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4-05-28马小武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马小武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各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其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水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文章旨在分析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学习方法等形成深远影响,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的学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全面塑造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等能力,还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伴随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这意味著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法治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认同意识和责任意识等。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突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能够受益终身的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课程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向综合性课程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下,这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被固化,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唯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界普遍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虽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一些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学习中的占比较小,因此只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即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这种观念忽视了对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课堂教学的配合度明显下降,从而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当学生遇到疑惑时,由于缺乏及时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出现学习问题。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预期不符,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难以实质性提升。

(三)实践环节较少

道德与法治作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涵盖了许多思想和细节,这些内容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找到依据。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具有良好的实践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明显的理论重于实践的问题。教师主要采用口述形式进行教学,将教材知识简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健康成长,还将持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进行塑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践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检验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理解

教师需要积极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创设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等,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发现自我”的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趣味交流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幼年时期的照片和相关经历,展示学生从小时候到初中阶段的发展变化。在课堂上设置一面镜子,让学生观看自己并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示范教学,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主流审美观念,客观评价自身的外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我,发现优势与劣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尊重他人审美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以前的照片,并将家长的评价纳入其中,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身,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选择发展方向,促进兴趣和能力的同步提升。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教师能够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积极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的意愿,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還能培养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实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让家更美好”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事先收集一些家庭不和谐的视频片段,如不当的教育方式、恶劣的交流语气等,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对视频进行讨论,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激烈的语言背后也是家庭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创设家庭情景剧,以展示不同沟通方式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并明确自身在家庭中应肩负的责任。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所学的沟通方式,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对塑造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应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展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入具体案例和材料,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仅依靠教材可能取得的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教师应注重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造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在进行“法律在我们身边”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资源,并以信息化技术呈现。这能够提升新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美的一天”短视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展现了小美从上学到吃饭以及回家的各个生活场景,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学生能够发现视频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例如,当小美在公交车上遇到不投币的老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此行为的可取性,并介绍相关法律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午餐时发现蟑螂后,教师也可以讨论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类似问题,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能够丰富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更好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强调主体地位,培养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多样化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首先,他们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与规则同行”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教学主题,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学生按照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搜集各类教学资源,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其主体地位。又如,“尊重他人”的主题中,学生要搜集教材中体现尊重他人的知识点,并利用网络搜集真实案例作为佐证,或了解拥有这项品质的名人及其事迹。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良好道德品质的理解和认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小组资源整合后,让一位成员分享小组学习成果,这能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保障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道德素养。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需要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沙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45-47.

[2] 陈良彬,向运红. 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领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23(12):102.

[3] 石熠璘. 浅议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J]. 中学课程辅导,2023(34):24-26.

[4] 王弘.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活动设计策略:以“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一课为例[J]. 新校园,2023(11):29-30+71.

[5] 刘萍. 解读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密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3(47):134-138.

[6] 姜蓓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J]. 山西教育:教学,2023(11):73-74.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