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宗旨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研究
2018-04-19李露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问题为导向,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育人的根本路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育人工作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牢固意识;辅导员;育人路径
一、 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經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落脚到高等教育层面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资源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育人”与“成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意识形态培植实践不平衡不充分;三是思想教育寓于育人工作全方位全过程不平衡不充分。
二、 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 “育人”与“成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辅导员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要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目前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在个人经历“此消彼长”的消耗中,导致辅导员“育人”功能发挥有限。
(二) 意识形态培植实践的不平衡不充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向未来,我们的很多教育理念还趋于陈旧,教育方式还没有与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相对应。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上存在不足,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加强。
(三) 思政教育寓于育人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不平衡不充分
专业考核一枝独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身体健康成长、审美观、劳动意识和动手技能等培养训练环节不同程度地被知识学习的时间挤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衔接存在严重的缺失缺位,导致育人和专业发展不均衡,“高分低能”、“精致的利己主义”并不少见。
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建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育人的根本路径,具体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 完善学生工作体系
辅导员应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把握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贯穿到学生工作全过程,运用改革创新的思路不断深化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改革。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在组织、制度、媒介、评选机制方面进行统筹考量,完善学生工作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学生荣誉体系。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建立形式多样、评价多元、层次分明的引导体系,如自强之星评选、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公益之星评选、科技创新达人评选、文艺积极分子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表彰活动,注重突出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学生自豪感。
2. 注重思想引领,完善学生实践教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应注重思想引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让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完善学生发展体系,着力探索多样化成长路径。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依托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依托“青马班”、“学生党支部”等党校、团校组织促进学生理论素养提升;依托“创新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等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依托学生干部培育,适当下放权力,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体育锻炼、公寓文化活动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活动助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 持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和思政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打造一批精品课和示范课,提升教学理论、完善教材体系、扩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技术。高校辅导员队伍里不乏具有思政专业背景、丰富的思政教育实践经验、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将其纳入思政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中,打造一支专兼职的思政教师队伍,互相学习与交流,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思政课程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及学生党建工作贯通,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由辅导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增强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三) 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和教育引领功能,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强化协同效应,形成“课程思政”新格局;推动蕴含和体现学科知识和人物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研究特点等成为重要的育人元素,构建“全员育人、全方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员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
作者简介:李露,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