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老山界》为例看语文教学中的党史教育

2022-04-27黄焕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以革命传统教材《老山界》为例,对如何将语文课程与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党史教育 《老山界》

當前,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包括大中小学[1]。就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2]关于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意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而新版的部编教材《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革命传统篇目,则为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此,将以《老山界》为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

一.引入感性形式,拉近距离

对于年轻学生而言,阅读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语言文字障碍”[3]、或因“意蕴太深”[4]或因“结构宏大”[5]或因“学理缺失”[6]或因“时代局限”[7]而造成无法理解等等。而党史对于00后的学生来讲,年代实在有点久远,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和奋斗史的认识是极少的,要让他们对这样一段陌生的历史产生共鸣确实是有点难。对此,可引入“视听时代”[8]中学生和小学生都喜欢的感性形式[9],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0],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迈出阅读作品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产生“阅读兴趣”[11]。

《老山界》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老山界的经过。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记事类文章的阅读已有一定基础,而对于长征这一段历史却是陌生而模糊的,如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来阅读理解好《老山界》这一类革命传统教材?又如何扣住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阅读这一类课文的兴趣呢?从同学们熟知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入手,先用学生熟知的知识来激发阅读的欲望[12]。红军长征跋山涉水,雪山、草地、大渡河、金沙江等都是学生熟知的地名,可是老山界在哪里,是一座怎样的大山,不少学生并不清楚。于是借助“五岭逶迤腾细浪”引出对老山界的介绍,通过观看视频《老山界》,学生直观感受这座大山的高、陡、险。湘桂边界有个越城岭,而老山界便是越城岭的主峰。在对《老山界》这篇课文的人和事进行理解之前,要让学生对红军翻越的是一座怎样的山以及红军是如何翻越这座大山的产生好奇之心,才能让其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进一步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二.仔细品读,感受红军品质

《老山界》一文所要赞扬的红军崇高的品质,一是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是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精神,一是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红军的崇高品质是贯穿在文章当中的,通过多处的文字细节展现出来的。教学中,要避免“重结论轻讨论”[13],机械地将这些红军的高贵品质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记叙和描写去感受去领悟。

1.梳理情节,理解革命者的坚强

“我”是文章的叙述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主要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来的,教学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我”这一形象,引领学生梳理相关情节,感悟“我”身上展现出来的革命者的品质,再联系其他红军战士的形象,领略整个红军队伍的崇高品质。文中写到翻山过程中“我”一边攀谈,一边完成宣传任务,“累得实在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不仅“我”是如此,整个红军队伍都是如此,到最后,“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这里不仅有坚强的意志,更有红军高度的自觉性。通过对情节的梳理,学生明白红军之所以能如此,那是因为红军队伍的革命性和人民性,而这正是红军队伍能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情节的梳理,学生才能对我们的红军有深层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启迪学生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

2.赏析描写,体会革命者的情怀

品读文中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其中展现出的革命者情怀。《老山界》有两处精彩的景物描写。一处是用浓墨重彩描写了夜宿山路的所见所闻,如“满天都是星光……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引导学生对“奇观”一词的揣摩,“奇观”首先在景象的壮观和浪漫,其次“奇观”不仅指眼前的景观,更是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事业,指向具有伟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红军的赞叹之情。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能品析出字里行间展现的革命者的情怀。一处是在陡峭的石梯上睡觉。作者极力描写露宿环境的艰难,天气之寒冷,可见睡觉之艰难,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酣然入梦。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我们的红军队伍正经历着一个磨练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前辈当年经历了怎样的艰苦,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奋斗史,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这样才对他们有着更为深切的教育意义。

3.品读语言,领略革命者的风采

在“新媒体”背景下[14],“人们更倾向于‘平面’的东西”[15],学生的阅读也普遍“求速度”、“求效益”[16],并且多数时候“停留在较感性的故事情节上面”[17],至于对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语言,则重视不够。然而事实上,只有对人物语言的朗读和品析,才能加深对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老山界》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并不多,但是其中有三句值得在教学时深入探究。“不要掉队呀!”一句体现了红军战士紧密团结,在艰难困苦的面前不让一个革命同志掉队,他们互相加油鼓劲,团结一致,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要落后做乌龟呀!”一句表现了红军战士激昂、积极向上的革命战斗精神,他们都精神饱满,不做缩头乌龟,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奋发向上,艰苦奋斗。“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革命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品读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体现出来的不怕一切艰难险阻、团结协作、积极乐观、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对中学生的人生成长经历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将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8]。

三.课外阅读拓展,增进历史理解

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言:“尽靠读课文甚至于只阅读课文,而自己不寻求着广泛阅读,你的分析和欣赏能力是不会增加的。”[19]良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能往外拓展、往外延伸的教学,或者说,其教学能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迁移”[20]。课文《老山界》最后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个结语相当有力,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漫长的征途有多么地艰难。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都是学生熟悉的,推荐学生课外继续阅读红军长征的文章,包括教材中推荐的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可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同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四.红色实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21]。通过探访身边的红色故事、红色足迹,可以让学生亲身去切近革命故事、革命战士,拉近学生与党史的距离,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笔者学生所处的家乡龙湖区大衙村以渔耕、蔬菜种植为主,历来有“蔬菜专业村”之称[22]。而大衙渡口,大革命时期就曾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交通站,是“潮汕红色文化”[23]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这样一个红色交通站在内的潮汕大地,不缺乏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革命故事[24]。结合《老山界》教学,笔者开展“寻找身边红色故事,探寻红色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听革命老一辈讲红军故事、探寻红军战士地下联络点等活动,深切地感受革命老一辈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事迹,以及为了救国救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阅读”是学生“获得、保持、扩展他们的学科内容领域的实际工具”[25]。就“阅读”的影响而言,正如课外阅读教育专家郑惠生教授所说的:“今日学生读些什么书往往决定着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人。”[26]然而,当前学生的阅读并不理想,如阅读“感性化”[27]、阅读数量不足[28]、阅读能力有限[29]、阅读趣味不高[30]——包括不重视作为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载体的革命传统篇目。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就本题而言,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史学习的今天,语文教师要自觉地做一个党史的学习者、传播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篇目,在“多维的、综合的”“深探究”上花力气[31],既“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32],又把“显形课程”和“隐形课程”统一起来[33],把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34],以之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最后,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无论阅读什么,能否“点亮学生的心灯”[35],能否产生良好的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选择了什么样的对象[36],而且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37]、“教学得法与否”[38]以及是否“尽心引领”[39]。故而,如果后者未“达标”,那么,所谓的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即便是“走进了课堂”,也不能“进入学生的‘心房’”[40]。

参考文献

[1]丁丽.大中小学党史教育的一体化衔接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J].未来与发展,2021,45(09):69-73.

[2]黃焕娜.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及方法与途径[J].文学教育(上),2020(09):70.

[3]姚佩琅.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6):62.

[4](加拿大)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岳坤,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3.

[5]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12):87.

[6]郑惠生.《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学理性缺失[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1-16.

[7]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0-13.

[8]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5.

[9]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10]黄树芝.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文学教育(下),2018(09):87.

[11]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10.

[12]康璇如.在课堂教学中推动课外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9(01):118.

[13]姚佩琅.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02):82.

[14]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2.

[15]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40.

[16]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8.

[17]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2.

[18]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9.

[19]冰心.漫谈语文的教与学[A].潇龙.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C].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20]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7.

[21]陈艳红,董玉来.红色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05):77.

[22]金利明.改善人居环境 招引项目进村[N].汕头日报,2006-06-15(B03).

[23]陈泽云.潮汕红色文化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0.

[24]张毅.潮汕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J].学园,2014(01):198-199.

[25](美)穆尔.中学教学方法[M].陈晓霞,李剑鲁,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92.

[26]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7.

[27]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6.

[28]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量、阅读认知与行为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4):44-49.

[29]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中愉悦、失望与困难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5):98-102.

[30]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62.

[31]姚佩琅.名著阅读理念与教学理念[J].文学教育(上),2019(07):95.

[32]黄焕娜.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探研[J].成才之路,2020(10):51.

[33]鄭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34]黄焕娜.农村学校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新尝试[J].文学教育(上),2017(10):70-71.

[35]黄焕娜.课外阅读教学点亮学生的心灯[J].课外语文,2017(24):108.

[36]肖钿.整本书教学:选择、安排和评估[J].文教资料,2020(02):78.

[37]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8.

[38]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5(04):9.

[39]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88.

[40]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325,项目负责人:黄焕娜)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语文教学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