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诗美育和课程思政融合的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4-05-29杜户根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关键词:儿童诗美育教学资源

杜户根

摘要:儿童诗教学可以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审美能力、完善精神品格。将课程思政融入儿童诗教学可以持续提升儿童诗美育效果,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路径形式化、目标模糊化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童诗美育课程思政融合价值优化策略

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借助听赏、吟诵、阅读等多种方式,塑造儿童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其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力,推动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着眼儿童诗的美育优势与德育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儿童诗教学之中,通过资源融合、结构融合、情感融合,形成全新课堂样态。

一、儿童诗概述

儿童诗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分支,与其他类型诗歌相比,其情感更为饱满、构思更为新巧、语言更为童趣、意境更为优美。通过开展系统性诵读、欣赏、赏鉴、创作、评价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使其形成正确审美意识,实现全面综合发展。根据主题、表现手段可以将儿童诗划分为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类型多元的儿童诗往往给儿童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其美育作用、德育作用的实现。以抒情儿童诗为例,这种类型的儿童诗往往以主人公的视角,直接抒發自己的内心情感,情感色彩较为厚重。例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唐奇的《小溪流》以及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都属于较为典型的抒情儿童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感情全面抒发,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有效达成美育效果。

二、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价值

(一)持续提升儿童诗的美育能力

儿童诗美育以实现学生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自我的完善、全面发展为目标。儿童诗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可以持续提升儿童诗美育效果,展现儿童诗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重大作用,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受到自身年龄、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暴露出自主意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改变这种局面,部分教师尝试在儿童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美育与德育联动,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延伸教学范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儿童诗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课程管理民主化与课程资源管理最优化,打造全新课程体系。儿童诗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种形态,在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儿童诗课程开发,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还实现人文素养回归。随着以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厚实文学底蕴,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延展了教学范围,扩充了学习资源,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融入儿童诗教学之中可以全面盘活教学资源,持续发掘儿童诗的德育因素,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动、密切协调,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将课程思政融入儿童诗教学之中,能够完整呈现儿童诗的美育价值,使学生在吟诵、赏鉴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例如邵燕祥在《小》中写道:“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儿一样飞翔。”这种表述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平凡的景物中感受到生活的神奇与美妙,实现审美意象的有效感知。同时课程思政与儿童诗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持续发掘德育要素,使学生通过儿童诗学习,融入相关场景,接受正确的思想导向与行为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形成科学思想方法,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

二、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形式化

儿童诗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真善美等真挚情感的有效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兴趣,实现个人情感的陶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还需要着重对学生开展良好情感的培养,推动其审美能力稳步提升。现阶段,小学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更倾向于形式化,强调学生对儿童诗内容的了解,忽视了儿童诗言语生命力的发掘与呈现,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扭转,势必影响儿童语言教学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具体来看,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儿童诗思政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教学资源选择方面存在盲区,导致儿童诗选择出现偏差,限制了其美育、德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例如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脱离了本地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导致学生对儿童诗缺乏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教师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存在资源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不能作出灵活调整,影响学习成效,妨碍了儿童诗美学价值的发挥。

(二)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目标不明确

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转变思路,强调儿童诗的教育定位,以此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小学语言课程教学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儿童诗美育与课程融合的目标、方向以及标准,仍然存在误区,使得学生在儿童诗阅读、写作以及赏析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儿童诗的艺术魅力。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目标不明确,也使得教师在儿童诗类型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短板。例如未结合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以及生活背景,选择更具田园气息的儿童诗,使得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脱节,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优化策略

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要求教师多角度思考,以问题为切入点,整合教育资源,立足于基本学情,统筹兼顾,创新融合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基础路径,搭建完备教学平台。

(一)调整教学思路

教师要充分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出发,实现美育要素、德育要素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当调整思路,在语文课标的引导下,将儿童诗有效嵌入到常规教学活动中,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深度,逐步做好课程形式的调整,实现课程资源精准开发,为儿童诗美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实际操作环节,突出教学过程中儿童诗学习的生命体验、语言表现,持续强化小学生对儿童诗的感受,以儿童诗生命体验为基础,使得学生感受到儿童诗的美感,进而实现儿童诗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以“大自然”主题的儿童诗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风貌,选择相应的儿童诗,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赏析,采取体验分享、个人朗读、诗歌创作等方式,将真情实感全面展现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心状态,采取必要举措,进行干预引导,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价值导向,在获得审美情趣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真正发挥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作用与价值。

(二)优化教材内容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开发方面仍旧存在薄弱环节,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定向做好教材内容的优化与升级,无形之中影响了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成效。为此,教师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开发过程中,要避免采取借用同类专业其他性质的教材的方式进行课程教材开发,要精准把握课程定位,使得儿童诗读本内容适应现阶段语文教学教育发展需求。

(三)开发教学资源

考虑到新时期儿童诗课程的新目标、学生学习习惯与认知方式,教师需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动态调整儿童诗教学资源类型,充实儿童诗教学资源内容,持续增强儿童诗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同时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例如,教师可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儿童诗教学资源开发,并做好线上平台上传以及共享等相关工作。教师还需要切实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基本学情,着眼于课程教学目标,广泛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在学科教学方面好的经验与优秀资源,确保儿童诗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切实满足不同场景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要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分类处置的原则,对儿童诗教学资源进行细化,形成类别多元的资源机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定向优化,为课程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四、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要点

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难度较高,为确保融合效果,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环节,通过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等活动,推动教学活动稳步开展。

(一)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用教学评价,通过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稳步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切实发挥儿童诗美育与德育作用。教师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实际,依托课程标准,搭建课程评价体系,精准把握学生参与儿童诗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状态,评估课程教学效果,以此为基程,定向调整課程教学方案,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实际。例如教师采取周期性评估以及期末评估等方式,通过课后检测等方式,教师可以快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学生思想状态个体差异,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期末评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明确自身在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平台更为多元,教师在课程评价体系创建过程中有着更多选择,可以制定出更为系统、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评价机制。

(二)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主体,其专业能力对于课程资源开发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定期开展系列主题培训等相关活动。例如,基于儿童诗内容与题材特点筹划美育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快速调整教学思路,转换资源发掘与整合方法,有效应对在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同时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搭建儿童诗课程教学资源总体框架,提升教师对儿童诗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实现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养成有极大裨益。为确保融合效果,全面发挥教育优势,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明确儿童诗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价值,反思不足,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路径,增强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庞成宇,蔡世刚.新时代“美育+思政”的融合与发展研究.教育研究,2022(7):5960.

2.靳庆华.儿童诗教学中美育路径探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7):142143.

3.李慧.德育与儿童诗歌创作的有效融合.湖南教育(A版),2019(10):217219.

4.刘艺慧.让古诗词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小学语文教师,2020(5):223224.

5.黄爱清.基于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的小学低段儿童诗教学.读与写(中旬),2022(8):271272.

猜你喜欢

儿童诗美育教学资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