口语的表述方式。”[7]与此同时,在泰语新媒体领域,也常常存在着书写失误、句法失误、缩略词使用不当等“失范”现象。这是由于某些社会网络平台和社会媒体软件对书写字数进行了限制,并且大部分互联网社交网站都具有极高的实时交互能力,所以很多人写作的时候不太注意内容及语法的准确性。比如,“??????”说成“?????”,意思是“什么啊?”;“????????”说成“???????”,意思是“真讨厌!”;“??????”说成“??????”,意思是“……极了”,等等。
(三)简洁化
从新词语的特征来看,它并不一定要遵守传统的语法规则,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使用,不复杂、不繁琐,这会让语言变得更加自由。越是幽默的新詞语,越能让人接受和运用。加上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只有用简单的语言,少用长句、复句,多用短句、单句,才能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及时。因此,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用某种“快捷键”来完成交际。泰语中也出现许多缩写的表达,比如,??.略自??????,意思是“欠揍”;????.略自??????????????????,意思是“按照我的意见”;??.略自????????,意思是“明天”,等等。
六、新媒体泰语新词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主体,更是文化的传播媒介,而文化的内涵则蕴含在语言中。泰语新词语作为泰国新媒体文化的载体,是其在网络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可以折射出当今泰国社会物质、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泰语新词语的物质文化内涵
近些年来,泰国人见面寒暄已经从“??????”(你好)、“??????????”(身体如何)变成了“??????????”(Line多少)、“??????????????”(加我的Line吧)。这一现象所折射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视频博主)、“??????”(点赞)、“????????”(Tik Tok)等新词语的涌现,也折射出了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民对生活情趣的改变。
(二)泰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生活步调也越来越快,泰语新词语中的缩写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像互联网这样的现代传播媒体,让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时事,这对获取和传播知识、信息都是有利的,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信息泛滥、网络不文明的现象。一些网络新词语反映了这种现象,例如:“????”(废物)等等。
(三)泰语新词语的心理文化内涵
“心理文化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8]泰语新词语反映的心理文化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新媒体中的泰语新词语,其表达方式均十分简练,以单音节或双音节为主,大量使用缩略语,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达的速度与质量,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人们追求简单、务实的心理。受“尚简”心态的影响,人们通常会选择最常用的语料来创造最精练的词语,例如:“???”源自英文单词chill,表示轻松的意思;“????”,一词来自英语中的high society,而“??”,一词来自英语中的out of date,意思是仍然遵循传统的人。其次,寻求新奇刺激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在当今新媒体交流十分便利的时代,人们对新鲜感的渴求变得更为强烈,语言的个性化、多元化也说明了这一趋势。泰语新词语也清晰地反映出泰国人爱创新,不按常理出牌的心态,例如:泰语的“????”原意指的是“裸露、暴露”,后来引申为“穿帮”的意思;“?????”原意是“芋头”,后来引申为“多管闲事”的意思;“?????”原指泰国的一个方便面品牌,后来引申为“谣言”的意思,等等。
总之,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泰语新词汇的语法和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却日渐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新词语、新缩略词等,这给泰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所以,对当代泰语新词语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泰语的语言文化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泰语新词语的发展,既要尊重语言的发展规律,又要维持它的相对稳定,使它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使其在语言的传播与规范化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4.
[2]韩波.Blog商业化狂想[J].软件世界,2005,(10):33-35.
[3]王贝妮.信息时代汉语新词语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05):146.
[4]王铁昆.新词语的判定標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04):14-20.
[5]莉莉.汉泰新词语对比研究(2009—2013年)[D].天津大学,2017.
[6]张东昌,潘巍巍,陈卫红.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构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6.
[7]谭博.新媒体西班牙语的特征及其规范[J].知识窗(教师版),2022,(09):66-68.
[8]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3.
作者简介:
梁陈倬,女,苗族,广西柳州人,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泰语教学、泰语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