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资源赋能基于乡土红色文化的德育共同体建设研究

2024-05-19胡朝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红色文化策略

胡朝成

[摘 要]文章以广西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从乡土红色文化入手,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提出构建学校德育共同体的理念和具体的实践措施:开展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和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创新构建“校基”德育共同体,提升协同育人品质,整合、丰富“校基”德育共同体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数字资源赋能德育共同体建设,提升德育品质。

[关键词]数字资源;红色文化;德育共同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9-0080-04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该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深入挖掘乡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汲取智慧力量,以数字资源赋能乡土红色文化,让乡土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提升德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以红色文化与德育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为理论基础,着力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有效整合校内、校外德育要素,形成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校基”)德育共同体模式,利用红色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乡土红色文化的内涵

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包含徐汉林烈士陵园、邕宁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邕宁区红色教育基地示范点。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位于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所在的城区,拥有典型的乡土红色文化资源。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有综合展示区、山林观光体验区,相互关联的体验路线以物质、精神和文化等形式对红色教育基地的主题进行凝练与提升,詮释了革命烈士崇高的理想追求、鲜明的人民立场、优秀的政治品格,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理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2]。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为弘扬优秀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二、德育共同体的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供的全球治理新方案。德育共同体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于一致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认同,是基于德育目标的各德育要素融合协作、共同参与、互动合作、资源共享的德育组织,并在德育实践中形成一致的德育任务和使命。德育共同体强调共同,相互关联的德育主体基于共同的德育目标,注重相互间的交流、理解、支持和共同的行动。德育共同体还强调育人的主体意识、行为自觉和主体责任,是德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

构建德育共同体,需要系统设计、一体构建和实施,是提升德育品质的有效策略。红色文化→常规德育→乡土红色文化德育→德育共同体的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和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为推进德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乡土红色文化与德育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要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注重用红色文化滋养和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学校德育如何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一直是德育工作者研究和努力的目标。

乡土红色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与德育工作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红色文化与德育追求的都是文化自觉、行为自觉,如何从文化自觉提升到文化自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乡土红色文化在学校德育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德育工作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德育共同体,形成校社大课堂。例如,可以通过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融入乡土红色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提升德育品质,促进学生身心与认知的统一发展,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其理想信念。

乡土红色文化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在德育共同体建设中,乡土红色文化可以提供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实践载体,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同时,它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坚定政治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以数字资源赋能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加强内容建设,丰富展示方式,打造精品陈列,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参观学习提供便利服务,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我校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创新构建德育共同体,并在建设实践过程中明确实施路径和方法,以数字资源赋能,进一步提高乡土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教化力与感染力,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将乡土红色文化融入“校基”德育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开展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和数字素养提升培训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培养一支具有相应专业素养的德育教师队伍。我校在实践中,推进实施“求真强师计划”,组建“求真导师工作室”,建立起层次分明、标准明确、阶梯成长、特色鲜明的教师层级发展机制,基于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数字素养发展要求和教师职业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培养数字时代德育工作的优秀教师,形成班主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思政课教师、党员和团委教师等多元、多层协同的德育教师队伍。通过校本培训、专家指导、同伴互助、讲座等形式,让教师了解乡土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数字技能,推进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和数字素养,为提升“校基”德育共同体品质提供保障。

2.创新构建“校基”德育共同体,提升协同育人品质

在推进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校基”联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不同育人主体间缺乏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工作要求不明确,协同配合工作多停留在自发层面,内容与形式比较固定,实践合作时间比较短且缺少规范和指导机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构建乡土红色文化基地+“校基”德育共同体,将红色文化和学校德育相结合,通过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地、校园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这一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基于乡土红色文化的学校德育实践教育基地。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馆、室等场所,展示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专门为学校设计了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鲜明的教育内容。学校构建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德育体系,整体优化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推动学校教育、基地教育有机结合,积累具有特色的工作经验,有效促进德育工作内涵式发展。

(2)开展共同体建设,构建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与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德育共同体。学校和德育实践教育基地共同创设良好的德育環境,制定共同的德育目标,统一共识,共商、共建,从而增强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育人的主体意识、行为自觉和主体责任,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是签订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与徐汉林红色教育基地德育共同体协议书,明确目标、责任和实施途径,加强红色资源协同合作力度,和谐共进,以红色实践铸魂、红色文化育人,着力在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成立德育共同体的组织机构,负责共同体建设的计划、组织、协调等工作,保障德育共同体育人实效。三是促进德育共同体育人实践。党团双方共同组织,每年不定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实践。

3.整合、丰富“校基”德育资源

(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我校在德育共同体建设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课程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感知乡土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将乡土红色文化渗透贯穿学科知识教学的始终。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渗透红色文化知识让学生对革命烈士产生敬畏之情。

(2)在校本德育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学校在建设德育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园的文化特色,凝聚校本德育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结合本校特征,融入乡土红色文化,开设独具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在校本实践中,我校逐渐形成“六真”德育课程,有效提高了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如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历史革命纪念馆讲解专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也可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组织学校的共青团员开展具有乡土红色文化特色的德育教育团课活动,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校外实践活动对建设“校基”德育共同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外的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让德育深入学生内心,加深学生对德育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视野,让学生能够将德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德育的效果。如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采访老红军、观看红色电影、聆听新江镇团委书记讲述徐汉林同志的英勇事迹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实践意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的教育,让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红色旧址“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用红色实践铸魂、红色文化育人。学校也可以与乡土红色文化基地合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当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其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在“校基”德育共同体实践过程中,要持续开展评价工作,确保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根据反馈调整德育方法和资源整合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品质。

(1)建立德育档案。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档案。档案中要记录学生在德育学习与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学生参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以及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历程,为其以后的成长提供参考。

(2)建立德育评价体系的反馈机制。评价可以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也可以建立评价互动交流平台,如在线论坛、微信群等,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分享德育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德育问题,提高德育教育发展水平。

5.数字资源赋能德育共同体建设,提升德育品质

基于数字的技术、理念和资源赋能,可以将爱国主义精神以更生动、更贴近时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数字技术还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分配,使学生能获得高质量的德育教育。

(1)数字技术和资源的运用。提高教师在德育实践中的数字技术运用水平,使教师能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德育内容相结合,提升育人效果。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技术以及视频、音频、数字化平台等数字资源,可以将抽象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化,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获得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2)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学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双方的最新动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资源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信息共享平台的在线直播、实时互动等功能,能增强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数字技术赋能资源运用。技术具有时代性,要运用其定期对所整合的资源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准确性,确保资源符合新时代德育的学情、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互动体验等,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英雄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六、结语

本文从乡土红色文化入手,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并提出了构建“校基”德育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路径。在构建基于乡土红色文化的“校基”德育共同体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责任、实施路径和方法,加强各主体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融合,不断对乡土红色文化进行发掘,利用数字资源赋能乡土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廷贵,李贺梅,王赢.创新锦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6-9.

[2]  魏雪梅,曹阳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发展,2022(5):60-63.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红色文化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建立中文DOI标识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