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进展
2024-05-19许乐李立唐娜娜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许乐 李立 唐娜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并日趋年轻化,《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 亿[1]。作为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伴随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Hg)的疾病[2]。以夜间血压高于白昼血压的反杓型血压及“双峰一谷”的勺型血压在临床多常见,此类病人病情往往呈渐进性加重,可累及心、脑、肾等多个靶器官造成不可逆之损害,终累及生命。现笔者就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相关归纳与探讨。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病机主要与痰饮内停、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痰、瘀、虚。
1.1 责之于风
黄元御《四圣心源》记载“厥阴之风木,在天为风,在地为木”“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善行而数变,游走不定,清扬开泻,易袭头面”,《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内风“阳气之变动”者,多与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有关。顾宁认为,高血压以肝肾阴虚为基,继则动风化火,引动诸邪[3]。除去先天遗传因素外,情志失调对高血压影响最大。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七情内伤引动肝风,分为虚实两类,包括木郁化火和木烁生分[4]。长期情志失调,抑郁恼怒,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久郁化热,或耗液伤阴,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亦致血压升高。此外,其他情志失调,如大怒、大喜、过度悲伤、恐惧、惊疑等,亦对血压有影响。
1.2 责之于痰
元代朱丹溪提出痰厥头痛及分经论治的观点,并在《丹溪心法·头眩》中道:“头眩,痰夹气虚并火……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又有火痰者。”杨德钱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多与痰、湿为基,夹杂瘀、热[5]。胡元会教授认为,高血压中期多湿瘀互结,脾虚湿盛[6]。“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包括体质禀赋肥胖和饮食不节两方面。平素湿气盛者,或形体丰腴却阳气不足,清阳不升,脾虚运化迟缓,酿湿生痰,日久则痰瘀互结或素体阴虚阳盛,导致血压升高。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过量饮酒、高热量饮食等方面,多见于偏嗜膏粱厚味,过食肥甘,伤及脾胃,脾失健运,继则生湿,湿聚生痰,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导致痰浊蒙窍型高血压病。
1.3 责之于虚
《灵枢·海论》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出“上虚则眩”。杨传华教授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气亏虚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病机根本[7]。因虚致病者多由于年老体弱,肾精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脑髓失养,或阴虚燥热,日久伤阴,以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或抽烟喝酒,久病劳倦,或水火不济,心火上炎,或劳心过度,耗伤阴血,虚火亢盛,坎离失济[8],“水浅不藏龙”,以致“龙雷之火”妄动[9],均可导致以心烦失眠为主症的心肾不交型高血压病。
1.4 责之于瘀
《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指出血液运行不畅或发生阻滞,则脉道阻滞,清窍失养,发为眩晕。若贪睡少动,或生性喜静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长期精神紧张,加之运动量减少,日久则督脉枢机不利,气机不畅,形成血瘀,“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而头目失于濡养,则发为高血压病。吕氏认为,肾性高血压疾病后期,病机多以气滞血瘀为主[10]。何世东教授认为,“瘀”贯穿老年病高血压的过程始终,强调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是老年病高血压的基本病机[11]。
2 辨证分型
《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12]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瘀血内阻证、痰湿内阻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及冲任失调证。钟霞等[13]将高血压病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共4 个证型,其中高学历人群以阴虚阳亢证及肝火上炎证多见。他认为高血压病是以肝病启动火热因素为先导,肝病及肾介导阴虚阳亢,继而心脾丛生痰瘀,终累及心肾气阴。蔡良等[14]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窍证,并提出痰、热是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肝是主要病位。惠丽君等[15]认为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居多,其他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除阴阳两虚证外,男性分布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肝火亢盛证平均年龄最低,阴阳两虚证年龄最高,并且阴阳两虚证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3 中医治疗
3.1 经典古方运用
目前半夏白术天麻汤在临床中应用最广,疗效最强。其次是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笔者选其中几个代表方剂进行阐述讲解。
3.1.1 半夏白术天麻汤 在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时,即以后枕部头晕头痛、头部昏蒙、紫黯舌白腻苔、脉滑涩或结代脉为主症,在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的基础上,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法半夏9 g、白术12 g、天麻20 g、茯苓12 g、陈皮9 g、当归12 g、川芎12 g、牛膝10 g、郁金12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石菖蒲6 g、甘草3 g),此方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或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在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2 mg 的基础上,亦有疗效。连续用药4 周后,总体有效率达98.33%[16]。半夏于仲夏之际生长茂盛,值此夏季之半,正是天气由阳转阴、地气由热转凉的分界线。故《黄帝内经》认为其能“沟通阴阳”,临床用半夏治疗失眠效果亦不俗。天麻为“肝经气分之药”,李东垣在《脾胃论》曰:“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方中半夏、天麻互为君药,二药合用共奏熄风化痰之功。白术、茯苓者,《药性赋》曰:“白术者,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茯苓者,味甘淡,性平,无毒。降也,阳中阴也。”二药味甘为阳,其性浮而升,其功降而下,是谓阳中之阴,合用则健脾祛湿以为臣;佐以陈皮理气化痰,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可抑制自由基产生,具有抗衰老作用[17];天麻单苄基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元,以及改善记忆、抗癫痫、抗抑郁作用[18];白术内酯III 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19];茯苓酸性多糖具有抗抑郁作用[20];橙皮苷具有抗骨质疏松、抗氧化及抗炎作用[21];甘草酸具有一定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梗死作用[22]。诸药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抑制神经元微管蛋白增生,改善下丘脑神经网应激,促进ATP 生成,保证神经元结构完整及信息传递等,从而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23]。血府逐瘀汤能使血管活性物质NO 和ET-1、TXB2 和6-keto PGF-1α 处于动态平衡,从而调控血压[24],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不仅可增强降压的协同作用,还能减少血压出现大幅度波动情况[25]。
将高血压分为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分别予以杞菊地黄汤、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4 周后总体治疗有效率93.33%[26]。将高血压分为心阳不足、水湿停滞、脾肾阳虚、血瘀水停4 个证型,在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 1 次/d 及清晨空腹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 1 次/d 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温心利阳利水法(苓桂术甘汤合附子汤)、健脾利水法(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温肾利水法(真武汤)、活血利水法(益气温阳利水方),连续用药2 个月后,总体有效率达91.67%[27]。
3.1.2 补阳还五汤 在治疗高血压时,在运用美托洛尔片2 次/d、20~25 mg/次的基础上,主方选用补阳还五汤化裁(即生黄芪120 g、当归6 g、赤芍5 g、土地龙3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并根据肝肾阴虚、心肾失交、阴虚阳亢、心脾两虚等症状分别予以加减。如肝肾阴虚酌加山萸肉、女贞子;心肾失交酌加太子参、女贞子、紫石英、桑枝、菖蒲、牛膝、炒远志;心脾两虚茯神、白芍等,连续使用21 d 后,总体有效率达98.33%[28]。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抗氧化应激、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和抗炎等作用[29];当归多糖及挥发油等物质,可降低炎症因子,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抗AS 作用[30];赤芍通过抗氧化治疗AS 和心肌受损,以及通过抗炎减少斑块形成[31];地龙纤溶酶可预防血栓形成,抑制心肌纤维化[32];红花黄色素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33];川芎嗪可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减小斑块面积,达到抗AS 的作用[34];桃仁中的槲皮素,其能够显著降低线粒体蛋白表达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起到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35]。
3.2 中成药、注射制剂及经验方
中成药、注射剂的产出为临床使用中药提供快捷便利。常见的中成药有天麻钩藤颗粒、养血清脑颗粒、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若高血压合并脑动脉供血不足者,可选用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片;合并高脂血症者,可选用血脉康胶囊;证属气滞血瘀,可选用心可舒片、乐脉颗粒。其他特殊类型如冲任失调型高血压,可选用龟鹿补肾胶囊等。注射制剂如高血压兼冠心病或心衰、心律失常者,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滴;若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或中风者,可选用脉络宁注射液或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
另外,我院刘中勇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H 型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因素,故拟补肾活血为法,在运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六味地黄汤化裁),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36]。具体方药如下:熟地黄20 g,丹参20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红景天6 g,茯苓1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天麻10 g,怀牛膝10 g,南山楂10 g。偏阴虚者加鳖甲、枸杞子;偏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12 周后,总体有效率98.33%。
现代药理学证明,熟地黄中含有的梓醇具有降血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的作用[37];丹参酮IIA有扩张动脉、降低血液黏度、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38];山茱萸多糖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9];山药多糖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40];红景天苷具有抑癌、抗炎作用[41];茯苓酸A 具有抑制氧化与炎症作用,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42];泽泻总三萜具有抑制体内炎性介质释放,保护心血管的作用[43];丹皮酚具有抗炎、降糖、保护心脏和肝脏及抗肿瘤等功效[44];天麻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等作用[45]。
3.3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对高血压的症状改善亦有不俗疗效。何永昌等[46]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高血压病防治干预和健康促进,在此基础上于每年三伏天和三九天期间进行针刺治疗,为期2 年。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6%。冯虹等[47]采用温针灸配合耳针疗法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的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血压、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百分率均显著下降,总有效率为91.7%。由此可见,针灸对改善高血压症状效果显著,临床常采用针药并用,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李宗霖等[48]认为,保健按摩穴位如三阴交、肾俞穴、手三里、内关、外关穴等,每次2 min,3次/d,对高血压症状有一定改善。
3.4 其他疗法
食疗对高血压亦有预防保健作用。可用茺蔚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钩藤代茶饮。“心气通于夏”,心气与长夏相通,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血管扩张,血压相应下降,可选食疗。韦刚[49]认为可多食芹菜、绿豆、莴苣、西红柿等蔬果,也可煮桑葚粥、银耳粥等服用。“汗为心之液”,可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对心脏亦有保护作用。
4 讨论与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普遍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特点。当前,高血压的发病群体愈发年轻化,西药治疗存在下肢水肿等多种副作用,中医药作为潜力巨大的宝库,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一,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基本原则,主张“辨证论治”,着重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人机体的体质差异,倡导“同病异治”,为高血压提供更多治疗方法;其二,中医治疗高血压虽不如西药来得迅速,但它的作用却是多靶点的,并且在保护靶器官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具有稳定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医药在养生方面对高血压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受气。”明确提出心气与夏气相通,夏季阳气最为充盛。阳气足则血脉通行顺畅,血气亦上行浮于面。现代医学也证明,夏季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压力减轻,血压会相应下降甚至趋于正常;反之冬季气温低,血流速度变慢,血管收缩,血管压力增加,则心血管疾病冬季发作频率高。故高血压病在冬季要积极降压治疗,同时在夏季也不可忽视,虽然血压在夏季自然下降,但此时可以通应夏气,对体质进行好好调理,到冬季血压不至于升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