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2024-05-28赵燕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初中历史传统文化

赵燕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促进文化传承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首先概述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融合路径,为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这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初中历史;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而言。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效融合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认知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阶段,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既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育文化素养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形成积极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融合传统文化的历史教学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还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促进。通过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深层含义和内在精神,为他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进行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通过学习和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建立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这有利于他们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同时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民族的伟大成就和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为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做出贡献。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习历史上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先辈的优良品质,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人行动的动力。另外,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能够让他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责任,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和国家事务中,為促进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有效地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通过介绍传统节日、民俗、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历史教学可能过于依赖书本和讲授,而传统文化的加入为教学提供了更多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仪式、制作传统工艺品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造性思考,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此外,当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时,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变成了积极探索和体验的参与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增强学习动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文化育人理念不足

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尽管教育政策强调素质教育和全人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的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指导仍然不够重视。历史课程的主要侧重点往往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而非文化素养的培养,这限制了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但目前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难以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有限,难以系统提升其文化教育能力。文化育人理念不足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无法充分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影响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还难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新一代青少年如果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将难以承担起未来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任务。

(二)文化渗透方式单一

许多学校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难以用多样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内涵融入教学中,因此文化渗透的方式相对单一。尽管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但由于教学资源和材料的限制,如缺乏生动具体的教学辅助材料、互动性和体验性教学工具,文化渗透的方式受到了限制。这种单一的文化渗透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传统文化的教学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讲授层面时,学生很难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提升文化素养需要多种方式和渠道。单一的文化渗透方式很难全面展现传统文化的多维度和深层次内涵,限制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教学内容匮乏

当前的历史课程设计更侧重于呈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对文化史的关注不足。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工具,但当前大多数历史教材在编写时偏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文化元素的介绍相对较少。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赖的主要教学资源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和介绍。另外,当前的评价体系更多关注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非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倾向于覆盖考试要求的知识点,而非扩展文化内容。由于文化教学内容的匮乏,学生对本国乃至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文化素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审美鉴赏、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等方面,文化教学内容的匮乏限制了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制订教育目标

教师的教育观念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这意味着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还要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事实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转变还需要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通过历史教学融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还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在制订教育目标时,需要整合文化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这些目标能够贯穿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可以设置具体目标,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学习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除了知识学习的目标,还需要明确能力发展的目标,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现象,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至关重要。

(二)挖掘历史教材,整合教育资源

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依赖现有的教材内容,还要广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将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与相关的传统文化背景、人物生活习惯、艺术形式等进行关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因素。举例来说,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三国文化、三国演义的相关讨论,加深学生对该时期文化特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进行跨学科融合。比如,结合语文课程中的古代诗词,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或者通过美术课程了解同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补充和深度整合。此外,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资源,如在线博物馆展览、历史文档库、文化遗产数字档案等,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丰富的学习材料。

(三)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校可组织定期的历史与文化知识培训,提升教师对中國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这类培训可以由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增强教师文化教学的内容深度。还要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进行专项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跨学科教学策略、利用数字资源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等,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的实践技能。此外,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以传统文化融合教学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为此提供资金支持和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四)联系生活实践,加强学生感悟

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的机会,组织与节日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讲解节日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以及节日中的文化象征意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节日习俗,如包饺子、做月饼、书写春联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布置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并要求他们记录体验过程和感受,促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此外,鉴于中国各地都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索当地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地方文化知识,还能加深对历史的感悟,增强其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五)创新教学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要创新教学形式,并营造一个积极、互动、包容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验,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教育软件,提供互动式学习活动,例如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拼图、角色扮演游戏等,以游戏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结合视频、动画、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元素生动化、形象化。另外,可以设定具有特定文化主题的学习周或学习日,如“古代中国文化周”,在此期间开展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教学和活动,包括主题演讲、文化工作坊、知识竞赛等,以全方位地探索和学习特定的历史文化主题。或者,利用学校空间设置模拟的历史场景或文化展览,如复原古代书院、传统市集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此外,要创建一个开放和包容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看法,发表个人见解,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分享。

参考文献:

[1] 范京照.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136-138.

[2] 徐峥. 初中历史教学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蕴、要义与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8):52-56.

[3] 石婷. 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J]. 试题与研究,2023(17):96-98.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初中历史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