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24蓝小曼

高考·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蓝小曼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以美育人的要求,课程改革成为必然趋势。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其整体性和逻辑性特点能够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开展教学,制订教学计划和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文章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旨在增强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以及文化理解,切实提高大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核心素养体现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优化活动设计,以大概念、大任务为引领,将单元目标贯穿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乐理知识和音乐文化的理解,彰显大单元教学对发展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一、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戚勒便提出了“单元”的概念[1]。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教材在编写时将课程内容以“章”“节”的方式进行划分。但从本质上说,“单元”与“章”和“节”并不完全一致,“单元”是由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构成的,不是普通的划分,而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部分教师认为“大单元”就是多个单元的整合,这一想法并没有掌握“大单元”的核心本质,它在知识储备方面可能与普通的单元相同,区别在于教学目的更加突出。以高中音乐学科为例,大单元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既要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又要增强其审美意识,对音乐文化形成全新的情感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通常将音乐教学看作一個整体,从宏观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保证每一个课时都有对应的目标,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但又相对独立。

(二)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1.积极落实课程标准

在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以此保证大单元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教师在安排课堂流程时要以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为中心,且落实课程标准,保证教学整个流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在进行规划时要重点参考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教学内容必须符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不能让过于复杂的任务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合理把控教学难度即可;第二,教师要深入挖掘不同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所收获;第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摸索音乐学习方法,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而言,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感知的内化提升其感情能力,通过艺术表现增强其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其创新思维,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任务,单元划分以及各个课节的安排都要以此为标准,在实践中不能偏离目标,以科学的方式展开教学,从根本上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要先行明确大单元主题的核心内涵,以学生的基本学情为参考,合理划分各个课节,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完善艺术表现,促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突出音乐概念,设计单元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认真研读高中音乐教材,理清它的编写思路,便于划分单元内容,发挥出教材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注重大概念在单元中的统领作用,在教材的辅助下创新教育理念,由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变为发展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可以说,教材内容为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大概念的学习,仅凭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安排与设计,在把握单元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了解。简单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中提供的章、节为基础,整合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序列,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方向,鉴赏课只是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还应加入适当的先导课、活动课等课型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构建高质量的高中音乐课堂[2]。

以人音版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为例,这是本模块的起始课,教材中提及的音乐要素等内容是对中小学时期所学音乐知识的总结与提升,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过渡。可见,这一单元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音乐的形式要素展开设计,带领学生聆听《一杯美酒》《轻骑兵序曲》《母亲教我的歌》《流浪者之歌》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歌曲的主题以及作者想要传递的深层次情感。以聆听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为框架,结合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形成立体的教学形态,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听课体验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点弘扬民族音乐,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素材,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艺术追求,在单元大概念的指引下完善单元教学设计。

(二)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努力方向,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首先,教师要通过沟通、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利用导学案检测他们的预习情况,根据掌握的信息预测大单元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单元结构,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及其中包含的乐理知识,对课程内容作出详细划分。最后,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课程标准对大单元教学提出的要求、学生的综合性表现、音乐教学质量的相关要求等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围绕着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切实提高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人音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放歌祖国》为例,本单元包含四首不同风格、形式、体裁的爱国主题歌曲,要求学生从感受独唱歌曲的个性表达到合唱歌曲的审美意蕴,从鉴赏抒情歌曲到颂歌体裁的对比,从片段的学唱到整个作品的排演表达,以此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探究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确定了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审美感知。欣赏独唱歌曲《我爱这土地》《啊,中国的土地》,了解美声的特点和分类,感受此种唱法中的美;学习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的区别,充分体验合唱艺术之类。2.艺术表现。运用正确的发声方式学唱二声部作品《我的我的祖国》,融入个人真实情感,有感情地表达歌曲内涵,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文化理解。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成果产生热爱之情,自主探究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实现爱国情感的培养。

(三)制订学习任务,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1.感知理解,增强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美,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抽象思维逐渐转变为形象思维,更好地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3]。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语言描述、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作品的鉴赏中,对单元主题形成初步了解。另外,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认真梳理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对某种风格或体裁的音乐作品形成独特见解,准确把握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逐渐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鉴赏音乐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对大单元教学中的重点作品形成全新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内涵,结合现有的知识储备展开深入研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推动感知能力的提高。

以人音版高一必修四第一单元《走进音乐创编》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作品常见的体裁有哪些?歌曲是先有词再谱曲?还是先有曲再填词?以此引出本单元主题。接着,教师介绍歌曲创编的主要形式,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送別》和《满江红》在歌词与曲调上的区别,总结出《送别》是在美国作家奥德威创作的旋律上填词而来,歌词与旋律完美匹配。接着,教师继续介绍重新编曲和原创音乐的概念,使学生知道“编”是改编,“创”是原创,音乐编创包含了改编与原创。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尝试用重新编曲的形式改编《送别》和《小草》。大家必须掌握这两首歌的核心主题,用改变拍子的手法进行改编,或者用三拍子、布鲁斯的律动等方式改编为民谣风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改编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起到增强音乐情感体验的作用。

2.问题驱动,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在制订大单元教学的具体任务时,要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为目的,使他们对不同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形成深刻认知,助力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4]。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现有的音乐知识进行思考,在知识迁移中总结出正确答案。具体而言,教师明确大单元主题和音乐作品的内涵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与文化相关的互动问题,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内化知识,从中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留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他们的反馈提供适当的修改意见,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对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达到理想的大单元教学效果。

以人音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为例,教师利用中央民乐团演奏的《瑶族舞曲》引出单元主题,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乐器?运用了怎样的演奏形式?使他们对本课所学内容形成初步了解。而后,教师介绍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出示相关课件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图文信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管乐部乐曲《百鸟朝凤》中出现了哪些乐器?有着怎样的音色?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经过交流与讨论得出唢呐、曲笛等答案,并能熟练分辨它们的音色。接着,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设备随机展现吹、拉、弹、唱四个声部所出现乐器的音色,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以此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力。与此同时,在不同类型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民族乐器形成全新认知,尽情享受民族乐器带来的美,有效培养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对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四)注重课程评价,提升单元教学实效

评价是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5]。考虑到音乐学科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表现性活动的反馈,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对他们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持续性评价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有效方式,教师不应局限于鉴赏课考核成果或是学生在某次结课考试时的一次表现,而是认真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包括独立思考情况、课上互动情况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做出综合性判断,以此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对此,教师可以制订详细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和考试成果进行评估,充分掌握他们的薄弱点,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在针对性改进中提高大单元教学质量,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以人音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合唱的音准》为例,教学重难点在于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高质量地完成合唱任务。对此,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而是包含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情况,是否遵守纪律、是否认真与同伴讨论、是否认真听讲等都是评价的参考因素。如此一来,即便课上表现优异却因为紧张没有在合唱中发挥出自己实力的学生,也不会得到教师的批评,反而会与他一同分析问题所在,总结出该生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此外,完成合唱后,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点评的方式分析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提出音乐作品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就是对某个演唱技巧存在的疑问,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体现出大单元教学中完善课程评价对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目标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知识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以大单元教学计划为切入点,聚焦音乐核心素养设定课程目标,参考学生的基本学情组织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也在无形中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实现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菀青,许锋华.高中音乐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意蕴、框架构建及其运用[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2):9-12.

[2]韩忠岭,张妙言.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10):36-42.

[3]邱爱勤.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民歌”大单元为例[J].教师,2022(27):69-71.

[4]张胤.基于大单元理念的高中音乐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4):10-17.

[5]王文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以“中国民歌”大单元教学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3):93-101.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