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

2024-06-03何丽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文言文方法

何丽芳

摘 要 以《劝学》教学为例总结文言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步骤与方法。细读“文言”,通过课前预习疏通、课堂强化落实、课后背诵内化,让学生浸润在文言味中;细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重点赏析经典之美,让学生浸润在文章味中;细读文化,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让学生浸润在文化味中。

关键词 文言文  文本细读  步骤  方法

王荣生教授指出,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最终落脚点是文化传承与反思。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就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本文以《劝学》教学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步骤与方法。

一、细读“文言”,浸润在文言味中

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文言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学习文言文,首先就要让学生浸润在文言味中。

1.课前预习,疏通文言。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逐字逐句串讲,课堂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借助参考书,完全可以自主弄懂《劝学》的大意。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逐字逐句细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这一步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提前两天将导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逐字逐句疏通,并在导学案上注释难点词句,翻译重点句子。此项学习任务要求人人落实,小组长督促,课代表检查。

2.课堂强化,落实文言。第一步,诵读。学习新的文言文,学生首先要多读几遍。读的形式可以不一样,齐读、自由读、代表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都行,要求学生读时心眼口耳并用。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点拨,指导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学生在读文言文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朗读感觉去停顿。《劝学》中,学生读到“故木受绳则直”一句,只在“绳”字的后面停顿了一下,教师可提示学生细读语句,结合上下文,判断要怎么停顿。学生会明白这一句“故”字后面应该是一个长的停顿,由此举一反三,学生自然能读出文章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教师可以经常范读。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味道,《劝学》作为一篇论说文,气势足,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来。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诵读重在味,在诵读时,学生做到了心眼口耳并用,他们自然会在感知文言文的言语、声音及形态时,感悟理解文本。

第二步,讲解和检测。在学生自主学习后,针对文言难点和重点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和检测,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这里一般按照文言知识的类型给学生进行梳理归纳,比如重点实词、重点句式、古代文化知识等。

3.课后背诵,内化文言。利用早自习,让学生每天背诵一点文言文。《劝学》一、二段一次背完,其他则一天一段。学生这样背诵下来,毫无压力。如果给背诵快又读得好的学生适当奖励,效果就更明显。

二、细读文章,浸润在文章味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教学中,在疏通文意、弄懂句意、背诵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文本,赏析经典的文章之美。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浸润在文章味中。

《劝学》作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文,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论证之美。学生在读文言时,很容易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那么,作者是怎样证明这一论点的?学生就不甚清楚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逐段细读。教第二段时,先引导学生逐句概括这里写的几类生活现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直木经变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再思考这些生活现象跟学习的关系。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明白了青青于蓝与冰寒于水的事例是要证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木经火烤变成轮的事例则证明了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在细读中,学生感受到,用这样的生活事例证明学习的重要性更生动、更形象。教师再相机点拨,总结比喻论证的特点和作用。

弄懂了比喻论证后,学生就知道如何学习第三段了。通过细读,学生可先归纳文章写的几种生活现象:跂而望不如登高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教师再启发学生讨论这一组现象的共同点,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这组现象谈的都是人借助外物,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的观点。由此学生明白,这些生活现象都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也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按照这样的步骤,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段。他们很快归纳出了本段的分论点:学习需要积累、坚持和用心专一。用来比喻论证的事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则行千里,积小流则成江海,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等。

细读《劝学》,学生读懂了文章的论点,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发现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生动形象,是议论文写作的典范。这时,教师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指导他们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三、細读文化,浸润在文化味中

朱自清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挖文本,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文言文所载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的文化内容,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和思想,即所言志、所载道。其中,文言文所言志、所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面。

《劝学》一文,在学生把握了文章之美后,还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劝学》的话题是谈学习,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今天我们谈学习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文化知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第二段,让学生反复品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结果“知明而行无过”,让学生由此结果反推学习的内容。学生即可明白,原来先贤荀子所谈的学习,重点是学习做人的道理。那么怎么学习?自然是积累、坚持、用心专一。 《劝学》中有很多经典名句,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细读这些名句,品味其跨越时空的美。如“学不可以已”一句体现了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先进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一句话至今仍然有启示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深挖文本,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学生自然会慢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文本细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BJC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湖南岳阳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文言文方法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可能是方法不对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用“文本细读”探讨语文阅读教学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