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校内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摭谈

2024-05-29裴章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教研培训家长

裴章云

摘要:

就课后服务本文列举了校内外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存在的差距,再以问卷调查及相关理论作支撑,总结出了发挥校内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主力军作用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课后服务校内教师主力军

前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随着课后服务政策的不断推进,在校托管教育已经从“重看护”转变到“重辅导”,再转变到“重教育”的新阶段——不但要解决孩子的照看问题,同时还需要有效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发展有质量的教育。《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无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它有利于解決家长接送不方便问题、避免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可合理利用放学时间,为孩子搭建更为安全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可发展孩子的个性,促进孩子发展核心素养。目前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家长和学生还存在不少的意见,一是好课抢不到,二是平台上的教师不稳定,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不能做到持续性,资源配置跟不上。无论是基于当前中小学校课后服务落地难问题,还是课后服务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如何给孩子创设环境、不出校门,学校如何配备服务教师,来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激发孩子的潜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势与短板,校内外教师存在的差异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课后服务教师的素养,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规定,并注重师资培训。课后服务需要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上课,但为什么说校内教师是服务的主力军?表1、表2是我们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从中我们能了解一二。

问题1:孩子三点半放学后,您希望孩子去哪?

问题2:您希望学校如何开展课后服务?

从选择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学校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与大学和公益机构联合开展的服务,而对与校外辅导机构的合作认可度较低。“希望和学校合作的校外各机构,与到他们机构上课一样用心,而不是在学校开课是为了将学生引到机构去,实现易招生目的。”这是问卷调查中家长的建议,事实证明,家长非常希望课后服务由校内教师承担,那么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

首先稳定程度不一样。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大,这是因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源有限,其教师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跟不上,这导致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变数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反校内教师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一般教师都不会随便跳槽,因此课后服务由校内教师代课也就更加稳定可靠。

其次综合素养有区别。培训机构在教师选择上大大降低了标准,他们在招聘教师时,对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其是否有教师资格证、品德素养如何基本上不考虑,这无疑降低了代课门槛,为以后授课带来了隐患。而校内教师都是考编成功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他们基本上一走上讲台就能独当一面,哪怕是校聘老师入职程序也是一样的。可见校内教师综合能力更强一点。

最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区别。教师综合素质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培训机构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对来说参差不齐,差别很大。不少培训机构为牟取最大利益而廉价聘用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不熟悉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家长和孩子们的喜好,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孩子们看上去是会了点什么,可很多只是皮毛,有些就是照葫芦画瓢,很难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校内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其次全是科班出身,所以如何选择授课内容、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等,相比较而言更内行,他们管理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强,因此校外和校内教师上课的效果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校内、校外教师服务课后三点半,到底谁应该成为主力军,我们应该一目了然了。校内教师应该成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目前只能作为补充。而目前学校课后三点半服务现状是否如此呢?笔者通过线下走访以及和校长教师交谈,发现现实中并非如此,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意见,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校内教师从事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部分老师拒绝代课。面对这种现象,如何提高教师服务课后三点半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思考。

二、优化服务时间,提高校内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是课后服务的组织者也是服务者,课后服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能力及积极性决定的,校内师资水平是影响课后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优质的课后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学生的减负导致教师“增负”,从问卷和教师的建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的负担增加了。(详见表3、表4)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内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造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科老师间要互相协调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课后服务时间延长,自由时间变少,教师责任无形中变大;课后服务主要集中在艺体类等个性化课程的开展,老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受到挑战;等等。这些都无形中给校内教师带来了困惑。那么面对以上种种困惑,学校和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政府,该如何给教师“减负”呢?笔者觉得,优化课后服务时间,不但能给教师减负,还能提高校内教师服务的积极性。

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现在的课后服务,若想提质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参与的有效性,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如何合理调整安排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自然人,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也要有维修保养的时间,因此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服务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他们身心疲惫,因此,学校要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优化课后服务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时间才是师生合理的服务时间呢?“小学美术泛项目化课程服务课后三点半的行动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找到了答案。从表5~6和图1可以看出,40~60分钟,即每周1-2节课最合适。超出两节课的课后服务,教师和学生就会感觉辛苦,没了效果。《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根据问卷结果,想要提质增效,优化课后服务时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变:

一是调整课后服务时间,建议学校一周里可以安排两天,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其余三天则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学科类作业答疑解惑、补差补缺等。调查发现,有运动类、艺术类内容,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人数特别多,很多家长抱怨抢不到课,如果学校能按照每人每周会享受到两次该类服务,这样就能错开时间,满足家长及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校内授课教师上课热情自然会提高。

面对个性化课程选择容易扎堆问题,学校要考虑如何充实个性化课程教师,加强与校外非学科类教师的合作,引进能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校外资源。现在有不少课后服务平台,能进入平台的课后服务课程,质量相对来说有保障一点,学校在校内教师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可以在平台上选课。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校内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二是给从事课后服务的教师一个弹性上下班时间,这样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例如课后服务的课程多是艺体类课程,这些老师比“双减”前在校时间多,学校可以利用他们上午课少下午课多的特点,合理规划他们到校时间,这样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就能达到平衡,可以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有效发挥校内教师主力军作用的措施

有专家说得好:“我们既要让教师安心,也要激发他们的活力。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恢复教师队伍的信心,此外还要促进教师能量的发挥。”如何恢复教师信心,使其轻松应对?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仅靠原有的学科知识及教育学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通知》里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和落后。就拿美术学科来说,有的老师专攻设计,有的专攻油画,有的专攻国画,即使学的是国画专业,有的擅长画人物,有的擅长画花鸟,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能更好地胜任,教师就必须进行“二次就业”培训,教师也有享受培训的权利,这能培养教师个人兴趣,拓展其能力范围,同时有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箭双雕的事。

学校和地方政府该如何开展培训活动?除了组织每年的教师学科培训,还可以通过问卷、谈心等形式了解校内教师的学习需求,知道“双减”背景下校内教师的困惑,从而研究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为校内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培训活动,为践行“双减”赋能。教师遇到的主要难点包括:跨学科的个性化教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以及项目化学习等。建议开展一些以实践为主的拓展性专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购买一些有质量的课程,利用假期等时间组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这样既避免了过多的理论说教,也方便了老师的学习。

另外校本教研也不可忽视。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操练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优先进行集体思考,每个教师都应主动参与团队或机构的教学选择。因为校本教研立足于学校,学校的教研团队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会考虑本校学情和学生个性差异,以及本校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况,如集体备课、一起教研,能研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些校本方案,例如一些校本课程。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形成,而教师共同体是由个体学习走向群体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教研是教师共同体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相比教师一人单打独斗,校本教研团队的力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备课层面的教学压力,也能够不断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为减负增效奠定基础。因此可以借助校本教研让校内教师轻松应对“双减”政策中遇到的困惑。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一是要优化服务时间,二是要确保教师享受合法的权益,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校内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但优质的课后服务离不开服务的内容,即课程。“课后服务课程”与“常规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的“一体两翼”;也离不开政策等法制法规保障,“课程开发水平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水平,课程能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设计符合本校的课后服务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泛项目化课程——艺术学科视角》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项目化课程范式,可复制可推广,学校可以参考书中方案适当嫁接本校特色。为此“小学美术泛项目化课程服务课后三点半的行动研究”课题小组还研制了一套服务模式,即“两主两辅三保障”。“两主”是指:课后服务内容以“泛项目化课程”为主,也可以说是以校本课程为主,授课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两辅”是指:课后服务内容以优选课平台为辅、服务教师以校外教师为辅;“三保障”指:要有政策法规保驾护航,教师培训等待遇要提高完善,服务时间要能做到优化。

结语

课后服务是一项服务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要想做到“双减”,落实好“课后服务”是关键。如何做到家长、学生满意,校内教师必须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而要想很好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除了要提高校内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各种保障制度的完善、优质的服务课程、优化的服务时间等支撑,即“两主两辅三保障”服务模式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上水平、强保障”的优质课后三点半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永林,杨小敏优化升级学生在校托管教育制度设计.人民教育,2019(Z1):105107.

2.崔晴,赵雄辉促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健康发展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19(3):1315.

3.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刘登珲,卞冰冰.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化进路.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115.

猜你喜欢

教研培训家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