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润石成玉”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2024-05-27陈珉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理念

作者简介:陈珉,1975年生,广西来宾人,研究生,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高中生物教学。

摘 要:南宁市第十中学结合本地及本校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炼“润石成玉”的校园文化主题,在实践过程中围绕该文化主题,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五个层面进行全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润石成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8-0012-04

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1]。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7号)(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学校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倡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2]。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校园文化的构建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将校园实际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南宁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坐落于南宁市邕江河畔。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云“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意思是河中的璞石经过磨砺可成为温润之玉。在古代,玉既是饰品,又是理想人格的象征[4]31。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载,玉有“五德”:一是“仁”,即仁慈,修己达人,永葆仁心;二是“义”,即义气,长存浩然之气;三是“智”,即智慧,知人自知;四是“勇”,即勇敢,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五是“洁”,即洁净,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4]31。我校依据学校地理位置,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玉”的美好寓意,提炼了“养正毓德、璞玉生辉”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确定以“润石成玉”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五个层面全面构建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端正心性及行为,把璞石般的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勇于追求梦想、拥有家乡情怀的如玉君子[5],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办学理念,构建“润石成玉”精神文化内核

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往往与其办学理念紧密相通。基于对学校地理特点、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的深入挖掘与清晰认识,我校确定建设“润石成玉”的学校文化品牌,对“养成毓德、璞玉生辉”这一理念进行深入挖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玉代表高洁、纯净、坚韧和美好,而未经雕琢的璞玉象征着潜在的无限可能。每一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力和价值,就如同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学校只有对其精心雕琢和耐心磨砺,才能使其真正温润有光、熠熠生辉。“润石成玉”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了我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基于这一理念,我校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育人目标以及“一训三风”等精神文化内核,并对此进行了深度阐述和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我校邀请本校毕业生黄圣涵作曲,教师陆锡学作词,创作了南宁市第十中学校歌《润方行》,歌曲积极向上,意蕴深远,契合了特色文化主题;同时,邀请艾小迪老师设计校徽,使“润石成玉”精神文化有了具象体现。我校还组织师生编写《“润石成玉”教师手册》《“润石成玉”学生手册》,并利用晨会、班会等宣讲校园文化主题;组织校史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校歌比赛等活动,开发一系列校园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使“润石成玉”特色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润石成玉”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为直观外在的展现,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在推进“润石成玉”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将物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一环,致力打造与办学理念相契合、充满个性特色的校园环境。围绕“润石成玉”这一主题,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致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如我校星光校区内构建的“三园一长廊”,即儒园、翠园、植园以及文化长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儒园中,孔子雕像及杏坛讲学、韦编三绝、孔子问礼等雕塑栩栩如生,既彰显了国学的魅力,又与我校“明德尚礼、自强不息”的校风相得益彰;植园则巧妙融合了自然元素与文化寓意,假山流水以及鵝卵石铺就的河底,象征着水润“璞玉”的育人理念。此外,主教学楼群包含了润行楼、润智楼、润艺楼、润德楼和润馨楼,其命名与校园文化主题相呼应,体现了环境与理念的完美融合。

我校上津校区同样不乏亮点:润石广场宽敞明亮;润心书吧静谧雅致;润心园绿树成荫;润石路曲径通幽等。这些景观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在无形中传递着“润石成玉”的文化精髓。而主楼群中拾玉楼、琢玉楼、鸣玉楼等的命名同样别具匠心,凸显了校园文化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上津校区实现了“智慧校园”全覆盖,智能化管理渗透到学生考勤、图书借阅、就餐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这样的校园环境,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皆成为传递“润石成玉”文化精神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如玉君子。

三、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完善“润石成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润石成玉”理念指导下,我校积极推进制度文化建设,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提高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度,真正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爱,凸显了“制度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关爱”的理念。为科学构建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我校整体规划、分线管理、分块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学校注重规范化办学,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中,我校注重将“润石成玉”理念融入各项制度之中。例如,《南宁市第十中学年度考核细则自评表》的制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南宁市第十中学家访制度》的制订,旨在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南宁市第十中学教学常规制度》的制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宁市第十中学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的制订,则着重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与健康等。此外,学校逐步完善了党群工作、行政工作、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类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这些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通过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逐步实现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办学,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润石成玉”理念的融入,使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德育特色,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构建课程体系,拓展“润石成玉”课程文化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校应自身强化课程实施中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基于此,我校结合“润石成玉”校园文化主题,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润玉”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润玉”课程体系所蕴含的自我超越精神,激励着学生勇于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我校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确定了“勇于超越,成就自我”的校训。

我校“润玉”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路径紧密围绕“润石成玉”理念,借助自然界中白云岩演变为和田玉的过程,将课程体系划分为“沉积—蚀变—成玉”三个阶段。这一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润石成玉”的核心理念,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教育规律。通过“润玉”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我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如结合国家课程,从“润德”和“润行”两大方面,打造“尚礼”“立志”“慎行”“习艺”“启智”五个系列课程,全面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校本课程教学资源。我校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共开设了60多门校本选修课;制订了《南宁十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对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评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我校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深化“润石成玉”文化的内涵探索,我校着力打造“信·实”特色课堂,旨在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保障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构建“信·实”特色课堂过程中,我校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在星光校区初中部组织各学科备课组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中考样卷》,确保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我校还制订了具体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形成预习和自主发现问题的习惯,如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我校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实地研究等学习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深度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实”特色课堂是我校“润石成玉”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构建“润石成玉”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力保障。它以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完善集体备课、客观评价、小组合作和实地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一课堂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仅提升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校进一步推进“润石成玉”课程文化内涵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搭建“1412”德育体系,践行“润石成玉”行为文化

为深入探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搭建校园活动平台,不断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我校紧密结合校情和学情,构建了“1412”德育体系。“1412”德育体系的“1”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4”是指以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和团队文化“4”个方面为抓手,“12”是指“4”个方面又分别从三个角度设计及建设,从而搭建“12”条实施路径。“1412”德育体系可以使师生在多维行为中体会和践行“润石成玉”的文化内涵(如图3所示)。

德育文化建设方面,我校注重从“润实”文化、“润德”文化和“润行”文化三个角度进行规划。如教师方面,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师垂范氛围;同时,在尚礼教育和立志教育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我校强调实践育人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评价中提升。课程文化建设方面,我校设计了“拾玉”“琢玉”和“鸣玉”等三个层次的课程。这些课程紧密围绕学生在入学阶段、常规教育、稳定发展和冲刺奋进等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我校从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和班级特色品牌建设三个维度进行打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体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班级特点打造特色班级,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文化建设方面,我校整合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三个方面的力量,通过规范管理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实现自我提升和自主发展。

“1412”德育体系是我校“润石成玉”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和实践,为培养学生成为如玉君子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这一体系的实施,我校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为充分利用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师生的潜力,我校通过“润石成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学校实现优质发展。今后,我校将继续推进“润石成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EB/OL].(2006-04-27)[2008-04-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0604/t20060427_8192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9/t20200923_490107.html.

[3]赵静静.海口市乡村L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个案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2.

[4]郭亚菊.以“玉”文化涵养师生[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12):31-32.

[5]莫俊,陈媚,周宗英,等.好学校办到了家门口点亮更多孩子多彩梦想[N].南宁日报,2020-09-03(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规划“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润石成玉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以南宁市第十中学为例”(2021ZJY209)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