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之有法学之有得

2024-05-22韩宏莲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51期
关键词:父与子父爱笔者

韩宏莲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感悟到:语文教学必须为语言运用与实践而服务。这就需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一科学系统的教学过程,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简言之,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实践“怎么写”,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这是语文教学从有效向高效转变的重要途径。

概览整个教学过程,既存在以文字内容为表的显性知识,又有文章主题和内涵为里的隐性知识。如果教师将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字词释义、句段分析、讲解文章结构等方面,在显性知识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即只注重“得言”“得法”,而对课文的精神要义挖掘不深,乃至对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课外视野拓展不足,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对课文有较深入的掌握和认识,就会导致教学效果浮于表面,难以达到“得能”“得德”,难以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形成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所以说,如果教师只在教课文上下功夫,淡化了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学后又缺乏深层而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不能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就会显得有些盲目,始终没有质的突破。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也就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核心。语文教学不但要围绕“五得”(得意、得言、得法、得能、得德),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实践感悟和现实的教学思想相结合。下面就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是怎样实践这一理论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篇幅较长,相对于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时间方面略显紧张,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结合日常与学生教学中的实际,决定以“抓住一线,突破两点,达到一得”作为本篇课文解析思路。中心线就是父与子始终坚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全文围绕此线展开,这个信念支撑着父与子的精神,贯穿故事始终,客观上为作者升华主题、表达情感打下基础。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个两个突破点是研习本篇课文的着力点。以两个“了不起”作为抓手,带出本文背后蕴含的丰富感情和打动人心的精神。“一得”就是“得德”,毫无疑问,本文通过描述地震这一天灾发生时的绝望处境中父与子的心理和行为,凸显出父爱如山与父子情深,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据此,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组织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往往是由教师为主体,而现今的课堂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给学生一定范围的自主学习空间,会更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要给课堂增加趣味性,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环节中。小学语文课程是比较贴近生活和实际的,与学生们的日常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把控课堂节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感心里所想,识外物所显。所以,笔者以朗读为本堂课的切入点,通过朗读揭开本文的面纱,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得意”。

二、深入情境,精读感受。一线串珠,把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删繁就简,引领学生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笔者在教学中特意设计“小练笔” “说话”等多个教学环节,听说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得言” “得法”的同时兼可“得能”。此外,笔者还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选取了汶川地震中的三个感人镜头。音乐的烘托,再加上教师深情的讲解,让父爱这一情感充分爆发出来,由此父爱推广到彼父爱,并渐次推广到所有父爱,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可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得德”的效果。

三、美读感悟,拓展延伸。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應更着重于“培养人”的本质意义。人情之美以文学作品作为载体表现出来,需要我们不断阅读、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应该让人文关怀渗透到教书育人中,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笔者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孟郊的诗作《游子吟》,还有我自己写的《父爱如山》《再说父亲》。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阿曼达父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爱,是外显的爱;《背影》中的父爱,《游子吟》中的母爱是饱含深情的爱,无微不至的爱。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以往学习过的相关课文之间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人世间这一伟大的亲情。在深度把握文章主旨后提议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父母亲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先小组分享再全班交流,并安排学生在课外写下来。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心便是课课有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学有所得。“得能”“得德”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中的事物有足够的想象力,对未知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激情、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以及永不停息的精神探求、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性的思维。最终,教师不但是出色的“经师”,更会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人师”,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优秀传承者。

猜你喜欢

父与子父爱笔者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与子
老师,别走……
父爱如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有趣的父与子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