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略

2024-05-29陈洁忠成芸樊东升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陈洁忠 成芸 樊东升

摘 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河南省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对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协调教育机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在分析目前高职专业教育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人人成才”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顺势而为,依托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彰显专业特色,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立德树人,加强劳动教育,转变评价方式,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建设技能社会的内涵要求。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迫切需要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动河南省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重要目标。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主力军,要认真贯彻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理念,为实现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一)协调高职院校教育机制

人人持证是基础,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指出,河南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技能型社会构建与运行过程中职责不一。各职能部门应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相互协调、统一步伐,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教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政府应营造政策环境,发挥协调作用,职业院校与企业应深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政行校企”四方联动营造技能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每个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这意味着高职院校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坚持德育为先,人人成才;三是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素质教育;四是将劳动教育作为首要途径,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融于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训练中增长才干。将重构课程体系作为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一方面要精准对接行业管理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技能竞赛标准,另一方面要紧密贴合产业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又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

实现课程教学与技能考证无缝衔接,是对“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教学改革成效的考量。培养能力达标的专业人才要着重把握好“三度”:一是教材内容的取舍度,要做到理论知识必需、专业技能够用;二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度,要做到学生有兴趣学好、有能力做对、有技巧提高;三是教育评价的契合度,人才培养要做到与专业素养相匹配、与行业需求相一致、与岗位特点相符合。

(三)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

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选择。“1+X”证书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仅有少数专业学生取得证书,证书覆盖面不够广,影响了河南省推进高质量就业工作进程。“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河南省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型的战略部署,也是河南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由之路。《河南省教育系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开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以下统称“院校”)要面向本校学生和广大社会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取证工作,到2025年,完成330万人(含新增高技能人才135万人)以上取得相应证书。这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产教融合度低,专业人才技能薄弱

产教融合不足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在师资共建、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实习实训等方面,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往往是院校积极性高而企业配合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高质量就业。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竞争力不足的企业没有实力参与。二是企业对职业教育关注度较低,认为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联系不大。三是有些企业技术比较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人力成本低,与职业教育不在一个合作层次。此外,有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与高职院校合作意愿不强;一些企业对高职院校存有误解甚至歧视,不愿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前来实习就业;等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

当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低。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难以适应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与行业接轨、与岗位匹配,向社会输送的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较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等。与此同时,有些高职院校闭门造车,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对接,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培训指导,造成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此外,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就业率低、薪资待遇差、社会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影响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人成才”理念未落实到位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旨在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因材施教下成长成才,其本质在于教育公平和教育价值。而“分层次教学”策略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有益探索,能够破解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实践难度大等难题,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思想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正是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急需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育人大环境,与行业企业寻求合作,整合师资力量,落实“人人成才”理念。

三、“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和产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广泛利用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开发专业技能证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改革评价机制,以“人人成才”为导向,实施“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向社会输送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一)深化产教融合,开发技能证书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点在于技能,使技能应用和服务于行业、产业。一要加强与行业、产业、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在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改革、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打造职教品牌上下功夫。二是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构建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实现教学科研、平台团队、创新创业等核心要素的互融共促。三是通过“双选双聘”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优先重点开发农业技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职业技能证书,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渐覆盖到各行各业,全方位、多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人持证”目标。

(二)发挥行业优势,提高证书质量

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证书的含金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持证人要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首先,要主动联合行业及企事业单位,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广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师生学习应用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其次,要积极参加、承办行业协会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技术技能比赛,在切磋中交流、在互动中提高,熟悉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再次,要为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和引领上的作用,营造“有证书光荣”的竞赛氛围,通过校内竞赛和学分置换等方式,形成人人持证的良好局面。最后,要发挥竞赛指挥棒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丰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评价机制,建立高级别证书免试升学制度,把证书打造成备受学生青睐、深受用人单位看重的“香饽饽”。

(三)突出立德树人,用好思政元素

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全面培养“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建好建强师资队伍。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中体现师德、塑造师才、提升师能、规范师行、弘扬师爱,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三教改革”。一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教材编写、教案书写、课堂教学、实训指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充分运用课程思政元素,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健康卫生、就业指导等内容贯穿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全过程。三要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淘汰单一化的学习成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活动参与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劳动意愿等纳入考核范围,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效,全面提升学生爱党爱国、尊崇知识、热爱专业、勤练本领的综合素质。

(四)突出劳动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热爱劳动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基本内涵。高职院校要开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设置劳动场景、劳动挫折等教学环节,开展职教周、劳动月、竞赛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技能证书中所要求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通过劳动活动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劳动感受、劳动体验和劳动认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同时,要开设“第二课堂”,通过企业实习、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创新技能的意识,领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道理,纠正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在劳动中提升技能、增长才干、深化体验、陶冶情操,实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实践育人目标。

(五)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持证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出发点是人人要成才、人人展风采。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各方主体协同发展,提高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就业链的匹配度与融合度,鼓励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引导其立足职业岗位需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开展分层次、分方向的教学,做到有教无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缓解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组建实体化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紧扣国家和省级战略部署,构建校企双向融通的长效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围绕“个人出彩、河南光彩”的发展战略,聚焦行业、产业、企业、专业重点领域,因材施教开展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持有技能证书、顺利实现就业、实现长远发展,促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良性发展。

(六)彰显专业特色,输送技能人才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落脚点是个个怀技能、行行有人才。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健全优质企业引入机制,创建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产业学院。其次,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义务、加大教育教学资源投入,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同时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参加企业年会、周年庆典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再次,高职院校要紧盯周边发达省份职教改革成果,拓展实习岗位,建立“实习+就业”复合型就业基地,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高职院校要坚持就业导向,面向社会开展订单式、定岗式、项目制培训,以增值性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学员开辟顺畅的就业渠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N].光明日报,2021-05-01.

[2]郭书霞,冯文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背景下焦作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

[3]周俊,王贝.河南省人社厅召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推进“月月评”会议[J].人才资源开发,2022(5).

[4]梅乐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人才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7).

[5]李濤,马斗成.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审辨式反思及其高等教育实践意蕴[J].山东高等教育,2023(2).

[6]孙毅.技行天下 能创未来:阳泉市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前进,2021(5).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豫教〔2023〕03179);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JLX2023258);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XJGLX10)

作者简介:陈洁忠(1974— ),男,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成芸(1994— ),女,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医药教育;樊东升(1985— ),男,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药教育。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