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4-05-24刘莉瑛
刘莉瑛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组成的文章,要想读懂它,必须正确理解文言文词语的表达含义、实际用法。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文言文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加强对文言文教学分析的意义,而后分析了文言文教学现状,最后以言文并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创新方法,唤醒学生探究欲望;加强学法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实践措施
文言文课堂效率一直低下的原因是教学不得方法,很多教师依然在采取讲述的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少了自我探究与思考的机会,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为此,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加强对文言文教学分析的意义
关于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但效果甚微。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方法不合理等,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成了教学的一大难点,所以文章在开展本篇课题研究之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当下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此验证提升文言文教学对策是否可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特点,同时提出了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文言文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试图通过文言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并在深入分析中探寻到语言背后折射的思想情感。所以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验证,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虽然新课标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但是总体目标与建议并未细化[2]。所以,本课题在全面解读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将总体目标细化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实践价值。最后,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可以推动文言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偏好灌输式教学。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重,在预习中从不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以记录教师的要求为主,很少开展自我思考。而且在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中,部分时间放在了字词解释、文章大意疏通上,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毫无乐趣,更无法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3]。另外,文言文教学目标空泛。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教学目标,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目标要么让自己难以企及,要么太简单,无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到底掌握了什么,忽视了什么,最终一无所成。
第二,学生学习方面。因学生未能养成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读懂。同样文言文词句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需要排除各种困难才能弄懂文章。在这样艰难的学习中,如若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升[4]。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学生讨厌文言文,而且态度不端正,还有部分学生未能形成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全程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我的主观思想,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文言文自身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先秦时期形成的文言文因晦涩难懂,与大家日常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加上文言文词汇、语音、语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语言障碍成了阻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作用。但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向学生灌输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弱化了文言文的育人价值。为此,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讨论了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言文并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1.文化熏陶法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传递、创造的过程。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文言文课堂中,教师要跳出它本身的限制,挖掘文言文背后的背景、文风,这样学生体会到的不再是某个词具体的含义,而是整体的内容。例如,在《庖丁解牛》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分析本篇文章的含义,更要通过渗透庄子的思想,让学生在对庖丁解牛的整个过程的分析中,提炼出文本的主旨,这是与文本共生同时超出文本外的文化知识,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会让学生从字词的分析中走出来,真正感受文言文蕴含的精神和魅力[5]。
2.指导迁移法
对高中生来讲,最直接的文言文学习价值为“为我所用”。而前期的调查问卷就已经显示,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文言文的价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對学生生活指导的作用。文言文是古代表达观点的一种书面语言,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社会生产,而且当下我们常用的俗语也多出自文言文,通过引导学生探寻俗语的出处,可以让学生恰当应用这些词语。如在学习了《劝学》一课后,学生可以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等俗语的含义,并能够在自己的作文或者日常生活表达中不再出错。阅读文言文,将其根基打牢,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来,可以让自己的文章雅致,富有深意。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写作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实用价值。
3.问题激趣法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提出一个主要的问题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一方法在现代文教学中常用,文言文中却鲜少。一旦将这种方法应用其中,不仅突破了文言文字词串讲的束缚,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高中生对字词串讲的模式兴致欠缺,此时如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完全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
这一方法的合理应用,需要教师注意如下两点:第一,问题设计要合理,不仅要符合教学环节同时又要学生通过跳一跳才能解决。第二,问题或者问题组的设计,要具有逻辑关系,后面问题具有深化的作用。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便可以先后提出问题: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许”,如何理解?从“夜缒而出”,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每一次的思考与正确的回答,都是基于文本做出的理解,在学生的思考中不仅把握了文本大意,同时理解了全篇。
(二)创新方法,唤醒学生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展开想象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效率[6]。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直观、具体的形象,多媒体以图文、动画的优势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观情境的创设不仅给学生视听的体验,同时它的直观性激活了课堂氛围,保证了教学效率。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只有产生疑问,才能真正地深入其中。以往的文言文课堂,以教师提问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被动地思考,无法真正地带入文本中,同样这会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的引入则可以很好地优化这一问题,利用这一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师说》这篇文章学习中,教师课前就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解读文章,标记出疑难杂处”。在课堂授课中,大量的时间都是对学生疑难问题的讨论。第一,利用课件展示学习提示,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真正地进入文本中来。在阅读文本后,学生陆续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文本中的哪些语言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文本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等,全程是学生学习、提问,其他的学生参与抢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尽显,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思维。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深化了理解。第二,创设合作情境。网络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师生角色发生着改变,课堂互动也在不断加强。不仅如此,创造合作学习环境,还能激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在文言文新课教授之前,教师将教学疑难问题呈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自选题目并开展分组,然后借助网络开展在线讨论,最终得出答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每个小组都积极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听并提出问题,对于质疑让本组成员给予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课堂,做好资料的补充。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新颖的,而且适合自觉性高的高中生。尽管网络信息复杂多变,但教师只要合理运用其有利的一面,创设符合文本与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就可以将传统课堂难以表达的信息直观化地展现出来,有效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开展分层教学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个性差异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设置分层目标。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切勿抱有同样的期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相应的目标,采取分层递进的方式设定目标,学生可以在实现目标后获得成就感,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自己当下的水平,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兰亭集序》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在分析新课标、学生当下情况的基础上设定总目标、分目标。总目标:品析作者笔下的景物,体会作者的生命思考。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目标:一是阅读文本,总结文本风景、人物特点,二是理解文本,说出作者心情起伏及其原因,三是作者心情起伏原因与他的人生观存在怎样的关联。在目标的层层递进下,不仅兼顾了班内所有的学生,同时每一个问题都是下一个问题的基础,最终指向总目标。
第二,开展分层训练。学生的水平不同,接受的文言文学习难度会体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若采取一个标准,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中等生原地徘徊,优秀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不仅要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同时看到他们的差异。例如,在《逍遥游》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就要分层进行:熟练掌握字词句的含义,作者的背景;总结文本的主题思想,分析文本虚词和特殊语句;结合本篇文章以及自己探寻到的庄子资料,分析它的特点,然后总结它的主张与思想。上述的作业是递进的,前两个是必做题,最后一个为选做题,留给有余力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布置不仅推动着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提升,同时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促使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在网络时代,学生借助网络的机会也在逐渐地增多。必须承认,网络以绝对的优势吸引着学生。教师只有抓住网络的优势,将其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提升它辅助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如针对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布置在线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发布的导学案的指导下开展预习,对于学习中不懂的点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提前了解学习的要点。如本校语文教师联合信息技术教师开发了文言文学习软件,这一软件内收纳了高中教材的所有文言文课文,学生开始一篇新文章学习之前,就会借助这一软件开展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后台运行了解学生的预习任务,而后制订合理的课堂策略。如学生登录账号后,就会出现题解、作者、字词、解析、形象、特色、拓展的页面,学生只需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点,点击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了解关于本篇文章的信息。在这样的学习空间内,学生不仅可以留下自己的疑惑点,与其他同伴交流,还能在拓展类题目中,实现与教师、其他学生的远程交流。
2.基于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长期应试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法,所以在课堂上自我探究的意识薄弱。经历了基础阶段的学习,高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思维导图便是很好的一个方法。例如,在《劝学》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找出本篇文章的常用的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这样关于本篇文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就系统地展现了出来。除了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篇文章表达形式,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如通過阅读明确文本的中心论点,在第二层级写出分论点,在第三层次写出三个分论点相对应的论述,这样整篇文章的架构就清晰地展现了出来。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了个体的文言文知识网络,更关键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探究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文言文学习以大纲、新课标要求为主,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理论知识的理解,忽视了课外拓展。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基于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新文言文教学课堂的研究刻不容缓,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热情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根据文言文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做出引导,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好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还能承接优秀的民族思想。针对当下文言文教学的不足,教师要加强反思并积极地优化教学,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古今文化碰撞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龚尧.关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语文课内外,2022(22):160-162.
[2]汪建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22):56-57.
[3]刘晓玫.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5):52-54.
[4]袁光.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一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36):122-125.
[5]车思超.“双新”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语文,2022(29):16-18.
[6]李霞.“因声求义”与中学语文通假字教学[J].语文教学研究,2021(7):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