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探究

2024-05-27李丽芬廖增勇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育人路径网络思政提质增效

李丽芬 廖增勇

作者简介:李丽芬,1986年生,广西兴安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及德育工作;廖增勇,1972年生,广西罗城人,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当前互联网正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并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课题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柳州市1 372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基于中职生需求剖析中职学校网络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学校网络思政育人“最大增量”的有效路径,即强化网络思政团队的创建和教师培养,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适时性,注重网络思政内容的重构和供给,突出网络思政平台的搭建和发挥其影响,注重网络思政的温度和尺度等,从而促进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

关键词: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8-0024-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网络思政是依托网络传播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网络正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深度融合?对此,笔者对柳州市中职学校网络思政现状进行调查,并从学生需求层面分析网络思政提质增效的可行性路径。

一、内涵生成:中职学校网络思政何以重要

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 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0%。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2]。随着个人平均使用网络的时间不断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網络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且具有复杂性。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网络当中,打造互联网思政育人阵地、探索适应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育人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3]。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在培养劳技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5]。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中职生德育工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困境反思:中职学校网络思政存在的难题

(一)中职生对网络思政的主动参与度较低

针对中职生的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笔者对柳州市7所中职学校(含区直、技工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柳州市中职生对网络思政的参与度。参与调查问卷的中职生共1 372人,男生578人,女生79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 019人,占比74.30%,农村籍学生占比85.93%,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从柳州市中职生使用网络的现状、频次,对网络思政的认识、认可度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从使用手机的频次和时长来看,网龄在3年以上的中职生占比71.00%,使用网络的目的基于娱乐、学习、交友的占比50.00%以上;对于网络思政的态度,选择“赞成”的占比51.00%,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接收”的占比45.04%;认为网络思政能达到潜移默化效果的占比97.10%;认为网络思政对个人的影响中,选择“有利影响”的占比57.36%,选择“不利影响”的占比18.08%,选择“没有影响”的占比24.56%。从数据来看,网络已成为中职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中职生对网络思政的接受度和需求度高,但主动参与度较低。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存在缺位、边缘化情况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运用系统思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方面、各层次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从而实现思政课建设有序高效、整体优化[6]。从纵向维度上看,思政课教学可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学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即不同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内在统一、层层推进。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使命,而在升学占比不断加大的趋势下,中职教育还承担着为高职人才培养打好思想基础的责任。从横向维度上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缺位、边缘化的情况,中职学校需要充分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力量,建立一体化发展共同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而扩展育人空间,发挥“三全育人”的重要作用,促使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和延伸,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

(三)网络思政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互联网成为中职生获取各种资源的主要渠道,有利于中职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部分中职学校受限于现实条件,借助校内网站、公众号、钉钉课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存在阵地分散及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对此,中职学校应以整合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基本目标,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实践路径:中职学校网络思政何以增量

为破解当前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中职学校要基于学生特点和需求,在网络思政环境中解决好“谁来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在哪说”“怎么说”等问题,以提高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效。

(一)强化网络思政团队的创建和教师培养,解决好“谁来说”的问题

2023年1月,柳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柳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柳州市中职在校生34 381人,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108人,德育工作者216人。中职学校思政工作者多由行政人员或思政课教师承担,专业化网络思政育人队伍较为缺乏。在中职学校网络思政中,培养一批能说、会说、说得好的家、校、政、社、企网络思政工作者,是有效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需要。为此,中职学校应注重创建网络思政教师团队,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网络思政教师队伍。一是培养校内专业的网络思政育人团队。中职学校应多形式培养网络思政育人团队,将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党务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吸纳到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中来,培养一支政治理论觉悟高、懂网络技术的团队。如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二职)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凝聚教师团队力量,形成有信仰、有情怀、有思想、有技术的网络思政育人团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道者,引导学生用心学知识、真心悟思想、真正懂实践[7]149。二是提升专业教师网络思政素养。结合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中职学校要将信息化素养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培养教师的网络思政素养。三是培养朋辈群体网络思政队伍。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中职学校在学生朋辈群体中,要将学生骨干(共青团员)培养为其所在朋友圈、学习圈、生活圈、网络圈等圈层中的观察者和发言人。如柳二职组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媒体中心,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了“真爱、真懂、真信”网络思政教育,成为校园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

(二)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适时性,解决好“什么时候说”的问题

一是审时度势,结合时事热点开展网络思政。在全媒体时代,中职学校要把握好网络空间的育人规律,注重把握时势、时机,把握好“什么时候说”的节点,结合重大历史契机、重要节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网络教育。例如,在建党百年时,柳州市各职校引导学生热议“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在学生群体中发起“我为家乡代言”“家乡美食我来推荐”系列专题活动,因势利导培养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凝心聚力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二是借势发力,结合授课安排开展网络思政。2023年,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中职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職业道德与法治》等四册教材。中职学校应根据教材内容整合线上资源,推出线上精品课程,线上线下互相借势发力,共同培育中职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等核心素养。三是因势利导阶段性实施德育。中职学校开展网络思政不仅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规律,而且要立足中职生成长实际,考虑其性别、年龄、专业特点,把握好“说”的时间。譬如针对中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健全人格的培养,可运用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以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8]。如柳二职针对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一理念、两阵地、三进阶、四协同、五融合”的培养框架,构建了涵盖中职生学习、生活和实习等三个年级不同阶段的德育培养模式。

(三)注重网络思政内容的重构和供给,解决好“说什么”的问题

目前,中职生主要通过微信、QQ、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进行娱乐、学习、交友。调查问卷显示,中职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基于娱乐、学习、交友的占比超过50.00%;从获取内容的途径来看,中职生关注的订阅号包括个人类、学习类、新闻娱乐类等,占比均超过40.00%;中职生所关注的网络思政内容包括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网络素养、心理疏导等,占比超过65.00%。基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教育既要致力于政治引领,深入细致地讲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要立足中职生的现实生活,致力于提供有效的发展指引,增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发展史等相关内容。中职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推进已有媒体阵地的创新发展,强化优质内容的供给,做好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舆论引导、话题设置、团聚群体等方面的牵引力。中职学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走进各种圈层聚集的网络(新媒体)平台,打造有温度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网络思政内容。柳二职融媒体中心打造了“民族团结新说唱”,将说唱、民歌多种音乐元素融合,与时俱进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把握“05后”中职生的思想实际,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和作品,多用其话语体系、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9]71,展现中职生的生活状态,鼓励和引导中职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网文、手绘、漫画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制作与创作,强化他们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新的主体地位,让中职生利用自己创作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艺作品影响其他学生,传递主流价值[9]71。可见,中职学校明确网络思政“说什么”,需要对网络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基于需求特质进行转化和供给,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相融共生,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能。

(四)突出网络思政平台的搭建和发挥其影响,解决好“在哪说”的问题

一是搭建与网络思政相连接的平台。目前,部分中职学校除了组织师生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青年大学习”学习行动,尚未建立统一的专有网络思政平台。对此,中职学校可依托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现有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发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微课或微电影、动画等思政教育资源,创建融网络思政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互动等于一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有效实施网络思政教育。二是大力推进中职学校新媒体品牌建设。中职学校要大力探索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探索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融媒体发展路径。如柳州市交通学校的“静夜思”专栏、柳二职非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二职同心”专栏,着力挖掘与职业学校相关的产业、劳模育人元素和非遗技能等,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思政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微信公众号的育人功能,利用一批社团、与专业相关的视频号等宣传专业技能知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思政元素,打造一批有专业技术、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力、有口碑的思政主题作品。三是聚合各类网络思政工作资源延伸平台。中职学校要利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主流网络媒体,引导学生不断扩宽视野;要充分调动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新时代精神图谱、大国重器、先进人物楷模等思政工作优质资源,以吸引、配置、创造新的资源[10];要利用好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平台的优质思政资源,提高网络思政平台资源的利用率。

(五)注重网络思政的温度和尺度,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和被动式学习,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调查显示,中职生对网络思政的赞成度较高,而对于参与网络思政行为,“不参与其中”的占比为44.00%,对争议话题不发表意见的占比33.00%以上,认为“了解即可”的占比为23.00%。可见,中职生可以利用网络接触各种信息,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柳二职用“二职朋友圈”“贴心小二”“行走的二职”等专题,以感性的文字吸引学生,用守正创新的政治引领,通过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的多维交互,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调统一,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传播力[7]150。

综上所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需求。中职学校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时应基于学生特点和需求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在网络思政情境中强化网络思政团队建设和教师培养,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适时性、内容供给、平台搭建、温度和尺度,探索将互联网“最大变量”转变为学校网络思政育人“最大增量”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5):13.

[3]杨晓慧.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10):23-25.

[4]孙诚.我国中职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2019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20(3):20-25.

[5]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J].财会学习,2023(21):3.

[6]徐建飞,董静.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内涵逻辑、实践困囿与优化方略[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4):78-88.

[7]陈佳丽,汤捷,乔晓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J].大眾文艺,2023(4):148-150.

[8]梁燕燕,雷湘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思考与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4):171-174.

[9]吴小云.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五个着力点[J].武夷学院学报,2022(8):69-74.

[10]张江艺.“十四五”时期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内涵和发展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66-72.

注:本文系2022—2023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柳州市中职学校网络思政的实践路径与评价导向研究”(22BSL10)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育人路径网络思政提质增效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之路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及其机制问题
立德树人宗旨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