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及实践

2024-05-21张建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4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建筑企业内部审计

张建平

摘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近年来,审计署在持续推进审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不断增强。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与主要工作内容搭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务框架,并以A建设集团构建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践为例,提出决策支持、审计管理、在线作业、内控评价、数据分析及远程协同等6大模块需求,内置审计作业、整改闭环、线索移送、审计档案等25个子系统。积极探索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样本。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新型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也得以快速提升,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已经难以有效满足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型数字化环境以及对业务和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管控需求,这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内部审计数字化逐渐成为建筑企业应对挑战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成为其提高内部审计质效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内部审计数字化不单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变革,它更是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内部审计思维的全面转型。在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实务中,更应当总结实践经验和不足,顺应数字化浪潮,探索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二、内审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运营管理合法合规、低风险、高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在新型信息化管理环境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既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一)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熟,极大协调和便捷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帮助员工从大量烦琐枯燥、效率低下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释放了企业潜在的发展动力。在此情况下,内部审计与新型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实现转型已成为必然,具体体现在:

1.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传统审计挑战的需求。在新型数字化背景下,各种基础数据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数据信息的数量和维度也日渐多样化,此时传统审计思维和方法技术已经无法快速高效地从这些爆炸式的业务数据资源中获取审计证据,实现内部审计的全业务、全流程覆盖,内部审计风险因素日趋上升,探索和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的需要。新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呈现出大量异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信息结构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审计必须做出变革和转型才能准确定位,及时锁定企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予以警示和揭露,实现全过程审计的有效衔接,形成全覆盖的内部审计监督。

3.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是顺应国家内部审计工作新发展的需求。2018年审计署在《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業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积极采用数字化审计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和价值性的新要求,国家政策的宏观层面也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二)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

从内外部需求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而从可行性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当前较为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运营管理中实践时间较长,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内部监督作用,从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为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转型思路和转型方向支撑。

2. 目前既有的整体信息化环境和软硬件设备能够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较强的技术环境支持。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形成了新型的信息化环境,在此大背景下,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已足以满足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硬件设施需求,而数据爬虫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等则可以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软件技术支持,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硬件设施以及软件技术高效收集内部审计所需的基础数据信息和证据。

3. 被审计对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依据。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的运营管理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企业所提供的内部审计资料形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无纸化存储已经较为常见,并且这些资料也呈现出烦琐、全面、数量庞大、即时等特征,而这些资料作为内部审计的被审计对象,无疑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依据。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与主要工作内容

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业务跨地域特征较为明显,多数企业的项目辐射周边多个省市,部分规模大的企业会涉及国际业务,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较为松散;二是涉及的资金流规模庞大,潜在风险因素较多,即多数建筑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资金规模十分庞大,若内部管理、监督不严格,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较多;三是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多样,集权模式、分权模式以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模式是建筑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较为常用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些多样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给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和内容也带来了较多变数。基于建筑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独有特点,使得其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与主要工作内容也具有多样性。

(一)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中管理模式和垂直管理模式两种,而不同的管理模式适用的企业规模以及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实务中,业务规模较小、组织层级较为简单的建筑企业通常会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监督较为直接、高效且时效性较强,更能满足企业对于持续稳定低风险运行的精准需求,而一些规模大、组织层级较为复杂、经营区域覆盖较广的建筑企业来说,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垂直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融合了集中管理模式的一些需求,同时也兼顾了灵活性、适应性的监督管理需求。

(二)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工作内容

结合建筑企业运营管理特点以及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可将其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结合企业实际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控制各种风险因素。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体系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运行,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因素是重点之一。

2. 与外部审计协调配合。相对于内部审计,建筑企业的外部审计主要包括社会审计以及国有企业面临的国家审计。在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体系中,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组织和协调配合外部审计工作,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协助外部审计提供审计资料、安排实地察看访谈、进行审计事项沟通以及其他综合事项,配合外部审计做好后续审计整改的监督等;另一方面则是与外部审计进行开展联合审计,实现内外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相互协调,在最大范围内扩大审计的覆盖面,确保审计工作全面但不重复。

3. 根据建筑企业运营管理需求做好各种内部审计主业工作。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需求开展内部审计项目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主业内容。综合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践,当前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监督评价类业务,主要包括对企业管理层的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等;二是鉴证服务类业务,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对象信息作出评价结论以增强预期信息使用者(不含责任方)对被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信任程度,包含清产核资、年报审计等;三是咨询服务类业务,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财务情况等所进行的审慎性调查,通常包括但不局限于资产估值咨询、财务尽调等内容。不同的业务内容可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实施完成,也可采用内外部联合审计的模式来实施。

4. 做好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强化审计成果的创新应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制是否科学有效以及内部审计成果的应用程度。在实务中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包含内部审计的日常管控,不仅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应用等,同时还应当包含不局限于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实现审计工作的闭环管理,努力把微观审计结果转化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宏观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让内部审计工作成为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力因素。

四、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结合上文对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建筑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十分复杂且关联性较强的,因此在实践中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必须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全面、完整分析和阐述建筑企业如何通过搭建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統来推动内部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以A建设集团为案例加以论述。

(一)A建设集团的基本情况

A建设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省属国有企业,集团目前拥有17家主体子公司、5个事业部、1家境外上市公司以及一所学校,拥有各类企业资质61类共计200项,从业人员20余万人。集团目前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人防工程和市政工程以及与建筑施工相关的诸多业务,是一家集投资、设计、建造、运维于一体的现代建筑服务全产业链企业集团。

(二)A建设集团的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A建设集团作为一家省属国有企业,为适应当前的数字化环境发展以及国家内部审计政策导向,依托集团既有的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展开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能够为其他建筑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1. A建设集团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践的思维方式总结。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中重点以三种思维方式为指导:

一是全面思维。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受限于审计技术,通常会采用抽样分析的方式获取审计证据,而在数字化环境下,这一局限会被数字化技术所突破,内部审计由抽样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集团及各子公司的审计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更为全面的审计资料,因此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思维模式从样本思维转型为全面思维。

二是容错思维。在传统内部审计模式下,样本通常是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实践中会对其准确度要求非常高,以此来保证审计职业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加以存储和进行分析,从而使得精确化不再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对数据的主要要求,一定程度的偏差与失误并不会对最终的审计结果形成干扰。因此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思维模式也从精确思维转型为容错思维。

三是数据思维。在数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各种数据信息从形式上看具有相互独立性,而内在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只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从这些形式各异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对审计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即可,此时企业就应当提高对各种数据信息的重视程度,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因此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思维模式中也重点融入了数据思维。

2. A建设集团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A建设集团在完成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思维方式转型的同时,在这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对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和搭建:

一是选择了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A建设集团的规模较大、项目地域跨度大且组织层级较为复杂,各事业部及子公司审计机构需要集中管理,因此更适宜采用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灵活程度。

二是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搭建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A建设集团通过对自身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将各项内部审计具体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类,划分成对应的模块,搭建了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总框架,具体模块参考图1。

3. A建设集团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具体业务模块内容简述。在整个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中,6大模块的功能侧重点各有差异,同时又相互支持,其中审计管理系统模块统领全局,是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线作业系统模块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模块,决策支持系统是集团对下属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统筹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此对这三个具体业务模块的内容简述如下:

一是审计管理系统模块。审计管理系统模块在整个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发挥着统领、指挥的作用,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统筹协调内部审计的所有相关业务内容,因此A建设集团实务中在该模块下规划设计了审计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整改管理、审计成果、审计资源、审计知识库、文书管理等9个子系统。每个类别下又细分内部审计管理业务的具体内容,以审计整改管理类别为例,企业集团在其下细分了审计整改跟踪设置、审计问题销号、整改问题台账、移送综合监督、推送到督察督办并形成督察督办台账等具体业务内容节点,以此来实现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数字化管理。

二是在线作业系统模块。线上作业系统模块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数字化审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在实践中其内容的主导设计思路以单个审计项目开展的总体流程和各个环节为依据。A建设集团对在线作业系统模块重点规划设计了4个子系统,分别是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整改。其中审计准备子系统主要包括了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审计分组、审计成员管理、审计分工、审计通知书、历史审计问题汇总、历史审计报告查询、审计资料清单以及进点会等具体业务内容,审计实施子系统包括了审计项目执行进度、审计底稿、审计问题清单、审计取证记录、审计问题反馈会等具体业务内容,审计整改子系统重点涵盖了需要整改的问题清单、每个问题的整改反馈结果或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等信息。

三是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地图导航形式展现集团总部、各事业部及下属子公司等各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支持对审计问题、审计成果等各项统计数据的穿透查询,实现集中管理。A建设集团决策支持系统重点展现了各级审计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挽回损失、审计整改率的统计信息及被审计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上述统计数据能穿透到对应具体的审计项目、审计问题、损失金额整改反馈情况等,被审计单位的地域分布能在界面地图上直观展现。

五、主要特点、成效及建设实践建议

A建设集团的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独有特点,并且建成后取得了较高的内部审计成效,对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独有特点:一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思维方式创新,即以全面思维、容错思维以及数据思维为先导,构建了全面、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数字化平台体系;二是对审计程序进行了创新,依托数字化技术,整理集团的风险和数据特点,设计精准定位的审计模型,利用“在线+现场”的模式双重核查审计疑点并确定业务实质;三是充分运用循环理论,对内部审计模型进行持续不断优化,并采取多重举措来共享审计成果和保障运用成效。

(二)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成效

A建设集团通过建设并应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取得了多方面的实施成效,重点体现在:一是极大拓宽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视角,实现了审计方式从抽样审计转变为全面审计、审计目标从发现错误转变为审计风险预警和防范等变革创新;二是全面打通了业务端、财务端与内部审计端之间存在的数据信息壁垒,大大丰富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可用基础数据信息;三是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干扰,提高了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结果的可信程度;四是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改变了企业的内部审计核心技术方法并有力推动了内部审计的持续改进和智能化创新。

(三)其他企业在建设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建议

虽然A建设集团在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缺乏专业人才做保障、数字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数据分析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有待加强、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等多方面问题和不足,因此其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A建设集团的实践中吸取经验,通过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打造高效能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多用途审计监督平台、将跟踪审计工作全面迁移至线上以促进审计监督的高效集约运行等途径全面补齐建设短板,确保所建成的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马悦.基于RPA技术的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21):152-154.

[2]刘力云.面向数字化时代的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23(12):1.

[3]盧芊妤.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研究——以A电力公司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2.

[4]陈超.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建设研究及实践——以A集团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3(11):59-64.

[5]田文晗,栗扬.审计成果运用“五张清单”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升级[J].中国内部审计,2023(10):28-34.

[6]刘志远.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注重实效[J].中国管理会计,2023(04):3.

[7]鲍国明.以先进典型为引领  奋力推进新时代  新征程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3(12):4-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建筑企业内部审计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