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研究

2024-05-22韦永军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建设

[摘 要]虚拟教研室是“智能+”时代对高职院校怎样建好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如何更好协同、共建、共享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是依托信息技术创新的职业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形态。现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应用管理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实际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现状分析,并以此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建议,旨在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积极顺应社会创新发展趋势,努力依托信息技术打造虚拟教研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取得了成效,但实际管理中由于部分资源的缺乏导致虚拟教研室价值未能全面发挥出来。实践证明,促进虚拟教研室价值全面发挥,需要进一步探索优质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认定机制、着力建设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与评价和优胜劣汰机制、探索公益与商业相结合模式。整体而言,虚拟教研室为教育数字化的发生、发展和深化提供适宜的创新乐园,数字化是“新工具”,应用教育教学的一线实践需求引领数字化发展,但在运用“新工具”时还需明晰“数字化限度”,不断推进学科协作,在精准协作、统筹资源、交流共享基础上,让虚拟教研室价值得以全面发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现状

(一)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价值的有效发挥则是配备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正是在这一理念下,现今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的教师队伍建设中从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回归本质,通过创新培训方式、网络教研、送教外出培训、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依托载体平台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提高“虚拟教研室”的可操作性,积极探索跨区域、跨专业、跨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快虚拟教研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以数字化推进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新生态

构建。

(二)运行模式在不断优化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管理中,不断优化实际运行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进行的重要探索,在实际推进中切实应将课程讲述与社会市场发展相结合,紧紧将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有效连接在一起。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以“计算机:问题求解基础”课程建设为例,分享了“计算思维+新技术赋能”的课程建设思路与路径,提出要以建设一流课程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设计。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合作研究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为了全面发挥在学生创新创业中价值的发挥,教师队伍需要积极组织跨专业教学工作落实,探讨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加强资源构建,包括数字化慕课资源、试题资源等,并加强实践培训和操作开展,在多方面教学资源的提供下,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管理模式在不断完善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实际促使价值全面发挥,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虚拟教研室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由不同院校、不同学科或专业教师动态组织,联合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共同

体[1]。此种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重点在于链接社会市场资源,让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虚拟教研室传递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让“技术+专业+创新”的价值全面发挥。

整体而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结合的关键,有利于探索教研新形态、建设教学发展共同体、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高职院校发展底部支撑,对于促使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存在不足

(一)管理工作和评估工作存在脱节现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与评估工作实现有效结合,以此才能及时发现虚拟教研室应用過程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真正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但实际调查中发现管理工作和评估工作存在不同程度脱节现象,以此导致虚拟教研室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容易被堆积,产生较大的隐患,对虚拟教研室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课程打造存在一定的缺陷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中,虚拟教研室价值的全面发挥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立足“双创理念”打造优质课程。但在实际落实中部分高职院校在针对虚拟教研室管理中过度注重结果管理,忽视了中间价值的开发和应用。其中在优质课程打造中存在很大缺陷。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欠缺、在优质慕课打造中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以此凭借虚拟教研室传递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存在很大不足,必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落实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学方式应用存在单一性

虚拟教研室价值的发挥需要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实际运行中,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方式应用存在单一性,未能实现多个方面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导致单一化教学方式妨碍了虚拟教研室价值的发挥。如某校将虚拟教研室应用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中,积极采用知识图谱的教学方式,极大帮助学生理清了各个知识脉络之间的关系,对创新创业构建了大概念,实现了大概念教学,切实提高了实际教学效率。可见,为了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的应用价值,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创新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则未能做到这一点。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优化建议

(一)优化管理评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评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对虚拟教研室开展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阶段的特点,比如,可围绕虚拟教研室的前期基础、过程投入、阶段成果和长期产出等不同阶段展开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改进虚拟教研室管理和应用方式,在虚拟教研室价值全面发挥基础上,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

首先,明确评价目标。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中,明确评价目标,切实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实际落实中以目标发挥引导作用,多阶段、多层面、多维度地评价,切实保障虚拟教研室的有效运行、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質量。

其次,更新评价理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以先进的评价管理不断促使管理模式创新。在实际落实中,强化成果导向,可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秉承着“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虚拟教研室评价应更加关注教研教学的实际成果,强调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运行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实质性提升作用。

第三,明确评价思路。在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评估工作全面改进中,管理人员切实需要不断优化评价模式,明确评价思路。如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PDCA循环展开,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分步骤开始评估和分析。无论是何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严格按照步骤评估分析,汇总问题,及时改进,以此不断提升管理价值[2]。

最后,优化评价手段。一方面,不仅要对虚拟教研室的人员、平台、资源、活动、成果及制度等多要素进行全方位评价,确保要素间的一致性,而且要注重对虚拟教研室从建设到应用、升级、迭代、创新发展等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虚拟教研室的运行质量。另一方面,采用人评和机评两种手段,采用主观价值判断和机器辅助评价的方法提高效率[3]。

(二)打造优质课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管理中,要不断打造优质课程,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就实际而言,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基层双创教学工作,发挥虚拟教研室的开放性、积累性、动态性、共建共享的特点。双创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依托信息技术打造的慕课课程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与其他课程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专业、跨界的交叉融合特点。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跨校跨专业组建虚拟教研室,集中来自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院和企业界的师资的集体智慧,打破边界,跨界研讨,整合多方资源,合作开发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覆盖,以此实现共建共享[4]。

例如,S职业院校为了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的价值,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以“面向全体,贯穿全过程,分层分类施教”为核心理念,根据学科分类共开设12门“创新创业基础”,覆盖该校2022级4700余名学生,授课教师14位,课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内容设计、案例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需要大量沟通协调工作。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学院牵头组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探索跨专业跨学院、“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新范式,为打造该校高水平双创教研团队、课程建设以及“互联网+”大赛等方面培育一批教研与实践成果打下良好基础[5]。实践证明,今后依托虚拟教研室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中,应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课研讨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依托信息技术建设双创虚拟教研室,对于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优化配置、示范推广和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为了促使虚拟教研室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中得以全面发挥,切实需要创新考核方式,以考核评估激励学生,改进虚拟教研室应用过程,提升应用价值。

一方面,教师充分运用了游戏法、图示法、头脑风暴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通过虚拟教研室落实创新创业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能喝几罐可乐”的游戏,激发课堂兴趣,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怎样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挖掘创业机会[6]。同时,通过举例创意性设计,对创业与创新进行了深度解读,培养学生利用反向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产生创意”和“寻找你的创业机会”进行头脑风暴,引导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分享小组讨论结果,以此在调动教师充分思考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提出深刻见解。

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创新创业教研考核方式。教师有效根据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表现的精神、思想和心理状况,通过采用分阶段、通关、积分的考核方式,不断优化考核过程,全面推进。课程考核以创意形成、展示真实或虚拟创业过程为主,辅以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引导、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知识学以致用,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创新创业中实效性的提升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这就要求教研室教师能够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理念,通过加强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推动协同打造国际化的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重点提升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在资源库建设基础上,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及时反馈建议,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的科学化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实际探究中发现虚拟教研室的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但实际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优化管理评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打造优质课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等方面改进,在管理理念和评估创新结合基础上,不断强化虚拟教研室应用价值,以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发挥有效促进作用,着力培养高素质、合格的人才

队伍。

参考文献

[1]娄雪,宋姣.项目参与型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1):98-104.

[2]王朋吾,张祥瑞.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智能+”会计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创新与实践[J].商业经济,2023(7):163-165.

[3]王秀梅,马海杰,张一帆.虚拟教研室建设中的“借”与“戒”[J].中国大学教学,2022(10):55-58.

[4]战德臣,聂兰顺,唐德凯,等.虚拟教研室:协同教研新形态[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3):23-31.

[5]田桂瑛.“虚拟教研室”与“传统教研室”的关系探究[J].对外经贸,2023(10):110-113.

[6]张双志.虚拟教研室:数字时代教研知识的共同生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7):155-160.

作者简介:韦永军(1983— ),男,汉族,广西容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ZJY269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