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4-05-28徐丹
徐丹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还可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的意义
(一)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
“双减”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前,许多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能存在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不高。而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使教学更加精准和高效,避免了无效的重复教学和琐碎的内容,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还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德与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解决各种问题。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为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奠定基础。此外,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但在当今社会,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社会更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坚持立德树人,培育道德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面的道德信息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勇于担当,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养。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为社会、为他人负责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选择稀缺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撰和更新相对滞后,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赖有限的教材资源,难以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和道德原则。然而,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丰富的案例资源,导致教学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资料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导致课堂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难以达到预期。
(二)教学方式传统枯燥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教师可能长时间站在讲台上,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的角色仅仅是被动地听讲,缺乏积极性。而且,传统教学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很难感受学习的乐趣,因而缺乏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课本、讲义等传统教学资源,而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从不同角度和形式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師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发表意见,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学生认知能力不足
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原则,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无法准确把握其含义和适用情境。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可能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情境中无法灵活运用,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且,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评价情境的能力,但学生可能缺乏这些能力,且无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复杂的道德和法治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教师即使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解释和引导,仍然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储备,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领域的理论知识,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较慢,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和耐心,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可能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素养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改
转变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师需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摒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度。而且,积极推进教改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评价向多元化的素质评价转变。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教师将课堂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上,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素养,逐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创新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如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生动、直观的图文并茂、动画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和虚拟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情境,进行互动体验和实践探究,提升其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此外,创新教学方式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主体,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同时,还要尽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此外,尊重学生主体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决策和管理,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学习任务的安排,从而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要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通过定期的学情调查、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反馈评价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树立榜样引领,增进师生交流
通过树立榜样、引导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教育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深入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向上心态,为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而且,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活动、组织师生座谈会、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建立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关系。此外,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共建共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提高。
(五)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动力
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简单延伸和重复,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实践性任务、探究性项目等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升。而且,还需要注重作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作业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作业选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積极性。此外,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及时对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和评价,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其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还应通过设立作业奖励机制、组织作业展示和交流等方式,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四、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使命。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未来公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志敏,刘粉莉. 初中道德与法治价值引领的课堂实践[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2):25-28.
[2] 米登宇.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法教学策略摭谈[J]. 基础教育论坛,2022(02):70-71.
[3] 翟梦雪.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价值引领作用探析[D]. 聊城:聊城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