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形式分类及成因分析

2024-05-22戴丽莉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成因分析躺平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躺平”一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躺平”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变化,主要成因包括“习得性无助”、利己主义观念、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等主体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等环体因素以及网络媒体发展、外来不良文化思潮影响等介体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形式分类和主要成因,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拒绝躺平、勇挑重担,助推大学生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教育支撑。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躺平”;形式分类;成因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网络媒体以及青年亚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多重作用下,“躺平”“丧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一时,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佛系思想、奋斗意识淡薄、“躺平”心理等问题。

一、“躺平”的语义内涵

2021年5月,《躺平即是正义》文章横空出世,声称低消费、慢节奏的生活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一种方式,向人们阐述了无欲无求、消极避世的生活理念,激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1]。2021年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排在第七位的是“躺平”。

“躺平”的原意是描述某个人躺下身体背靠床面或地面,引申为休息之意[2]。成为网络流行用语后,多用指代青年人在面对社会现实困境或激烈竞争时,降低欲望,从锐意进取、努力拼搏转化为主动放弃、顺其自然,选择不抵抗、不参与竞争,对环境顺从、对困难妥协,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一种消极逃避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状态。

二、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形式分类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梁国越通过对某高职院校1963名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被调查学生中有22.42%学生对于“躺平”现象持赞同态度[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胡锐军对1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2700余名大学生开展调研,发现一种以得过且过、顺其自然、不思进取、颓废放弃等为价值取向的“躺平”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初现端倪且有蔓延增长之势[4]。西南大学彭均、于涛对全国23所高校的9305名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样本中87.87%的学生存在“躺平”行为,3.13%的学生选择“直接躺平”[5]。

基于系统地梳理学者研究数据,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概括出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奈式躺平”“从众式躺平”“主动选择式躺平”“自嘲式躺平”等几类。

(一)“无奈式躺平”

“无奈式躺平”也可理解为“被动式躺平”[6],是指大学生个体面对现实困境时,努力后却看不到希望,未能達到自己的预期,感觉再努力也无意义,丧失奋斗激情、放弃抗争,随后迫不得已降低自身欲望的一种无奈之举,呈现出消极被动的反应。

(二)“从众式躺平”

“从众式躺平”是指大学生个体从众心理较强,当他们受到所处环境或周围群体的影响之后,未经过理性判断思考,仅因想与周围大众保持一致而选择的“躺平”,并非他们对“躺平”现象的认同。“从众式躺平”具有盲目性,即“躺平”是为迎合周围的环境或群体而做出的选择。

(三)“主动选择式躺平”

“主动选择式躺平”可理解为“安于现状式躺平”和“逃避式躺平”。其中,“安于现状式躺平”是指大学生个体依赖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或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有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存在“佛系”状态,奋斗劲头不足,不愿再努力拼搏,选择一种简约、平和、质朴的学习生活方式。“逃避式躺平”是指个体面对现实压力或社会竞争时,主动降低追求,降低自身期望值,以不争不抢、无意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来消极

逃避。

(四)“自嘲式躺平”

“自嘲式躺平”是指大学生个体在言语上调侃嘲讽自己“躺平”,表达了放弃的想法,但实则是将“躺平”视为一种宣泄方式和心态调节方式,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在实际行动中没有真正放弃努力,依然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奋斗拼搏。

三、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产生“躺平”心态和行为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碰撞共同促进形成的。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学者们主要从社会外部环境、家庭内部影响、学校教育情况、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出现“躺平”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高校实际工作情况,将当代大学生出现“躺平”行为和心理的主要成因归结为主体因素、环体因素和介体因素等三个方面。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躺平”的主体因素

1.“习得性无助”激发大学生“躺平”心理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蜂音器一响就电击狗。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即使先把笼门打开,只要蜂音器一响,还并未实施电击时,此时狗没有逃走,而是倒在地上开始颤抖呻吟。这种可以主动地躲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就是“习得性无助”。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严峻的考研、就业等竞争形势、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时,缺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容易出现轻言放弃的想法或行为。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后仍未改变现实情况,就会陷入迷茫、怀疑的状态,就会出现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2.利己主义观念形成“选择式躺平”

当代大学生高智商、高学识、高情商,洞悉社会规则,深谙人情世故,将“满足个人欲望、实现个人价值”摆在首位,将未来发展方向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对自身发展规划倾向于务实性。如当代大学生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会进行有选择的逃避,即有利于自身利益,则采取积极行动;若短期无法变现或无明显利益,则选择逃避退缩。部分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更多的是因为社会实践得分有利于评优评奖,而非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自我认知偏差加剧大学生“躺平”心态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躺平”心理受大学生个体内在的精神价值观支配。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又充满恐惧,他们无法精准地进行自我认知,无法科学地规划未来。部分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盲目自大”的现象,对自己有过高的预期,但自身能力又难以匹配预期目标。因此,当付出的努力无法得到认可时,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会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产生怀疑,出现焦虑情绪,产生对无能的抑郁、对失败的恐惧等一系列负面心理。当大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一些大学生就会为了释放情绪压力,向低层次需要回归,选择“躺平”来调整或降低自身的期望值。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躺平”的环体因素

1.社会环境催生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

当代大学生群体生逢盛世,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其选择“躺平”提供了物质保障。一些大学生凭借祖辈、父辈或自己前期积累沉淀的资源优势,选择放慢生活节奏,用轻松舒适的工作生活方式来实现安逸生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家正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要面临学业压力、考研就业压力、感情压力、赡养父母、未来组建家庭等巨大压力,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大学生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影响。部分未形成成熟价值观、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的大学生,在面对同辈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卷”环境时,容易引发内心的迷茫感、焦虑感。一部分大学生努力拼搏,但仍然无法跟上社会转型发展的节奏。当他们遭遇了付出与回报之间不成正比的现实困境,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产生难以胜任的倦怠感和无力感,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使得他们思考奋斗的意义,便无可奈何地选择“顺其自然”的更轻松的方式,认为竞争最合适的抵抗方式是“躺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拼搏奋斗的欲望值本身就比较低,认为竞争在本质上是社会系统内部的消耗,对自身发展并无益处,认为人生就应该“躺平”。

2.家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加深“躺平”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家庭和高校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生活环境。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小孩积极备战高考,经常会用一句话激励“等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存在“上了大学就什么都好”的想法。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把憋了十几年的放纵都发泄出来,认为大学生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玩玩乐乐、享受生活。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同于初、高中的管理制度,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宽松性”,即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在脱离了父母的约束督促后,旷课逃课、违纪违规、通宵打游戏、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考试挂科、补考重修、因恋爱问题影响学业等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无所事事,因疏于自我管理而出现“躺平”行为和心理。

高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塑造精神文明的重要教育阵地,但部分高校仍存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三观”教育和人格培养现象。当大学生“躺平”心理萌芽时,高校因未全面把握学生的成长背景、学业思想心理情况时,未及时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帮助大学生辩证地看待“躺平”现象中的消极因素,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出现“躺平”行为和心理的一项客观因素。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躺平”的介体因素

1.网络媒体发展助推大学生“躺平”热潮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巨大便利与空间,极大地促进了“躺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后”,自幼便接触手机、电脑,使用网络,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躺平文化”在網络空间中传播、发酵,首先影响的就是这些“原住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网络平台缺乏相应的监管,一些非主流媒体秉承“流量至上”的原则,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更具有娱乐价值的信息。如通过发布宣扬“躺平”价值观的文章或视频来博取眼球。当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享受到了短暂的轻松快乐,就容易丧失对“躺平”现象的理性判断,影响了部分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做出错误的人生选择。

网络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界限和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在网络空间,社交有隐蔽强、传播强、互动强等特点,大学生可随意浏览信息、自由发表评论,给予了大学生情绪宣泄和释放的空间。有的大学生因学业、生活等受挫,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发表一些消极的动态。最初虽然只是个人的主观看法,但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传播,收获大批粉丝关注后,激发了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躺平”影响力的扩大。

2.外来不良文化思潮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是以“反主流、反中心、反理性,主张抛弃理想信念,推崇个人自由,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文化思潮。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提出“幸福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欲望”价值观。极端主义是指人们片面地看待事物,通过偏激的方式来解决处理事物。

随着全球化,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极端主义等各种不良文化思潮传入我国,推崇随意放纵,谴责对人性的压抑,主张娱乐至死,并通过微博、抖音、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打破传播壁垒,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当代大学生。

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很难抵御这些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寻找降低压力的突破点,通过降低自身欲望的方式来减缓压力。他们盲目遵从内心深处的召唤,滋生出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把自我感受作为评价真理的主要标准,价值观受到误导。

基于系统地梳理学者研究数据,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有正确的“奋斗”观,希望通过努力拼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经受磨砺、迎接挑战,认为只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才能最终实现自身的理想。而部分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大学生呈现出“躺平”现象。

结束语

因此,通过概括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造成其“躺平”的主要原因,了解到影响大学生“躺平”的主体因素、环体因素和介体因素,有利于聚集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构造“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有利于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拒绝躺平、勇挑重担,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进取心和奋发情、增强大学生的干劲、拼劲和韧劲,助推大学生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晨鹏.“躺平”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21(11):40-43.

[2]王港.“躺平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3.

[3]梁国越,何文美,李林.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躺平现状及治理路向选择:一项来自N高职院校1963名学生的调研分析[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1):94-101.

[4]胡锐军.大学生“躺平”心态的文化根源及其矫治路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56-64.

[5]彭均,于涛.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多维分析:基于对全国2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2):174-181.

[6]吴玲,王乐涵.“奋斗”或“躺平”:新时代大学生的选择与应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2,41(4):43-49.

作者简介:戴丽莉(1989—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ZQ2016067)。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成因分析躺平
不要让“躺平”心态蔓延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