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润疆工程与中华文化认同逻辑关系研究

2024-05-19周游刁小卫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逻辑关系

周游 刁小卫

摘 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和谐发展之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美丽新疆的必要条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石,是成为各民族寄托内在情感、系好精神纽带的载体。本文就文化润疆工程的相关内涵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必要性作了分析,试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文化润疆工程;中華文化;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56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遵循,明确了文化润疆的工作目标,肯定了以文化润疆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文化润疆的提出,既是文化治理新疆的历史性赓续,也彰显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升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延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可以说,增强文化认同是文化润疆的重要目标,而文化润疆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文化润疆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以文化为基点,以沁润为方式,将文化润疆落在实处,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1 文化润疆是铸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润疆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从新疆工作实际出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的高度上,统筹兼顾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根本在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通中华文化血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新疆本地优秀地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融合、借鉴,鼓励人们去学习和发展中华传统,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息息相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疆构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根基。

1.1 文化润疆工程开展的基点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共同凝聚成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文化润疆的关键是文化认同,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前提。文化认同也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重要基础,也是最深层次的基础,更是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必由之路。各民族文化百家争鸣,共同汇聚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新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异域文化,这也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文化润疆作为增强新疆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必由之路,便是在多元荟萃中突出共性,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风貌,从而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2 文化润疆是谱写新疆美好未来的深沉力量

新疆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一心,离不开各民族共同维护的社会稳定,而文化润疆工程则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体现。文化历来被党作为引领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凝聚各民族向心力的重要纲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品德素养与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文化建设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新疆各地为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华传统节日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新春举办大型社火类活动,在社区、乡村等地开展文艺汇演、社区晚会等;元宵佳节团团圆圆闹元宵,舞狮、舞龙、灯火秀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阵,让各族人民群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逢端午举办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观看的群众绵延数里,只为一睹比赛的精彩盛宴;清明祭祖、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都会举办成爱国节、文化节、情感节,让各族人民群众在一起共度中华传统节日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新疆各地也会利用本地的特色来发扬自身的民族文化,乌鲁木齐大巴扎、塔什店镇汉唐商业街、伊犁喀赞其等往往都汇聚了富有中华元素符号的景色,这不仅是民族特色旅游必去的风景区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打卡点,无处不在的中华元素与民族特色共同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这些都表明了自新时代以来,新疆的文化建设事业从各方面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生活有所盼,人民有所依,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了极大的保障,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已经逐步形成,各族人民欣欣向荣,为新疆谱写社会稳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凝聚了磅礴力量。

1.3 文化润疆是新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文化润疆,是文化在新疆治理中重要作用的具体实践,核心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培育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关键是发挥文化治理作用,运用文化的精神引导与道德教化功能,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随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蓬勃开展,新疆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论语》《弟子规》,在课余时间里也会下象棋、唱红歌,中华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中深深扎根,浸润了心田;各地也利用各种文化场所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政府在居民文化馆开设民族舞、吹葫芦丝、弹冬不拉等课程,编排石榴一家亲等文艺舞蹈;图书馆开展“文化惠民 送书下乡”全民阅读活动;社区也纷纷开展了各类文艺活动,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将文化缓缓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些都是通过“润”的方式,提升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涵养,在“润”的广度、深度、进度和尺度方面做好工作,使各族群众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塑造共感共情共鸣的体验,形成交往交流交融的局面,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 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根与魂

在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上诞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迁徙和发展中,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新疆自古以来便与中原息息相通、交往甚密,新疆各民族对中原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保持着长期的向往,成为新疆各民族认同和归向中华民族的内驱力。

2.1 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在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中发展

新疆一直以來便是一个多民族汇聚,多民族文化汇存的地区,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新疆独特的农耕、游牧文化。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先秦时期新疆便与中原有过密切的来往,随着考古学家的证实,新疆与中原始终没有脱离过联系,有着广泛的文化传播和密切的交流。随着历史的推进,新疆与中原迁徙汇聚,互相融合,多种文化并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格局,中原文化逐步成为了中华文明治统的中心。对于中央统治的认可,对于先进文化的向往,特别是对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的倾慕,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和地方政权慕义归化并向往和归附中央政权的主要思想出发点。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新疆各民族与中原各民族共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抵御外敌,逐渐形成了牢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守护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早就与中华文化休戚与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不可分割,可见新疆的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

2.2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据史料记载,最早是从西汉时期,新疆便已有开疆辟土的汉族人民生活的痕迹,是新疆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在随后的生产生活中,汉族人民在新疆广泛传播汉族的生活习俗及文化内容,对新疆其他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政府已经在西域行使有效的管辖,新疆已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汉时期,随着汉民族文化的深入影响,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字、习俗、儒家文化思想等逐步融入了新疆的西域文化,新疆文化由此变得璀璨夺目。自古及今,新疆各民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相互发展,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演绎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创造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灿烂多彩的文明景观,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语言文字的认同是新疆各民族精神凝聚的重要手段

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对语言文字的认同更是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在西汉时期,汉语便已成为了新疆与中原官府的主要交流手段,这说明汉语言文字已经深入影响到了当地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五代宋辽金时期,《大藏经》《唐韵》等典籍的出土也意味着在新疆已经学习翻译了不少中原文献,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精神文化;在元代,大量的畏兀儿人移居中原,用汉文给自己命名,效仿中原,可见学习汉民族文化习俗已经靡然成风;清朝时期维吾尔语与汉语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交流语言。史实证明,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语言文字不可或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寄托也是各民族的精神归宿,中华优秀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坚毅意志与高尚的精神品质,在传承中持续浇灌新疆各民族的精神世界,引领着新疆各民族的精神追求。

3 中华文化是文化润疆工程开展的核心要义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与魂,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长期发展的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为对同一文化形态、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认知和归属。而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就是要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导向,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包括新疆各民族发展史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历史传统和高尚精神追求,汲取宝贵精神营养。让各族人民群众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全面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用鲜血浇灌的革命先烈文化,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3.1 以文化人,凝聚思想

以文化人,就是利用中华五千年的雄厚文化积累,将历史的长河中遗留在人们心中那些边边缝缝的思想加以填补,以文化人是以文化为媒介,唤醒广大群众心底的使命,这份使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是一生得以去奋斗和追寻的目标。国家的使命,是持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文化,用文化作为一帆扁舟,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向往;社会的使命是运用新时代的载体,推动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跟上一往无前的时代高铁,学习新的思想;人民的使命则是去将文化融会贯通并感染他人,唤醒他人埋藏于心底的那份文化种子,呵护它生根发芽,汇聚成一片文化之林,各族人民群众在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融合中凝聚思想,在团结中进步,逐步血浓于水。

3.2 以文育人,教育塑人

以文育人,不仅要使教育与文化相辅相融,更是要让文化成为育人的一个载体,让文化成为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让文化成为教育中的一股生命力。文化育人的作用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因此,要深挖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爱国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必将培育出有志向、有担当、成大器、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3.3 以文润心,心心相连

以文润心,便是以文化感化人心,“润”的是各族人民群众的爱国之心。人民群众之间的民族团结典型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典型事迹都是在诉说着中华民族一家亲,传唱着中华民族好声音,播撒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种子,在各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于沙漠绿洲,这些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故事,是构建着各族群众互相交往交融的桥梁,是中华儿女的心连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把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把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越搭越好。

4 文化润疆工程开展的实践途径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必须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事业均等化和服务提升为基础,以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为支撑,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以落地工程和行动计划为内容,引导各族人民人心相聚,精神归一。

4.1 以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统筹文化润疆工作

中华优秀文化始终是文化润疆的主体内容和主导方向,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是文化润疆工作的核心,应该把统筹安排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形成方法,落实内容,开展建设。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治疆政策、牢牢把握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树立本地多元文化基础、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重塑文化产品体系、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格局;在建设中保护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展现了自身强大的融合力、消化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了精神指引。

4.2 充分挖掘和运用新疆本地文化,让历史发声

新疆文化多元荟萃,具有相当浓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自西汉时期以来,丝绸之路便是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文化经济来往,更是促进了汉族与沿途其他少数民族的密切交流。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地,东西方商业往来、文化交流通过新疆西出东进,是千百年来的交流通道,新疆成为文明与文化的“驿站”,新疆丝路文化应运而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各民族文化也互相渗透,各民族的生活文化习俗也逐渐融合,箜篌、羌笛、龟兹乐舞、天竺乐等乐器和舞蹈在消化和吸收中大放异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原与西域文化通过地区间和族群间的相互接受、汲取与融合,方才形成了如今的新疆本土文化,在发掘之中运用好新疆本土文化资源,让历史说话,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让新疆历史活过来。

4.3 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渠道

随着新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種新的宣传模式层出不穷,党和政府可以积极探索“新媒体+文化润民”新模式,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以“文化联动、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三个方面为抓手,以文化润民作为社会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紧密贴合居民的工作生活实际,创新自己的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好抖音、快手等网络社交平台提高宣传实效,讲好新疆故事,讲出属于民众内心的声音,同时可以积极与各媒体进行互动共享,形成“大宣传”格局,把握好新时代网络的传播规律,尽量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提升宣传效果、延伸传播链条、扩大宣传范围,让文化润疆“声音”更动听、“故事”更精彩,汇聚起共建和谐社会,法治新疆的巨大力量。

文化润疆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文化浸润工程,而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根基,文化认同是在文化根茎上萌出的新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各民族在历史中交往交融的博大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对中华文化认同是各族人民身份的认同,情感的认同,是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纽带。文化润疆的关键就在于文化认同,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其根本就是用中华文化深入人民的心灵,让人民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人民始终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沃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而中华文化更是集各族人民文化发展的集大成,在历代的发展中,新疆各民族文化早已与中原文化融合,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使新疆文化得以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文化润疆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艳芳.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推进文化润疆[N].新疆日报(汉),20230113(002).

[2]任炜.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中增强文化认同[J].红旗文稿,2022:4144.

[3]张冠华,吴青松.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推进中华文化认同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的路径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22,(02):6265.

[4]姚艳红.文化润疆:战略意义、内涵要旨、实施路径[J].实事求是,2022,(02):106112.

[5]木拉提·黑尼亚提.文化认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版),2021,(04):5057.

[6]闫炜炜.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J].兵团党校学报,2019,(03):98103.

[7]毅松.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内蒙古人大,2021,(03):1617.

[8]高旭斌.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增强中华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21,(06).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于国际视野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析
“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集体谈判与民主参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一个重要关系:延安整风运动与精兵简政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问题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