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道艺术的创作与创新
2024-05-24蔡荣章
蔡荣章
原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2022)、茶文化研究所所长(2013-2022)。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網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现任蔡荣章茶道思想研究所所长。著有茶道八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现代茶道思想、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等书。
艺术,诸如茶道艺术、音乐、绘画、文学,最重视的是创作,如果不是创作,几乎不被视为艺术作品。所谓创作,就是第一次做它,即使已经使用这套茶具冲泡同一款茶叶干百次,但是仍然像第一次冲泡它一样地重新来过,在外人看来,还有点生疏的样子(艺术上常称的“拙趣”,就是这个样子以及这个样子呈现出来的作品)。这样子呈现一件艺术,虽然看来还是老样子,但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比起只是重复先前的动作,非常熟练地呈现每一步骤,说是已经烂熟于心,这种熟练的重复让人嚼之乏味。
艺术,包括茶道艺术,每次的泡茶、奉茶,每次成就的茶汤,都是要创作的。泡茶的动作不容易每次翻新,但是每次都要有重新开始的心态,奉茶更是如此,即使奉茶给父母、给老朋友,这样得出来的茶汤才是新鲜的,才是朝气蓬勃的。艺术也讲究“创新”,那是要与先前的作品大不相同才行,凡是与古人、别人、自己,有60%以上的相同之处,都不被称为创新。如果所呈现的已经有60%以上可以在古人在别人身上找到,别人还会问:你的作品在哪里?如果一再重复自己的作品,别人就会认定你是创新能力不强的人。
模仿、复制别人的作品,除了是学习、传递的功能外,是谈不上创作与创新的,我们学习日本、韩国、英国等的茶道,为的是借鉴他们已有的成绩作为丰富自己的茶道内涵,这必须经过消化,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肌肉与血液,否则就只是模仿与复制。我们照样可以从别人的绘画、音乐、文学等作品中吸取养分,然后转化成创作、创新的能量。
别人画水墨画、画油画,我们也画水墨画、画油画,这不是模仿与复制,只是利用了相同的工具,同样的工具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桌椅,同样的工具可以耕作出很多不同的作物。别人用小型壶泡茶,我也用小型壶泡茶,别人用小壶茶法泡茶,我也用小壶茶法泡茶,并不妨碍我的茶道艺术创作与茶道艺术创新。别人举办无我茶会,我也举办无我茶会,也不影响我的茶道艺术创作,除非你的目的是在创造另一种茶会形式,才需要舍弃无我茶会而从事另一种茶会型制的创新。
在无我茶会的“工具”下,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自己的茶道艺术创作与茶道艺术创新,在抽签决定座位、单边奉茶、茶具自备、茶叶自备、不设指挥与司仪、席间不语、喝别人的茶也喝自己的茶等特殊做法与精神之下,是让与会者在无任何障碍的情况之下从事茶道艺术的创作与创新的。上面所说的人家画水墨画我也画水墨画,别人弹钢琴我也弹钢琴,别人进行小壶茶法的泡茶我也进行小壶茶法的泡茶,这些都是所谓的“照着做”,依然可以在照着做的前提之下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创新。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是在“纯茶道”的工具下,任由茶道艺术家挥洒他的创作与创新,在宁静的空间、在没有其他艺术项目的干扰之下、在没有泡茶者言语的牵引下,茶道艺术更可在这样的空间里尽情发挥。
创作、创新是茶道等艺术需要的呈现方式,它不是模仿,也不是复制,照着既有的茶道形式去做,也不是模仿、也不是复制,创作与创新仍然可以在那样的空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