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辛以润之”论治膀胱癌

2024-05-19朱玉郭丹姚德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75

江西中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尿血辛味腠理

★ 朱玉 郭丹 姚德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 610075)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2]。膀胱癌属于中医学“尿血”“癃闭”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脾亏虚,血运无力,气血痰瘀湿凝滞,阻塞水道,或气化无力,膀胱失司,水液代谢失调;标实为湿热毒邪内蕴,毒瘀胶结,导致膀胱经络受损[3]。现代医家治疗该病多用八正散之类清热利湿、通利水道,或兼以补虚。如果癌肿日久,阻塞尿路,此时若一味通淋恐将适得其反,正如陈修园所言“癃闭用利水之药,人所知也。若愈利而愈闭,胀闷欲死,宜治其本……今小水点滴不能出,病在气化可知”。使用辛味药以温阳化气,调畅三焦,“开腠理,致津液”,使邪上行而出,达到不利小便却治小便的效果;与此同时可以使癌病从湿解,达到标本同治、表里同治的目的。本文以“辛以润之”理论为基础,探讨膀胱癌的治疗策略。

1 “辛以润之”溯源

原文初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苦燥”可理解为肾病致燥,表现出多种干燥症状,此燥为内燥,因外燥主要伤肺,治疗当以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原文下句“急食辛以润之”,由此可知,此“燥”为名词,乃干燥的病机状态或症状表现,并且这里的燥为阳虚或寒凝,使膀胱气化无力,津液停聚而不能输布,使某些部位津液相对不足,导致燥象,故此燥为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导致的燥。辛指辛味药物,“辛入肺”,肺司腠理开合。《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李杲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记载“辛能散,能润,能泻”,均指出辛味药的基本功效是发散。后文指出辛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正是基于辛味能散,故能开发腠理、通达气机,宣通津液要道[4]。从阴阳的角度分析,则可以简单概括为辛能鼓动阳气,蒸发水液,湿润自然而生,如同釜底加薪,覆盖其上,则可见盖下水汽蒸腾,锅中水湿逐减。

目前对于“辛以润之”作用机理的剖析有以下3 种:(1)某些辛味药本身味甘柔润,因而药物本身具有直接润养作用,如当归,辛甘能养血润肠;菟丝子,辛甘能补益肝肾;款冬花,辛能润肺止咳,因而认为辛润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二重属性[5]。(2)肺为肾之母,“虚则补其母”,肺金能生肾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辛入肺,故而辛可以通过补肺进而补肾之阴,实现“辛以润之”的效果[6]。(3)辛润主要是通过辛能行能散而发挥其濡润作用。辛之行散能疏通水津、血液运行之道,又能蒸化水液成津以散布周身而达到濡润作用[7-8]。大多数学者认为,辛能润非辛味药直接滋补津液,而是通过“辛走气”“辛散”的作用宣发腠理,使气行津开,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排泄,从而达到“润燥”“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辛以润之”针对的燥并非绝对的燥,而是由于阳虚或阴寒凝结导致的“旱涝相生”,即出现水饮内停、水湿泛滥等湿证的同时,伴有口干咽燥、尿少便涩等燥证,此时应用辛味药可使“旱”得润泽,“涝”得疏泄。

2 膀胱癌的中医认识

传统中医典籍中并无膀胱癌病名的记载。中医根据膀胱癌的典型症状,将其归属于“尿血”“癃闭”范畴,以无痛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的归属于“尿血”,以排尿困难为主的归属于“癃闭”。古籍中关于“尿血”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溺赤,甚则血便”,《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有“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指出该病是由“肾气亏虚而膀胱热之故也”。中医古籍对于无痛性血尿有如下论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尿血证治》认为“病者小便出血,多因心肾气结所致,或因忧劳,房室过度,此乃得之虚寒。故《养生》云:不可专以血得热为淖溢为说,二者皆致尿血,与淋不同,以其不痛,故属尿血,痛则当在血淋门”,《医学入门·溺学》认为“血从精窍中来,乃心移热于小肠”,《慎斋遗书·血证》认为“尿血者,精不通行而成血,血不归精而入便。然其源在肾气衰而火旺,治当清肾”,《医学心悟·尿血》认为“心主血,心气热,则移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清心,阿胶主之,平肝,加味逍遥散主之。若久病气血俱虚而见此症,八珍汤主之。凡治尿血,不可轻用止涩药,恐积瘀于阴茎,痛楚难当也”。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无痛性血尿与心、肾、肝、小肠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聚膀胱,致膀胱热炽,血溢脉外。

“癃闭”是由于外邪、饮食、内伤、瘀浊、体虚等因素导致三焦脏腑气化功能失调,膀胱气化无力,或是痰、瘀、石块阻滞尿道,水液排泄障碍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王冰解释“决渎之官”为“引导阴阳,开通闭塞”。孙一奎于《赤水玄珠》中指出“膀胱藏水,三焦出水”[9],一语中的地指出治疗癃闭的最直接方法为调畅三焦气机,因其能使“三焦气畅水调,膀胱气化自利”。三焦气畅的具体表现包括上焦肺气宣肃、腠理开以通调水道,中焦脾胃之气升降以运化水液,下焦肝气疏泄以调畅气机,以及肾与膀胱之气蒸腾气化水液等[10]。

3 “辛以润之”与膀胱癌的治法

膀胱癌发病责之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气虚则气化无力,不能输布津液,可使水液停聚于某些部位(常在下焦),出现小便不利,甚至水肿等症状,同时又可使津液不能布散到其他部位(多为上焦)而致干燥病机,出现口燥咽干、烦渴而不欲饮,或饮入即吐等燥象。膀胱热炽则血行脉外,气机失调或癌肿阻滞尿道致使小便不利。癌肿实质或痰或瘀或湿,其中以湿为主。2018 年全球膀胱癌确诊人群中,55 岁以上患者占90%[11]。《内经》记载“丈夫五八,肾气衰”,年老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致水湿运化失常,蕴结膀胱,终成癌肿。《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认为“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可见,治疗膀胱癌需从肾与膀胱入手,兼顾肺脾及三焦功能,则能祛湿蠲病。因此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治小便是关键。

若膀胱癌毒邪以湿为主,则“辛润”之法是否背道而驰?前文提到“辛以润之”润的燥不是真燥,而是由于阳虚或阴凝导致的“旱涝相生”。辛味药之所以能润,主要在于其能补阳、助阳、激阳、升阳,阳气蒸腾水液。虽说肾阳与肾气不可完全等同,但从“阳化气,阴成形”“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不难看出,肾阳生则肾气来使,肾气生则气化有力。

从症状来说,膀胱癌患者多见小便不利,常见原因为癌肿或瘀血阻滞尿道或因年老气化无力。此时尿路出现梗阻,倘若强行利小便则会“闷胀欲死”。若尿路不通,则邪无路可出;若加大攻邪之力,则会加剧正邪在体内斗争,使症状加重。此时可温阳化气,从中、上二焦为水液寻找出路。治法宜基于“辛以润之”温助阳气,以辛味药升、散、行之特性,除下焦湿,润中、上二焦。我们可以将膀胱形象地比喻为烧水的铁锅,铁锅完好或锅底仅有一非常小的孔,倘若想要很快排尽锅中之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灶底之火,使水蒸发而出。尚可稍加压力,使水从孔而出;如果强行加压排水,恐压力过大将铁锅压爆。对于癃闭型膀胱癌患者,尿路闭塞不通,且命门火衰,无力蒸腾,切不可急于利尿,此时可“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使小便从汗解,从后阴出,又或去到全身其他干燥之处。将膀胱中的“涝”,润到相对而言“旱”的中、上二焦,看似没有利尿却达到利尿的目的,使患者症状减轻,同时邪从湿解,达到祛邪疗疾的目的。

4 医案举隅

患者李某,男,77 岁,成都人,2018 年10 月11 日初诊。患者2018 年5 月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018 年8 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018 年9 月开始膀胱灌注化疗。刻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夜尿10~15 次,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咽干口燥,自觉汗少,皮肤干燥,大便正常,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患者自述小便很难排净,膀胱叩诊为浊音。检验:CEA 13.5 ng/mL。中医诊断:膀胱癌-气虚夹湿。治以温阳化气、利湿通淋为法,选方五苓散加减。处方:桂枝10 g,茯苓20 g,白术20 g,柴胡10 g,黄芩10 g,蒲公英10 g,瞿麦30 g,金钱草30 g,石斛10 g,生黄芪50 g,当归10 g,人参片9 g,建曲20 g,鸡内金20 g。10 剂,水煎服,2 日1 剂,每日3 次,饭后30 min 温服。

1 个月后复诊: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好转,自觉小便费力但可排净,夜尿减少至8 次左右,口干较前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前方减石斛,继续服用15 剂。此后患者每次复诊均在前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每3 个月复查CEA 未增反降。2020 年12 月底复查CEA 已降至正常水平,腹部CT 及泌尿系超声均未见复发征象。

按语:气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无力蒸腾津液,水湿停聚在下,足太阳膀胱经为诸阳之属,故湿易从热化,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等膀胱湿热症状。选方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方中去掉猪苓、泽泻2 味长于利尿之品,实则为膀胱减压,用“辛润”之法增强水液运动,使其上承上焦,此为治标,同时使病从湿解,湿出则病除,此乃治本,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柴胡配伍黄芩以“解郁热”,搭配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瞿麦、金钱草可清化湿热、通利下焦,减轻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状;黄芪、当归、人参气血双补;建曲、鸡内金调畅中焦,补后天以养先天;单用一味石斛是恐阳不能骤升,水液蒸腾过慢而不能迅速润上焦之燥,待二诊咽干口燥症状稍减即去石斛。本方中辛味药有桂枝、柴胡、当归、建曲等,但基于“辛以润之”且最有代表性的药物当属五苓散中的桂枝。桂枝味辛性温,既能入肺经发汗解表开腠理,又能入膀胱经温阳化气利小便,使得气行津开而燥证得消,发挥了“辛润”作用。金代成无己在讨论五苓散时强调:“桂味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点明由肾燥引起的水蓄不行当用桂枝等辛热之品,进一步证实了“辛以润之”对此类因湿而成的病症的作用。“辛走气”,辛味药能行能散而好动,带动脏腑气化,调畅三焦,使水湿上行,则上焦燥得润,下焦湿得解。

5 结语

脏腑的功能由气化表现。膀胱癌变,气化功能失常,而膀胱的气化是肾的气化的延续,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则见膀胱内水液的输布失常,常表现为下焦湿邪不去,上焦燥热内生,本在下焦湿,标在上焦燥,故治疗当以恢复膀胱气化为本,气化恢复则湿、燥自消,肾病致燥,故当使辛药以润上;又因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之腑”,处下焦而主水,属寒腑为阴,而辛为阳,故选方当以辛味方剂为主。

猜你喜欢

尿血辛味腠理
腠理玄解*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尿血安合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安全性及对患者VEGF、NF-κB表达的影响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尿血验案1则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