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杂剧《丽春堂》版本述略

2024-06-05张禾杰

今古文创 2024年19期
关键词:版本元杂剧

【摘要】元杂剧《丽春堂》存有五个版本,现比较研究《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已集本、《酹江集》本三个版本。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舞台提示、念白、唱词三个方面。《元曲选》本与《酹江集》本文本重合度较高,能较为真实地还原王德信《丽春堂》原貌,《脉望馆钞校古今名家杂剧》则具有较高的校勘学价值。

【关键词】元杂剧;《丽春堂》;版本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0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08

目前学界对《丽春堂》的版本文献研究存在空缺。元杂剧《丽春堂》现存五个版本,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中列:(一)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1];(二)《元曲选》已集本[2];(三)《酹江集》本[3];(四)《元人杂剧全集》本;(五)永乐大典卷二零七四五《雜剧九》收有《歌舞丽春堂》一本。因《元人杂剧全集》本为《元曲选》重印本,《永乐大典》本今不传,故本文拟对《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元曲选》本、《酹江集》本三个版本的差异进行比较。臧本与孟本编选时代相距较近,内容上大体相同,只在舞台提示上有一定出入,因此著力于作为抄本的赵本与作为刻本的臧本与孟本之间的对比从而力求还原王德信《丽春堂》原文的面貌。

《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抄本内容来源看,主要来自内阁、教坊司、钟鼓司和友人之间的抄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抄本更接近原本的样貌。但是从抄本内容本身上来看,《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收录的不管是刻本还是钞本都非出于一家之手,行款也各有不同,毫无美观性,而且钞者程度较低,形误声误之字不胜枚举,在杂剧剧名、题目正名、作者信息、角色的标示、楔子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而且原本经过数人校正,校者随笔将所改之字盖在原字之上,使之模糊不清,无从辨认。尽管如此,《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仍然具有非常高的保存和校勘价值。

这三个版本收录的《丽春堂》剧情大体一致,仅在个别念白、唱词、舞台提示上有差异。对那些个别念白、唱词、舞台提示有差异,而对整体剧情以及人物塑造上不产生影响的,正文将不再具体罗列。对那些影响整部杂剧剧情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内容,将在正文中具体展开分析。

一、念白方面的差异

1.第一折中,在御园射柳中李圭技艺不精输与完颜乐善之后气不过,便想要在第二日的香山宴会上与完颜乐善赌双陆,将那锦袍玉带赢回。这里作者安排了一首下场诗表明李圭的心态,这首诗在《元曲选》与《酹江集》中出现,而在《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并未见。

“我一生好唱曲,弓马原不熟。明日到香山,只与他赌双陆。”(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在赵钞本中并未见此诗,在李圭自云“我若嬴了他呵便是我平生愿足”之后便下场,接着是安排押宴官的一段自述“众官人都去了,老夫不敢久停久住。将马来,回圣人话走一遭去。”这段念白在臧本与孟本中未见。赵本这多出的一段念白在舞台表演上使得整一折戏转场更加自然,剧情更加完整,使盛宴的结束显得更加自然。从内容上说,《丽春堂》这是一部关于君臣伦理的戏曲,在第一折末尾加入“回禀圣人”一话更紧扣主旨。然而臧本与孟本中李圭的这一首下场诗同样不可被忽视,其对于李圭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诗中交待李圭善唱戏,这与李圭上场时的一段念白:“幼年习兵器。都夸咱武艺。也会做院本。也會唱杂剧。要饱一只羊。好酒十瓶醉。听的去厮杀。躲在帐房睡。某普察人氏。姓李名圭。见为右副统军使。我这官不为那武艺上得的。为我唱得好。弹得好。舞的好。今日是蕤宾节令。圣人的命着俺大小官员赴射柳会。到那里我便射不着呵。也有我的赏赐。可早来到也。令人报复去。道我李监军来了也。”相呼应。李圭是因为唱戏唱得好而被选为左丞相,他的军功远远不如完颜乐善。而自夸武艺高强到了下场时又说弓马原不熟,为自己输了而找借口,其虚伪可见一斑。而别人在战场上厮杀时却躲在帐房里睡觉,为的宴会上这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强好胜。臧本与孟本的这一首下场诗更能体现李圭的多面性,增加杂剧的讽刺性,且这一首下场诗当为王德信原本中所作,对比其他三折均有上场诗与下场诗,不应单独遗漏这一折。

2.第二折中,完颜乐善与李圭在香山会上打双陆,第一把以李圭的八宝珠衣做赌注。李圭输了之后有一番狡辩之词,这番与完颜乐善的对话在三个版本中差距较大。

(官)李元帅输了翡翠珠衣也,丞相饶他一掷波。(净)不是我输,色儿不顺。(末)我若不是觑大人面皮,赢的你与我跟随。(净)你说这大言赢的我跟随。我和你如今别赌些利物。我饶你先掷。(末)我如今再和你打赤尾不刺海强嘴犹自说兵机。(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李圭云)我可生气,悔这色儿不顺。(正末云)你昨日也说马眼义哩。(唱)不比你那射柳处也,推着马眼迷奚?(押宴官云)李监军你输了这翡翠珠衣也。老丞相你饶他一掷波。(正末唱)我若不觑大人面皮直赢的他与我跟随。你说这大话赢的我跟随。我如今再和你打,饶你先掷。(唱)饶先递。(李圭云)我怎么要和你饶。(正末唱)则你那赤尾不刺海强嘴兀自说兵机。(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李圭急于赢回那锦袍玉带,却看不上先皇御赐的宝剑,最后反倒连八宝珠衣也输了出去。这时候便狡辩说是色不顺,不是自己输了。在赵本中,李圭主动提出要再打一把,还主动提出先让完颜乐善先掷,听上去上把他才是赢家似的,这充分体现了李圭的虚伪,今日此番来宴并不是真正寻欢作乐,而是为了报昨日射柳之辱。在臧本与孟本中,率先提出要再打一把的反倒是完颜乐善。此处是为刻画完颜乐善争强好胜的大丈夫气概,为了能让李圭这种小人彻底闭嘴。赵本的刻画渲染了李圭的小人形象,而臧本和孟本是从正面体现完颜乐善的宽广心胸和豪迈气概。

3.第二折中押宴会官的下场诗在赵本与臧本、孟本中较有不同。

则为这香山设宴饮琼浆,李圭□怒逞疏狂。忙催骏骥休停住,直临玉殿奏君王。(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则为李监军素性疏狂,香山会搅乱非常也。不是我有心私向,从实的奏与君王。(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从内容上看,两首诗并无不同,前两句都是在写李圭疏狂的性格,三个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后一句。中国传统讲故事的模式是喜欢“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即将故事的结果预先安排在一些小的细节中,待作者读完整部杂剧才能明白。第二首诗表明押宴官是如实向君王禀明实情,并没有添油加醋或是收到李圭贿赂而存私心,这里能够体现作者政治清明、不结党营私的希望。同时第二首诗也暗示君王在听到实情后给出公正的处理,那便是将打人的完颜乐善贬到济南府。从这个角度说,第二首诗包含的信息更多,符合故事上下发展的脉络。

4.在第三折中,完颜乐善被贬到济南府后,终日在西边垂钓,悠闲度日。左丞相的上场诗在三个版本中差异较大。

事有足濯,物有故然。(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变幻者浮云,无定者流水。君看仕路间,升沉亦如此。(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物件总是保持着它原来的样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清除尘世,保持高洁。第二首诗说的是不管是天上的浮云还是地上的流水,世间万事万物都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士大夫的仕途也是如此,升沉起浮乃是常态。这两首诗都颇有哲学意味。第一首诗暗示着右丞相完颜乐善即使遭贬也荣辱不惊,仍然保持这内心的高洁,寄情于山水。是从左相的口中侧面刻画完颜乐善的贤臣形象。相比之下第二首诗讲的更为直白,直接将仕路浮沉真相点出,道出古今士人心声。皇帝因完颜乐善犯错而将他贬谪,又因为念其军功而萌生悔改之意将其召回,士大夫的荣辱浮沉仅在皇帝的一念之间。第二首诗更符合王德信杂剧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

5.再来看第三折完颜乐善的下场诗。

则为香山设宴逞英豪,因此遭贬闲居远市朝。这一去扫除草寇烟尘息,那其间封官赐赏论功劳。(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香山设宴逞粗豪,久矣闲居更入朝。不知此去成功后,李圭头上可能饶。(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这两首诗的不同牵涉到整部杂剧两条矛盾冲突的不同。这两条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作为主副关系。第二首诗提到的“李圭头上可能饶”是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即李圭与完颜乐善的忠奸斗争的矛盾冲突。而第一首诗中“那其间封官赐赏论功劳”又牵涉到君王与贤臣的君臣关系矛盾冲突。两首诗侧重冲突不同,而纵观全剧,李圭与完颜乐善的矛盾冲突当作为主线,皇帝与完颜乐善的矛盾冲突当作为副线。因此第二首诗更为合适,为第四折李圭负荆请罪的剧情做铺垫。

6.第四折的上场诗与下场诗在赵本与臧本中也有所不同。赵本第四折上场诗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臧本中多了一句“一从夫主去,皓月几回圆”更为完整。下场诗的第二句略有不同,赵本为“取回来加官赐赏,四丞相复职还乡。”臧本与孟本作“念功臣重加宣召,依然的衣锦还乡。”臧本与孟本的下场诗将完颜乐善复职的原因讲的更清楚,是因为圣人感念旧恩,全剧圣人并未出场,而是通过官员所说的零散地拼凑出一个形象,因此在结为下场诗中再次提到皇帝是即时悔改更能够强化明君形象,有著浓厚的伦理说教意味。

二、唱词方面的差异

1.第一折中的唱词差异。第一折中《胜葫芦》这个唱段个版本差异较大。

【胜葫芦】不刺刺引马儿先将箭道通。伸猿臂揽银鬃。靶内先知箭有功。忽的呵弓开秋月。着的呵箭飞金电。脱的马过似飞龙。胜的那一缕垂杨落晓风。人立玉芙蓉,翠袖殷勤捧玉钟,赢的这翠鸾彩凤黄金宝器,摒却醉颜红。(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胜葫芦】不刺刺引马儿先将箭道通。伸猿臂揽银鬃。靶内先知箭有功。忽的呵弓开秋月。擈的呵箭飞金电。脱的呵马过似飞熊。【么篇】俺只见那一缕垂杨落晓风。人列绣芙蓉,翠袖殷勤捧玉钟,赢的这千花锦叚万金宝带,摒却醉颜红。(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这段唱词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臧本与孟本中把“垂杨落晓风”后的内容归入么篇。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对“幺篇”的描述是:“同一牌名而为数曲者,止于首只列名其后,在南曲则曰‘前腔,在北曲则曰‘幺篇。”[4]么篇在北曲中是联用同一个曲牌的第二首曲。因此“幺篇”应与始调曲牌视为一个整体,与曲牌一样包括了字数、句式、韵脚、平仄等格律形式。“么篇”的使用格式与基本定式是由元人创作时早已确定下来的,不能随意添加以免造成画蛇添足。此处的“么篇”应当与【胜葫芦】曲牌通韵,臧懋循与孟称舜在此处的处理是恰当的。“通”与“风”“鬃”与“蓉”在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归“东钟”韵部。对比王德信《西厢记》中的【胜葫芦】曲牌结构: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句式结构当与《丽春堂》中的【胜葫芦】相同。因此,臧懋循与孟称舜在整理时把这一部分归入“么篇”是有道理的,弥补了抄本在抄写过程中对剧本结构的破坏。

2.第二折《尾声》唱词中,这个唱段存在差异。

【尾声】我与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须是叔侄,若不违大臣心,看着丞相面,怕搅了香山会,不可致怒也,不打你个无知,可也放不过你。(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尾声】我与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须叔侄,若不为圣人言,怕搅了香山会我不打你这泼无徒,可也放不过你。(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这段唱词主要体现在完颜乐善的说辞中。赵本中完颜乐善提到的是要顾及丞相的颜面而不与李圭生气。而在臧本与孟本中是为了顾及皇帝的颜面,不能违背皇帝的旨意。可见臧本与孟本的唱词很明显具有浓厚的颂圣意味,这与杂剧的主旨是相符合的。此处《酹江集》与《元曲选》的版本更为可信。

3.第三折《越调斗鹌鹑》这个唱段存在差异。

操一曲流水高山,悦我锦心绣腹。我潜入水国鱼邦,跳出龙潭虎窟,披着箬笠蓑衣,低防着斜风细雨。闲时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这段唱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句。赵本中是“操一曲流水高山,悦我锦心绣腹。”臧本与孟本中是“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赵本的唱法表达了完颜乐善内心高洁的品质与跨越世俗功利的自信,在被贬谪时操琴自乐,不为功名所烦忧。而反观赵本与孟本的唱法,融入了许多消极因素在其中。完颜乐善遭贬济南府而心情烦恼,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消遣烦闷,这极大削弱了完颜乐善性格的塑造,但也使得完颜乐善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喜怒烦忧是人之常情,因谪官苦闷而寓居山水这种传统故事模式让更多士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孟称舜评点:“通折写出一场排遣风景。古云‘云台争似钓台高皆是此意。”因此从剧本人物刻画角度来说赵抄本更为可信,但从舞台塑造感染力角度来说,臧本与孟本更为合适。

4.第四折中《乔木查》这个唱段存在差异。

相别来间阔动止俱无恙。这里是土长根生父母乡。身居天一方,怎不凄凉。(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自别来间阔幸得俱无恙。这里是土长根生父母邦。怎将咱流窜在济南天一方,这些时不凄凉。(出自《元曲选》《酹江集》)

在孟本中,孟称舜在这一段的旁边批注:“一番悲怅情怀却在赐环时写出,乃真是痛定语。作者用意俱高。”如果按照赵抄本的唱法,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差异,给人的整体感受就是不完整,唱不出孟称舜口中的悲怅情怀。从杂剧唱词的圆润和动作性来讲,《元曲选》与《酹江集》更为合适,不管是从唱词外在的音韵到内在的意蕴,都给杂剧情感性增色不少。

三、结语

在《丽春堂》现存的几个版本中,臧懋循的《元曲选》与孟称舜的《柳枝集》这两个集子所收录的版本较为真实可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抄本保存完整度不及前二者,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校勘价值。

参考文献:

[1](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A]//郑振铎.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第六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2](明)陶宗仪撰,(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一百种[O].明万历刻本.

[3](明)孟称舜.新镌古今名剧酹江集[A]//郑振铎.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第八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4](清)李漁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张禾杰,男,浙江宁波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版本元杂剧
论元杂剧的文学——以《单刀会》为例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浅谈《红楼梦》的版本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李贺歌诗编》密韵楼丛书本提要
《百宋一廛赋注》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