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种子价值

2024-06-03雷艳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品质工匠种子

雷艳玲

摘 要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中应紧扣“工匠”与“品质”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认同工匠、品质的同时,在自己的心目中种下工匠与品质的种子。多元的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多元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同工匠的价值。要让学生在解读课文中相信工匠是有精神的,其精神能雕琢时代品质。

关键词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工匠  品质  种子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收录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这虽然是一篇实用性较强的新闻评论,但极具美感,这种美感和文学类作品带给读者的美感有所不同,它更加偏向于理性层面。该文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逻辑之美,思想之美,语言之美。所以在阅读该文的时候,自然要去感悟其逻辑、领悟其思想、品味其语言,并且要在逻辑、思想和语言的基础上领悟其中的美。但是面对任何事物而感知其美的过程,注定不是一个空洞的过程,空洞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只有能够影响学生言行、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借助对这种美的理解激励自己欣赏美、创造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基于文本中的文字描写去领悟其逻辑和思想,并感受语言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教学还是前置于教学的课文解读,应当透过文字描写,进一步向所描写的内容靠近,要将相应的文字转化为能够读懂的生活场景,这样才能够让美有坚实的根基。

教材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单元是有目的的,根据本单元的导语,可以明确发现“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劳动才是本单元的主题,对劳动者的讴歌才是本单元的主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的伟大以及劳动的光荣才是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而言,必须紧扣其中的“工匠”与“品质”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认同工匠、品质的同时,在自己的心目中种下工匠与品质的种子。待到他日,当这一种子生根发芽的时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时候。

一、 从文中读懂工匠与品质的价值

课文开篇说:“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这句话的意义在课文解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这不仅交代了当下的一个具体时代背景,实际上更指出了当前每一个高中生成长的方向。或许学生在将来会从事不同的职业,但无论是哪种职业都必须有精细的品质,只有精细的品质才能支撑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学生阅读这篇新闻评论,就必须读懂类似于此的描述,这才是能够体现工匠与品质价值的描述。

有语文教师提出:“工匠精神”一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当下社会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笔者在课文解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同时还思考在面向学生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要不要提出并解决这一问题。思虑再三之后,笔者以为是有必要的,原因就在于即使课文是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出现的,但既然其进入了教材,那就必须面向学生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新闻评论所独有的工具性价值上,同时也应当体现在新闻评论应有的人文性价值上。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看工匠精神,可以通俗地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工匠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这样的解释看似淡然无味,但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匠与匠实际上是不同的,后者通常是指普通的工人,也可以理解为运用工具工作的人,而工匠在当下的时代中有着明显的指向,匠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那就是具有精湛技艺、能够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本领域内推到更高水平的人。正如课文所言,“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工匠所要雕琢的品质不仅属于手中的那一份技术活,更属于一个时代。因此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实际上就是想让工匠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优良品质;当一个时代的人尊重这个时代的所有工匠時,这个时代也就有了品质。因此工匠与时代品质之间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带着这样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就可以发现让学生认同工匠的价值,相信工匠可以雕琢时代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多元的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多元性。客观地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同工匠的价值。面对这样的情形,这篇课文也就起着引领学生认识的作用。对当下的学生,要让他们相信工匠是有精神的,是可以雕琢时代品质的。这也就可以在学生面前铺就一条与世界观和人生观联系密切的通道,并且期待学生能够在这一通道上行稳致远。

二、 工匠的价值在于“工匠精神”

一个社会的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社会的工匠发展史。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工匠在历史长河当中的地位不断浮沉。曾经的士农工商在商品经济的引领之下已经没有了原先的先后次序,以“工”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正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基建狂魔”让无数国人为之欣喜和自豪。这在客观上就已经在凸显工匠的价值。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工匠的价值的话,这毫无疑问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工匠精神。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工匠是中国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百姓精湛技艺的智慧结晶,是在传统生活情境下职业发展的底色,部分老工匠技艺虽然在工业时代冲击下逐渐淡出现代社会,但工匠精神始终永垂不朽。因此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社会发展与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教学这篇课文就需要将这种理论上的必然性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认识,而这也就依赖于教师借助多元化途径在学生的心目当中种下工匠的种子,让工匠精神永远横亘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其实工匠的世界是很枯燥的,很多工匠从学徒的时候开始就是一把刻刀、一柄标尺或一把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这就是“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这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基础,是一个看起来粗糙、接受起来不容易的现实基础。所以工匠精神的成长土壤并不友好,形成过程也并不顺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需不需要让自己拥有工匠精神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课题。面向当下现实社会可以发现,喧嚣的网络时代已经让年轻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态。无论是追寻名利又或者是躺平,都早已让工匠精神的成长土壤变得更加残酷。今天的高中生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社会思潮,而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在当下的高中生心目当中种下工匠精神的种子殊为不易。

事因难能,尤为可贵,语文教师的价值或许正体现在这个地方。如果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困境的时候放下了应有的目标追求,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再也无处归依,那就说明语文教师自身就不具有工匠精神。所以在坚守语文教学天地的基础上,在追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上,借助《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让学生的成长空间更加理想,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天然使命。

于是也就可以从课文中撷取更多的文字与学生分享。譬如,“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尽管这只是作者引用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对当下的高中生而言恰恰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学生无论将来走入哪个领域,都需要技术引领或技术支撑,而这个时候就显现出心性的重要性。何谓心性?或许不需要给学生下定义,只要让学生知道“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就是心性,“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就是心性;“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是心性,“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也是心性;“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心性,“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还是心性……甚至这么多描述中,只要能够坚持做到其中的一点,那就是一份可贵的心性。有了这样的心性作为种子,那就可以开出工匠精神之花,种出时代品质之果。

又比如,文中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并且提出了“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也是有着丰富的营养的,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身处于当下时代的我们,也应当有着属于自己的气质;只有当自己的气质不落后于这一时代甚至可以引领时代的时候,我们才能处于一个值得自己珍惜的时代中。高中生大都是有理想、有情怀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理想与情怀,并且将之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尤其是课文解读中去。所以当学生理解了工匠精神之后,也就可以豐富他们的理想与情怀,从而保证工匠的种子能够茁壮成长、品质能够顺利形成。

三、 当下学生需要领悟工匠的品质

教师在任何时候进行课文解读都不应当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换句话说,在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教师心里一定要有学生。当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的时候,课文解读也就应当服务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正如有人所说,以“现实取向”解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样的文本,可以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获得理性认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巩固文化基础、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从象牙塔逐步走向现实社会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面向现实的文本解读视角,对学生顺利实现这种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从象牙塔走向现实社会,不应当只是时间与空间的切换,还应当是学生心性的切换。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时,认识到时代品质的重要性时,尤其是认识到可以用工匠精神去雕琢时代品质时,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心性。坐在课堂里的学生还不需要现实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正如课文中所说,“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教师就应当通过课文的解读与课堂上的引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确实是需要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不仅在“工”的情境中有价值,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同样有着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追求,而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学生的认同。

为了实现学生的认同,又可以将课文的解读回归到工匠与品质这两个关键词上,学生不是工匠,但学生需要工匠精神;学生时代的自己需要品质,从学生身份切换到其他身份也需要品质。今天的学习或许并不总是在品尝着成功,很多时候还要面对挫折与失败。这个时候又可以借助于课文中的那句话来激励自己: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有了这样的认同,那精神也就屹立起来了,课文的价值也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作者通联: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品质工匠种子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桃种子
工匠神形
可怜的种子
工匠赞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