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2024-05-28周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国故事高校

周敏

摘 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格局;把握好重点与难点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阐释和生动实践上下功夫;把握好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做好“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主动实践工作;把握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观念;高校;两个结合;中国故事

高校作为铸魂育人的高地、理论研究的基地、舆论引导的阵地、多样文化的聚集地,要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重点和难点、理论和实践、根脉和魂脉、内部与外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为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视角,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定位。我们要把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两个大局”密切关联,与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关联,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密切关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一师生思想,凝聚师生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高校,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除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时代任务、落实根本任务外,还要处理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指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展,每一个领域责任进一步夯实,任务更加明确,要求更加细致。把握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各领域工作统筹关联起来,一体化推进,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格局”与“大格局”。要守好“底线”和“红线”,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过程中发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上好思政课;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铸魂育人,上好“文化大思政课”;在校园新媒体上坚持正面舆论引导,上好“网络大思政课”,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以上各个领域,在润物无声中铸魂育人,在生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提升理论阐释的水平。

把握好重点与难点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明确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这是立足“两个大局”,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把握的重点。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全新历史坐标下的重要命题,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课题。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思政课在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上进行了深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高校全面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进入课堂。高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理论武装和理论阐释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理论武装的难点:算法推荐让部分师生陷入“信息茧房”,理论武装需要“破茧而入”寻找入脑入心的新方法;多元思潮激荡交织,党的创新理论只有与“青年问题”密切关联,才能够直抵青年、引领青年……把握好这一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找准“大思政課”的新思路、新方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赓续历史文脉的高度自觉,也是高校作为文化重地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绵延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如何与马克思主义深度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新技术相碰撞,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相融合?在这些宏大的文化命题中,高校大有可为。高校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好思政课,向青年学子和社会公众讲好“两个结合”的故事,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工作;夯实高校人文底蕴,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两个结合”的高度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高校国际交流的优势,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寻找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

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阐释和生动实践上下功夫

在理论观点上,“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6],这十一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体”的层面的基本架构。高校作为理论研究基地,要就思想之“体”开展深入研究,做好理论阐释工作,在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理化上下功夫;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思想之“体”,构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体系”,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实践要求上,“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宣传思想工作队伍”[7],这十六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用”的层面的主要内涵。高校要深入研究细化十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结合高校所处的地域、发展类型、高校特色制定细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案,用生动实践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

把握好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做好“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主动实践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在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上下功夫,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根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脉的关系。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魂脉”与“根脉”的重要论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8]

把握“魂脉”与“根脉”的关系,高校要在学习贯彻“两个结合”的成果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好“学”的文章;要在讲清楚“魂脉”与“根脉”上下功夫,这是对思政课的新要求,即在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的同时,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之处,讲深思想的历史厚度、文化的共通之处,做好“讲”的文章;要在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气派上下功夫,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理论,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走自己的路;要在引领青年学生思想上下功夫,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大胆实践,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中国经验,丰富扩展党的创新理论。

把握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背景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且愈加复杂激烈。在这场暗流涌动的激烈斗争中,西方有关中国的负面舆论此起彼伏,国内也有各种各样的杂音影响公众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身体力行讲好中国故事,而且对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了创新理念。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9]作为“七个着力”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被提出。这就要求高校也要统筹好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关系,面向师生、面向公众、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面向师生和公众的传播,要着力解决“走心式引领”的问题。新时代的高校舆论引领要从师生、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出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理论付诸实践的故事、新时代的青年故事、强国教育故事,在故事中解决问题引领思想,达到“走心引领”的效果,把苗头性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不断坚定师生和公众的信仰、信念、信心。

面向海外的传播,要着力解决“情感共通”“命运与共”的问题。高校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阵地,在留学生教育、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突破传统的用成绩成就面向海外传播的做法,尝试用人类共通的“情感”“人性”进行交流,讲高校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的生动故事,讲中国教育改变人的命运的故事,讲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服务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故事,讲教育服务“人类命运与共”的故事。除了官方传播,在自媒体时代,要鼓励更多高校学子加入国际传播的队伍,让具有国际视野、互联网思维和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用国际青年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好中国的生动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5][9]坚定文化自信 秉持开放包容 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强大精神力量 有利文化条件[N]. 人民日报,2023-10-09(1).

[2][3][4]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339,373,275.

[6][7]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N]. 人民日报,2024-02-06(1).

[8]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N]. 人民日报,2023-07-02(1).

(作者單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中国故事高校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