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的四种读法
2024-06-03王玮玮
王玮玮
摘 要 教学《老山界》可以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初读,引导学生想象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境,建立情感联系;概读,引导学生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细读,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探究红军战士的精神内涵;拓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反映长征历史的文章,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关键词 《老山界》 初读 概读 细读 拓读
陆定一《老山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初读时,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情境,感受翻越陡峭险峻大山的艰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概读时,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内容信息,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细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妙处,深入挖掘红军战士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加深对描写方法与修辞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拓读时,引导学生将《老山界》与其他反映长征历史的文章相联系,广泛搜集、阅读反映长征历史的文章,开阔学生的的历史文化视野。四种不同的阅读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多维度探究《老山界》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历史文化视野。
一、初读:想象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教学《老山界》,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重点让学生找出描写山势险峻和行进艰难的句子,想象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艰难情景。《老山界》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呈现了红军部队翻越老山界所面临的极大挑战。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显示大山的陡峭,突出山路的险峻,表现长征部队在攀爬险峻大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有学生找到了写前方山路险峻的语句,发现峭壁上的路“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确实够陡够险的,难怪连马匹都无法通過,部队前进缓慢。有学生找到了作者夜晚在险峻山路上睡觉时的心理感受的语句,认为一方面突出了山路的险峻、环境的恶劣,一方面表达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文章最后说:“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是以实衬虚,以老山界的险峻难翻衬托红军长征路上后面更多更大的困难,但红军长征最终取得了成功,表现出红军战士勇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坚定意志与大无畏革命精神。
通过初读中的想象,学生或许能体验到文中描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之”字形火把,红军战士在绝壁上“前后呼喊起来”的爽朗笑声,在只有一尺来宽的山路上“酣然入梦”的坦然,在寒气逼人的半夜里“忽然醒来”后对夜景的欣赏与陶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种想象,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红军战士战胜困难、消灭敌人、夺取胜利的坚强决心与斗争意志。在学生的初读想象中,要求学生分析关键句子,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描写山势险峻和艰难的句子成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起点,引发学生对这些困难如何影响人们行为和态度的深刻思考。通过情感的分析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二、概读:梳理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教学《老山界》,可以让学生概读课文,快速找出文中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以此为线索梳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本文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主线展开叙述,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线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要点。
队伍决定下午出发,开始翻越老山界之旅。起初,队伍沿着山沟向上走,山路异常难走,走走停停,天色已经变晚了。队伍忍着饥饿继续前进,地势逐渐陡峭,他们已经超过了自己的纵队,接近了“红星”纵队的尾巴。在转弯地方,发现了一户瑶民的房子,与瑶民交谈,了解到当地人的困境,这时到了傍晚。询问瑶民后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准备砍来制作火把。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于是点着火把翻越“之”字形的山路。走了半天又走不动了,部队受命在峭壁的山路上睡觉,天明再登山。黎明继续登山,很小心地爬过雷公岩的石梯,前面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下午两点多,队伍到达了山顶,作者忽然想起在此立一座纪念碑。队伍下山,路途相对平缓,故事就此在下午结束。
对时间和地点的梳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与结构层次。学生分析了这些线索,就能系统性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明确队伍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按照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来展开叙述,以及这种叙述方式如何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叙述技巧。
三、细读: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老山界》,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艺术效果,感受红军在极端困境下的坚强意志和革命情怀。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翻越老山界的诸多困难,如陡峭的山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悬崖峭壁等。这些困难使得红军部队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慰问当地居民、写标语等。这种恶劣的天气与险峻的大山环境,文中有精彩的描写。引导学生细读这些景物描写文字,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环境的极端艰难,感受到红军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坚强不屈。
文中对老山界陡峭险峻的山路描写,形象地呈现了红军翻山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红军战士饥肠辘辘,饿着肚子,依然坚韧地爬山前行,一方面红军战士要写标语、作宣传,深入瑶民家中宣传红军的政策,了解瑶民的生活现状。红军战士在困难中的行为表现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不懈奋斗。尽管面对生存的压力,但红军战士依然表现出坚定的斗争意志、乐观的革命精神,不仅努力克服困难,还积极与当地居民交流,向他们宣传红军的政策,争取支持。红军部队的医务人员和女同志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勇气,照顾伤员病员。
通过细读课文,学生能感受到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坚韧毅力和革命精神。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革命成功,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革命精神。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作者巧妙地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腻地描写火把、星星、火堆、黑的山峰、寒夜中的声响等,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比如:“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这一描述凸显了队伍在山路上的困顿,通过“满望”和“走不了几步”传达了队伍的期望和挫折感,凸显了红军战士坚毅前行的决心。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这里将“山峰”比喻为“巨人”,比喻中兼有拟人手法,强调了山的巍峨和威严。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不仅凸显了山势的险峻,还让读者感受到红军战士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坚定决心。“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里以“之”字形写山路的曲折险峻,说火把与星光相接,形成了一个奇幻的景象,突出了山路的陡峭险峻和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这种景物描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情怀。
细读课文,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如险峻的山路、饥饿的境遇以及医务人员的英勇行为,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红军战士在困境中的坚韧毅力和革命信念。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深入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促使学生深刻认识景物描写能丰富文章内容,还能够传达人物情感和精神品质。所以,细读课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意志品质与情操修养。
在强调景物描写的情感共鸣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氛围。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这能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四、拓读:阅读更多叙写红军长征的文章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更多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例如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的《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鼓励学生将阅读后的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大渡河畔英雄多》和《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所面临的险峻环境,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意志和英雄气慨。《大渡河畔英雄多》描述了渡河过程中的惊险瞬间,包括敌人的猛烈射击、渡船在浪涌中的颠簸、战士受伤等情节。在这个情境下,红军战士展现出了冷静沉稳的心理品质与机智应对能力,尤其是在渡船撞上礁石后,船工和战士们紧密合作,成功将渡船安全靠岸,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描绘了红军在夹金山险峻环境中前进的场景。面对寒冷的气温、坚硬的冻土、陡峭的山路和漫山积雪,红军战士相互扶持,用木棍在积雪中挖出踏脚孔,互相鼓励前行。这展示了红军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与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在极端条件下坚持前进的勇气和信心。这两个故事突出了红军英勇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无论在何种困境下,他们都能坚持斗争、战胜困难,体现了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卓越品质。
鼓励学生课外拓读,学生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多方面情况。通过阅读其他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所以,拓读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的情感共鸣,更珍视这段历史。
拓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红军战士在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互助精神,启发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担当。拓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全面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阅读文本要尽可能多找几个,促使学生通过多个视角探究、了解这段历史。作为拓读的补充,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红军长征地、红军纪念馆、红军烈士纪念碑,寻访健在的老红军或红军家属、红军后代,亲身感受、多方了解当年红军的生活、战斗岁月的真实状况。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历史认知。所以,拓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合作精神、责任担当。
综上所述,教学《老山界》,可以有初读、概读、细读、拓读四种阅读方法。初读中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困难与挑战;概读中引导学生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细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艺术效果,探究红军的精神品质的丰富内涵;拓读中引导学生拓宽对长征历史的认知,更全面深刻地感受红军战士在极端困境中的坚韧意志与革命情怀。四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能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老山界》的丰富内涵,从而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新沂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