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24-06-04黄茜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6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摘要: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学校培养具备综合技能和创造力的技能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STEM和工匠精神融合,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的概念和特点,在明确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STEM;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2433/zgkjtz.20240634

项目名称: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TEM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论文

项目编号:GXZZJG2021B002

STE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能力,而工匠精神则强调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时期下,单独的STEM教育或工匠精神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主动创新,将STEM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培养具备综合技能和创造力的技能人才。

一、STEM与工匠精神概述

(一)STEM与工匠精神的概念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和实际技能,关注细节和质量,追求完美的工作成果。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将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在二者的有效融合下,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验、项目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促进自身实践和实际技能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学生要亲自动手,解决真实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和成长。

(二)STEM与工匠精神的特点

STEM教育与工匠精神有较多相似之处,二者均鼓励学生在实踐中学习和探索。STEM教育侧重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工匠精神注重通过实践和实验提高技艺。两种模式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STEM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关注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自身技术。同时,STEM教育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工匠精神则要求学生之间要加强传承与合作,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提高技艺和创新能力。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故而,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期间,应该将重点放在技能与素质的提升上。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现阶段,传统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生要通过实践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以在面对复杂问题或者挑战时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技能人才培养期间,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工作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团队合作已成为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及实践活动实现,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STEM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将其引入技能人才培养中,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尤其是工科类人才的培养,可以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技能人才在掌握必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三、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同,STEM教育更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知识融合,具有协作性、艺术性、跨学科性、趣味性等特点,可以将传统教育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包括学生参与积极性偏低、课堂互动交流少、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应用普遍等,为学生提供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模式,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常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教学设计等各类要素作为基础,将STEM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深度整合,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工匠精神包括知识、能力、文化、素质四个方面,将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将工匠精神与STEM教育的各个阶段衔接,增强和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和水平。

四、基于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发专业配套教材

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多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基础,暴露出颇多不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对此,中职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结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在对教育教学现状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将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将多文化、跨学科、综合交叉等特点涵盖在内,常规思路彻底打破,对各类素材和资源要素灵活且合理应用,重新组建专业的课程结构。同时,针对性开放能满足STEM教育理念的专业配套教材,并将工匠精神与“工匠人物”事迹编入教材中,借助真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满足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对STEM教育的核心要素综合分析,包括科学、技术等,基于这些要素,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将工匠精神与课程体系深度整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设计项目性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与合作,在实践中将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科的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连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诸如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工程实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在开发专业配套教材期间,将STEM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特点为基础,开发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配套教材,既包含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操作。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行业要求,反映最新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同时,在编写专业配套教材时,注重真实案例的运用,保证教材的真实性、可参考性。

(二)真实工程项目引领

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引领学生学习和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或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的学习,将学生从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将企业真实项目、科研课题等融合到STEM教育素材中,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实践场景,做到学以致用。将课程设置为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学生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完成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借助真实的项目实践和项目化教学,让工匠精神深入渗透其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真实工程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实际工作的过程与要求,并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或日常挑战项目,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技能,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实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现场,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此外,建立学生实验室或者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研究场所。在真实场景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专业能力。

(三)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性,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等,通过课程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职业规范、操守等有深刻且正确的认识。同时,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明确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职业体验活动或者实习项目,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参与工作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挑战,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举办讲座或者座谈会,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和追求。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在具体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和他人合作将任务完成,在合作、交流以及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增强。或者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学校可以举办或者带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让学生在真实的比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吸取他人的长处,让学生创新进取、主动承担、尽职尽责等职业精神,保证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岗位。

(四)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在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学校应注重教育评价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客观性,对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与优化,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项目成果展示等,综合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实践、工程设计等任务,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学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参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且合理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融合,开展综合评价,诸如学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利用学生参与学术竞赛、科研项目、实践活动等方式,根据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对综合能力合理评估,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与评价要求。评价标准要体现STEM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

此外,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指导。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方案,增强教育效果,让技能人才的培养更为合理、规范。

(五)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性,在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模式实施期间,学校需要全面提升师资团队的水平与素养,让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研讨会以及实践活动等,重点讲解STEM和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同时涵盖STEM领域的最新發展、教学方法、资源的使用、行业合作等。招聘具有STEM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人才。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表现合理评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定期组织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与合作,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实际经验中获得启发和知识,而教师能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和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及学术交流,全面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校为教师提供学术研究和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与合作。

此外,中职学校可以与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与行业专业人士的交流合作,专业人士能为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以及最新的行业动态,而教师可以将行业知识、需求与课堂教学深度衔接,让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综合而言,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将STEM与工匠精神融合,不仅可以达成培养目标,还能促进人才综合水平提升。这种模式注重实践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并应用知识、技能。因此,为向社工输送更多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学校应该对此模式灵活运用,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雪松,金爱梅.工匠精神下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2(12):11-14

[2]孟繁民.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天津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J].职业,2020(13):36-38.

[3]罗马兰.师徒制教学模式下关于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11):166-167.

作者简介:黄茜(198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类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