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中的应用

2024-06-04万血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0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剖宫产

万血艳

【摘要】 目的 观察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南昌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开展盆底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脉冲刺激技术干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盆底功能、宫底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盆底肌静息压、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第10天的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中,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功能,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剖宫产;低频电脉冲技术;盆底肌训练;盆底功能;子宫复旧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0-0063-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4.7

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剖宫产产妇术后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无力等,给产妇带来一定的生理不适,还会导致分娩后产妇情绪与体内激素不稳定而出现多种产后并发症[1]。目前,临床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主要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该方法便捷安全,但周期较长、进程缓慢,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提出了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常规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低频电脉冲刺激对受损的盆底神经和肌肉组织进行调节修复,进而改善产妇盆底压力和子宫复旧程度,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2-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南昌县中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西省南昌县中医院妇产科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行剖宫产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初产妇18例,经产妇18例;年龄25~37岁,平均(27.98±2.00)岁;孕周37~42周,平均(38.65±1.00)周。研究组初产妇20例,经产妇16例;年龄23~36岁,平均(28.50±2.50)岁;孕周36~42周,平均(38.71±1.50)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南昌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晓且同意本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剖宫产,且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单胎妊娠;可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其他疾病;合并妊娠综合征、严重感染或心肺功能衰竭等;试管婴儿或多胎妊娠;临床资料缺失或家属不配合研究,态度极差者。

1.2 方法

2组在剖宫产术后均需严格注意饮食,密切监测产妇心率、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照组于术后3 d开展盆底肌训练,由医护人员帮助产妇取平卧体位,将产妇双腿屈曲分开,并在吸气时嘱咐产妇收缩肛门和阴道,持续6 s,呼气时放松,每间隔6 s重复1次,整个训练过程持续30 min,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低频电脉冲刺激技术干预,术后6 h开展。辅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使用低频电脉冲刺激治疗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GD-602型),将电极进行常规消毒后缓慢放入产妇阴道,根据产妇盆底压力实际情况调整仪器参数为温度37 ℃、脉冲0.80 ms、脉宽20 ms、频率8 Hz、电压45 V、强度70%。如产妇有刺激疼痛感,可逐步调节参数,以产妇耐受为宜。通电20 min/次,1次/d,干预结束后留观2 h,其间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2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術后恢复情况。记录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2)盆底功能。于干预前1天与干预结束后,将盆底肌训练仪(深圳市讯丰通电子有限公司,XFT-0010型)腔内探头置入产妇阴道内,采集其盆底肌肉施加到探头上的压力信号,根据探头气囊传输的气压变化情况进行数字化转换得出产妇盆底压力指标测算情况,主要包括盆底肌收缩压和静息压。(3)宫底高度。使用软尺测量产妇术后第1天、第5天及第10天从耻骨联合到宫底的高度。(4)记录剖宫产后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先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均更短(P<0.05),见表1。

2.2 盆底功能

干预前,2组盆底肌静息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盆底肌静息压和收缩压较干预前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宫底高度

2组术后第1天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天、第10天的宫底高度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社会医疗条件以及女性围产期关注度的提高,国内医护机构逐步提高了对初产妇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分娩质量的重视程度,以保证母婴健康安全。女性剖宫产后体内内分泌环境和体征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其体内重要脏器功能下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能导致产妇盆底功能异常,还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4]。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仍多关注其产后需求,以单方面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有效的恢复训练,使得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不佳,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不良影响[5]。选择专业有效的产后恢复治疗方式对于降低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剖宫产初产妇分娩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娩前,产妇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剖宫产结束后,产妇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是不可逆性损伤。随着胎儿的出生,剖宫产后产妇子宫恢复和乳汁分泌等生理变化使产妇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其间产妇身体状态极易受到干扰,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6]。李成会[7]研究发现,盆底支持结构异常是导致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无力等都与此有关。加快盆底结构的恢复是促进女性剖宫产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的重要举措。国内医疗机构目前将剖宫产后盆底肌训练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盆底肌功能锻炼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提高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进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8]。该方法简单易行,保守安全,但治疗周期较长,且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激发人体神经组织活性、带动盆底肌功能的自主恢复。

随着医疗器械的更新,逐渐被用于顺产、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中。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各项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低频电脉冲技术与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分析原因,低频电脉冲刺激技术通过低频脉冲在神经接头处输出电流刺激信号,使神经系统受刺激后缓解神经元麻痹,进而重建盆底肌能力感知和反射弧,修复受损神经和组织,缓解盆底肌无力等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盆底肌神经细胞及受体信号传递障碍,有较好的盆底肌细胞代谢促进和功能改善效果,低频电脉冲技术还能预防神经细胞的二次损害,促进术后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低频电脉冲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加快剖宫产术后产妇的盆底功能改善。分析原因,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通过释放一定的生物信号和电信号刺激阴道神经和盆底肌肉神经,运用生物信号的变化控制产妇盆底肌肉进行被动收缩反应和舒张,引导产妇进行外部的盆底肌训练,内外协作下唤醒并加强剖宫产产妇盆底肌的张力和协调能力,进而改善盆底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第5天、第10天宫底高度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低频电脉冲技术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剖宫产产妇子宫复旧,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在盆底肌训练促进产妇原有功能恢复的同时,低频电脉冲技术借助生物信号和电信号刺激阴道神经和盆底肌肉神经,促进体内神经组织的自我改善,进一步强化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盆底肌肉力量[10],促进肌肉神经及相关组织的正常运作,两者配合产生内外刺激,更有利于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流畅。电刺激还可促使盆底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促进阴道张力与盆底肌力恢復,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所带来的疼痛感,介导非交感通路,促使逼尿肌兴奋性下降,增强储尿功能,调节下尿路功能,从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受限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和随访时间,关于剖宫产产妇长远的产后并发症统计以及性生活质量的评估还需在后续临床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恢复中应用低频电脉冲技术配合盆底肌训练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和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汪燕.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35):168-170.

[2] 吴锦云,孙卓垒.盆底表面肌电联合低频电脉冲技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1):192-194.

[3] 郑雪峰,刘小慧.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1):70-72.

[4] 白雪,杨艳,夏春玲.国际ERAS协会剖宫产术后加速康复护理指南解读[J].护理研究,2020,34(9):1493-1496.

[5] LEONARDO K,SENO D H,MIRZA H,et al.Biofeedback-assist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pelv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women with overactive blad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eurourol Urodyn,2022,41(6):1258-1269.

[6] 伍香姑.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8):50-52.

[7] 李成会.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2):194-196.

[8] 李洁盈,孙文妹,郑秋梅,等.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695-4697.

[9] 刘树妍,代希娥.低频电脉冲技术联合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修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8):48-50.

[10] 孟海云,李瑞华,陈雪蓉,等.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7):74-76.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高龄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第二产程长短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分析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
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