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资源运用思考
2024-05-18成玉兵
摘 要:立足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精准识字、深度阅读、有效写作的策略方法展开了探讨和论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创新应用,全面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刻性与有效性,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错误”资源;学习品质
作者简介:成玉兵(1972—),男,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北苑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资源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他们在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许多错误。通常情况下,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以修正的引导方式启发学生纠正这些错误,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以转化的组织方式将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转化为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更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彰显其育人价值。
一、开发语文识字中的“错误”资源,帮助学生精准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且核心的部分,也是小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和提升语文学习品质的关键环节[1]。从现如今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常会在读字与写字两个层面上出现错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开发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学习。
例如,在引导二年级学生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一课中的生字新词时,小学语文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识字错误,开展本课的识字教学。
首先,教师可立足于课题与识字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象,构建直观立体的识字教学情境,并以小兴安岭中数不清的树木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兴安岭中的树木美不美?你们喜欢树木,喜欢大自然吗?你们知道小兴安岭中都有哪些树木吗?这些树木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尝试描述各种树木的名称及特点,如高大挺拔的杨树、满园飘香的金桂、茂盛高大的榕树、火红如血的枫树、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辨认树木和描述树木特点时出现错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便可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通过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树木朋友的认识还不全面呀!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树之歌》来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树木朋友吧!”顺势导入新课,揭示本课课题,驱动学生展开识字活动[2]。
其次,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树之歌》的朗读音频,要求学生在专注倾听的同时,细心观察课本,划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这十种树木的名称,以及“掌”“披”“装”“暖”“耐”“守”“疆”“化”“满”等生字。在第二次聆听朗读音频时,要求学生利用拼音为所划出的树木名称和生字新词注音,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树之歌》课文中字词的读音,能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之后,小学语文教师便可组织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接力朗读《树之歌》,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字词发音不准确、模糊不清等问题作为“错误”资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准确认读本课字词,确保学生学会正确朗读《树之歌》中十种树木的名称以及描述树木特点的词语和语句。
最后,教师可将《树之歌》课文中与树木有关的名词及其对应图像,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结合树木的特点细致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并鼓励其结合自身的识字经验,说一说这些与树木相关的汉字的特点与规律。
A:与在一年级《日月明》识字课中所学生字不同,《树之歌》中的生字与对应事物的样貌、特征不一样,是形声字。
B: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C:这些字都是木字旁,都与植物有关。
…………
在学生对本课生字的结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后,小学语文教师便可组织学生从中选取两个自己喜欢的树木名称,开展书写生字的识字活动。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走动观察每位学生的书写情况,总结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所出现的笔顺、笔画以及结构搭配等问题,以学生真实存在的各种写字失误为本课书写指导的精讲内容,更加精准地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使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规范示范下,养成认真书写、写后检查的良好语文识字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识字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和语文学习效果的持续增强。
二、利用语文阅读中的“错误”资源,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出现语文学习错误的“重灾区”[3]。这主要體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难以深入文本之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内涵;二是学生无法以课内课文为支点,展开广泛的阅读和群文阅读。此类语文阅读学习错误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和语文阅读育人价值的实现,也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造成了较大限制。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学习错误的开发利用,通过合理捕捉和精准纠正错误,驱动学生深度阅读和广泛阅读。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时,小学语文教师便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进行思辨阅读和群文阅读,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该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寓意,从而培养他们主动从寓言故事中汲取处世智慧的阅读意识。
第一,引导学生在全面把握文中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后自主默读全文,并在学生默读后,从该寓言故事的寓意出发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小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角,抱怨自己的腿的?在故事的最后,为什么小鹿又转变了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你们认为鹿角和鹿腿哪个更重要?这些问题能驱动学生紧密围绕该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部分学生可能会得出“难看的鹿腿比美丽的鹿角更重要”的片面阅读见解,理由如下:在《鹿角与鹿腿》寓言故事中,小鹿正是因为自己强壮有力的腿才得以从狮口逃生的,在逃跑的过程中,像珊瑚一样美丽的鹿角反而挂在了树枝上,险些使小鹿丧命。如果没有鹿角,小鹿在逃生时便会跑得更快。因此,鹿腿比鹿角更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学生所产生的这一片面阅读见解为切入点,提出问题:“那么小鹿在经历此次灾难后,是不是应该将自己美丽的鹿角锯掉呢?”从而引导学生围绕寓言的寓意进行深入思考。
【观点一】应该将鹿角锯掉。将鹿角锯掉后,小鹿就可以跑得更快,更为迅速地逃生。
【观点二】不应该将鹿角锯掉。鹿角是小鹿身份的象征,如果将鹿角锯掉小鹿就不再是鹿了。
【观点三】不能把鹿角锯掉。小鹿没有了鹿角,就好似人没有了头发,小鹿的美丽便不复从前了。
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更为清醒、透彻地认识到自身阅读见解与感悟的片面性,從而主动进行纠正,更为全面、深刻地把握该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与道理,即鹿角与鹿腿同样重要。鹿腿与鹿角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不能因事物的长处而忽视其短处,也不能因事物的短处而否定其长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事物,只有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4]。
第二,在学生充分理解《鹿腿与鹿角》这一寓言故事的寓意与道理后,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从部分学生仅满足于课内阅读的错误语文学习心态入手,向学生提问:“《鹿角与鹿腿》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从表面看待事物,也不能仅关注事物的外表,而是要更加注重其实用性。那么,所有的寓言故事反映的道理与寓意都是相同的吗?从《守株待兔》和《陶罐与铁罐》两则寓言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寓言类文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侥幸心理,使其纠正、改正、修正自身的语文学习心态与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以“寓言”为主题的广泛阅读和群文阅读活动,使其通过阅读《叶公好龙》《滥竽充数》《池子与河流》《三只小猪》等经典中外寓言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见识阅历,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挖掘语文习作中的“错误”资源,驱使学生有效写作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5]。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会因自身年龄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而频频出现写作错误。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对语文写作的厌恶和抵触情绪,也会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习作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的挖掘开发与有效利用,以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写作。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类型多为“起步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类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并为学生后续学习各类作文写作奠定基础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语文习作中的“错误”资源,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修改病句和错句、纠正不当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等方面,以充分发挥和彰显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与育人价值。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课“我的动物朋友”中,小学语文教师便可有效利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动物特点描写不细致、不突出以及病句、错句等错误进行习作教学指导。
一方面,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对动物特点描写不细致、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写作后,组织一次作文展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上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在仔细倾听同学作文的同时,根据同学的语言描述,尝试将其所描写的动物形象绘制下来,并从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动物特点描写的生动性以及语言组织的流畅性等多个层面,对同学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此举一来可利用学生的写作错误,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增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二来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典型事例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写出自己动物朋友的特点和可爱之处,从而获得语言组织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针对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错句问题,教师可在评改作文后,将其中的病句、错句收集起来,设置一节病句、错句修改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与改正这些病句。以学生作文《神气的大公鸡》中的病句“听,它那‘咯咯咯的叫声,好似胜利的凯旋乐曲一样,在空中回响”为例,在引导学生分析此病句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这一语句,并尝试用缩写、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审视病句。由此,学生便能发现其中“胜利”与“凯旋”两词存在赘述问题,并将其改为“听,它那‘咯咯咯的叫声,好似凯旋乐曲一样,在空中回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修改作文中的病句、错句,对自身所存在的写作问题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还能从中吸取经验,在今后的写作中主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积极避免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基础性和实用性最为突出的学科之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为目标,充分开发学生在语文识字、阅读与写作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并巧妙地利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育人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正确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学会“将错就错”“变错为宝”,从而使其在深刻感悟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和人文魅力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形成受益终身的语文品格和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陈天骄.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资源运用思考[J].语文新读写,2022(2):15-17.
吴军霞.变错为宝生成精彩 化误为美促进和谐[J].课外语文,2021(34):26-28.
朱伶俐.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思考[J].内蒙古教育,2020(15):75-76.
冯泽.小学语文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时代,2020(11):17-18.
覃明会.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