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其实现探究

2024-05-28王法东王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

王法东 王琦

摘 要: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且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积极做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宽视域下积极对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延缓可移动文物向劣化方面转变。文章对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概念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影响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探究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其实现,希望助力提升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保护水平。

关键词:宽视域;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15

博物館藏可移动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一种重要文化资源,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有形载体,也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我国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保护第一”放在首要位置,而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性重要工作,需要广大文保工作者高度重视。基于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会在负面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出现逐渐衰败和损坏的情况,在宽视域下对馆藏可移动文物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其遵循的总原则是采用科学合理的防范手段来控制各种不利因素对可移动文物的影响,减缓可移动文物发生劣化质变的速度,以期望能够真正实现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长久保存的目标。

1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概念界定

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主要是指通过采取全面的监测手段、评估方法、调控措施、管理措施和科技手段等来抑制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造成的危害,让文物能够始终处于“稳定、洁净、安全”的保存环境中,有效延缓文物发生劣化的速度,从而能够将文物长期保存。狭义的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通过配备检测终端对保存文物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有机挥发物、光照度、紫外线、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进行监测。还要通过建立环境监测平台将监测到的数据存储起来,并积极做好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为风险识别、预测和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①。二是文物保存环境调控。通过在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存放环境中配备一些调控温度、湿度和污染物的设备,并投放一些调湿剂、吸附剂等调控材料,为可移动文物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三是配备专业文物保存防护设施和材料物资。通过为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安装夹层玻璃展柜、专业文物储藏柜架和专用囊匣等,并全面做好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保存设施和场所的防震减震、防水、防火、防虫、防腐蚀等改造,为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创造良好的设施和物资条件。而本文将从宽视域对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展开深入探究。

2 宽视域下影响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2.1.1 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是宽视域下影响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两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因素。低温环境通常是文物保存的有利条件(不适用特殊材质文物,如锡质文物),温度过高会加快文物发生变质的速度,尤其是纸质类文物在高温环境下的老化速度更快。同时,温度过高时,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不利气体扩散速度更快,且部分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加快,而这些因素将会间接影响文物的寿命②。当前行业公认的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环境温度控制的标准范围为15~25摄氏度。

环境相对湿度对于可移动文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当相对湿度大的空气与文物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铁器文物生锈、铜器文物腐蚀等情况;②会使部分文物出现物理形变的情况,比如竹器和书画等具有吸湿性的文物在环境相对湿度低时很容易发生弯曲,甚至还会出现纤维断裂的情况;③如果环境相对湿度控制不到位,很容易滋生微生物或发生虫灾,导致文物发生霉变和虫蛀等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行业公认的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环境相对湿度控制的标准范围为45%~65%。

2.1.2 空气污染物

在馆藏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环境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飘尘、悬浮颗粒、臭氧、甲醛、氨和苯等污染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物的保存。比如一些有害物质从部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它们在展柜和藏库内的空气中融合在一起,对文物产生多重不利影响。通常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以扩散和渗透的形式进入到文物藏展的空间中,并直接与文物发生反应而导致文物逐渐被侵蚀甚至损坏。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甲酸等酸性类物质会导致纤维类材质的文物发生老化、金属文物出现被锈蚀的情况;氮氧化物和臭氧等氧化性物质很容易导致书画发生褪色的情况,使一些纤维类纺织品文物断裂;飘尘落在文物上形成污垢层,导致文物在被清理时发生机械性损伤;悬浮颗粒物附着在金属文物或石质类文物上,也很容易导致文物发生腐蚀和氧化。

2.1.3 光线辐射

光线辐射对文物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紫外光和红外光。通常紫外光的波长短、能量高,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易被物质吸收,这种光化学反应能够拆裂有机类文物中的碳氢共价基团,让其分子结构产生一定重构,进而导致文物老化破损;当红外光投射到文物表面上时,其所产生的热辐射会让文物表面和外层的温度快速升高,时间一长会使文物发生龟裂和翘曲等形变。另外,由于不同材质文物对光辐射的反应程度不同,文物可具体划分为对光特别敏感的文物、对光敏感的文物和对光不敏感的文物三种类型③。其中,对光特别敏感的文物主要包括图书文献、书法绘画、服饰纺织品等部分有机类文物;对光敏感的文物主要有漆器、皮革、动物标本和竹木器等几种类型;对光不敏感的文物则主要包括玻璃陶瓷器、玉石器和铜铁器等无机类文物。

2.1.4 生物和微生物危害

生物和微生物危害一般指的是部分类别文物被害虫侵蚀,霉菌、细菌则容易导致多种文物发生腐败质变。侵蚀文物的害虫种类较多,具体涉及毛衣鱼、烟草虫、囊虫和白蚁等。这些害虫能够在高温、强湿、阴蔽等不利条件下存活,并且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它们会啃咬服饰织物、书籍、竹木器和皮革等有机质文物,让文物的材质结构发生转变和破坏,且部分排泄物还会让文物的外观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还会进一步让微生物成为侵蚀文物的重要源泉。

微生物不但会对含有碳和氮等元素的文物造成破坏,还会对含有纤维素的文物甚至是金属文物造成破坏,并在文物的表面形成霉斑等,加速文物发生老化。同时,由于霉菌等微生物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有文物感染了霉菌等,便容易导致整柜或整库的文物被损坏,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性。

2.2 人为因素

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不但受到外部自然因素的影响,还直接受到所处环境中一些人为因素的负面作用,主要是指文博工作研究者和观众等在可移动文物保管保护和展示利用过程中对可移动文物做出的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损害行为。文博工作研究者日常是否切实遵守文物入库、上架、出库、借展巡展和运输等方面的实操准则,能否认真执行可移动文物保存保管的规程和步骤,能否熟练掌握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直接关系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工作成效。同时,在馆藏可移动文物展览期间,部分观众所做的一些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损坏文物行为也会对文物保存保护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在博物馆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盗窃事件和恐怖暴力事件等均会威胁到文物的安全性。

3 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其实现

3.1 创造高质量的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

3.1.1 创造高质量的库房环境

在馆藏可移动文物长期存放的过程中,文物库房是非常重要的场所。文物库房环境是否控制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物的寿命。因此,在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过程中,需要积极地持续改善库房的环境。例如,首都博物馆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便针对库房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针对博物馆内不同类型文物对于自然因素的要求,并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和光辐射程度等各类环境控制标准,再依据设置的标准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可移动文物存放于最适配的环境中。其次,库房建筑材料需确保对环境高度友好;通过把风淋除尘消毒装置设置在库房的进口处,可有效避免室外的污染物进入库房内;严格保证库房内的门窗能够关闭严密,保证库房内整齐干净;库房工作人员在日常接触文物时需严格穿着防护服装,佩戴防尘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鞋套等卫生用具,避免带进的污染物损害文物本体。再次,严格控制库房内的光线辐射,保证存放可移动文物的环境具备避光条件,如应采用色深且厚的窗帘遮挡库房窗户,且库房在存放光敏感度高的字画文物和文献文物等时需采用隔离紫外线的灯具,还依据文物形制量身制作囊匣等防护装具,再在里面填置缓冲辅料,坚持采取密闭避光保存的方法。最后,全面控制消除库房内的有害生物和霉菌等。坚持在可移动文物进出库时和日常严格做好文物的病虫害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有相关不利的苗头便及时采用熏蒸、噴杀、低温冷冻、低氧防治等方法开展除霉和消杀清洁工作。

3.1.2 创造高质量的展览环境

通常陈列展厅的环境处于开放的状态,很容易导致文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遭受损害,所以对馆藏可移动文物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时需积极创造高质量的展览环境。例如,潍坊市博物馆的展厅结构非常坚固、布局科学,同时在文物展柜上设置了加固设施,并在布展时选用具有缓冲功能的辅助性材料,能够有效保证陈列文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些可移动文物到外地进行展览时,该博物馆统筹考虑外展文物的包装、搬运运输、盘点交接和布展环境的管控,并细化和落实各环节预防性措施,实现“从一开始就不出错”,避免文物在外展览中受到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其安全性。

3.2 建立完善的可移动文物微环境监测和调控系统

有效监测和调控可移动文物保存微环境是在宽视域下对博物馆藏文物采取的一种非常必要的预防性保护举措。对保存可移动文物的微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时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积极做好展室、展柜、文物库房和储存柜等文物所在部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和光辐射水平等多项微环境参数的探测、采集和记录,并联合应用空调系统、调湿器和空气净化系统等多种设备将可移动文物保存微环境的参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便能够对可移动文物保存微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控。如山东博物馆在新馆运营中注重对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数字化检测调控,现已拥有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平台,配备无线传感环境监测设备和各种便携式的监测记录仪,近乎无死角地对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和保护修复室的微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研究微环境因素对文物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和文物微环境调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其次,通过在山东博物馆文物库房、展厅和保护修复室内安装精密恒温恒湿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等现代化的调控设备智能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并消除各种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其中每台精密恒温恒湿设备均有3条管路(2条热媒、1条冷媒)。精密恒温恒湿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等调控设备的控制中心设在机电设备控制机房,设备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设备阀门的开启程度可依靠预设的程序来调节,通过科学智能的调控使相应场所内的微环境更加稳定和洁净。

3.3 完善馆藏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

在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过程中,可建立完善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和平台来全面采集整理各类文物的重要信息,并积极做好可移动文物电子数据的存储和利用工作,这样便能够有效解决可移动文物保存与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让文物本体真正实现永久保存的目标。针对馆藏文物建立完善数字化数据体系需涉及文物电子簿册、图像视频文件和文物数据库等。例如,上海博物馆积极推进馆藏文物数字化数据平台上数字资源的升级更新、补充和备份等工作,让可移动文物的数字信息更完整、质量更高,同时为文物保管和研究人员新辟一条便捷权威的文物信息查询渠道,这样避免了相关人员频繁接触文物,从而大幅提升了文物的安全水平。此外,上海博物馆还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将一些因材质原因对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等因素要求较高的珍贵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出来,有效兼顾了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社会价值。

3.4 制定规范严密的馆藏可移动文物管理制度和安保应急机制

基于制度和机制的刚性约束特征,博物馆需要制定规范的馆藏可移动文物管理制度和采用严密的安保应急机制来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方面需要制定规范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标准,要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如郑州博物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起馆藏可移动文物管理制度体系,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提高文物风险预控能力提供了制度保证。该制度体系的重点是通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文物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和文物分类登记编目规范、文物出入库操作规范、文物上架规范、文物借展规范等细化的日常文物管理制度,坚持从细节处着手,优化相关操作流程,有效减少文物管理中的风险④。另一方面,博物馆应该采用现代化的防火、防盗和防震等技术,并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无死角监控,有效构建严密的文物安全保卫系统,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火灾、盗窃和暴力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反应快速和职责明确、临危不乱的应急机制,定期展开演习演练,这样能够快速有序地应对相关紧急事态,助力博物馆强化可移动文物的預防性保护。

4 结语

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本身具有自然劣化的客观趋势,在宽视域下对馆藏文物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虽然不能让可移动文物完全摆脱劣化损坏的风险,但会有效减缓可移动文物劣化的进程,让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尽可能得到有效保持。宽视域下对馆藏可移动文物采取预防性保护时,应统筹分析影响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因素,再实行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文物预防性保护举措,从而让可移动文物能够更长久保存下来。总之,宽视域下实施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属于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狠抓落实才能为文物创造良好的保护环境,让文物价值能够更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人类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注释

①程召辉.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探析[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8):52-54.

②赵晶,郑琳,廖晓迪,等.浅谈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民博论丛,2017(00):16-20.

③全锐.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贵博论丛,2021(00):234-255.

④杨扬.郑州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状况及改善对策[C]//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郑州博物馆.城市博物馆规划与建设: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郑州).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356-366.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