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17高登刘二虎
高登 刘二虎
【摘要】物理学是从自然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运动和能量,物理学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作为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非常注重实践,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不再单一,更强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丰富物理素养.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存在厌倦情绪,因此需要物理教师结合新高考背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主,合理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职业追求方向奠基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一种新型探索,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设计等全面连贯的教学设计方法.大单元是相对课时划分而提出来的,划分依据是学科知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学内容等,这种方式能够完成物理学知识的思维闭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1-2].该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按照物理思维逻辑选取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合理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能够让物理知识体系更为完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有序回顾以往的学习知识,高效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并能与其他物理学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形成更为稳定的学习框架,让学生有自己的物理学架构,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1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让教学更便利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物理是一门强调逻辑性、系统性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知识教学的逻辑性.既往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时,教授内容会受课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限制导致教学活动设计围绕单个知识点,并未充分体现物理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学生在相关物理知识学习方面也多呈现碎片化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重难点以及先后逻辑关系并未充分掌握,阻碍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3-4].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完善,教学知识体系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根据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课堂教学中掌握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物理知识教学基本流程,在贴近单元主题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尽管当下不少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课堂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重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不充分,对物理学习问题多维度探索能力欠缺,很难掌握物理知识学习的核心要点.将大单元教学模式引进高中物理知识课堂学习中,为学生物理知识内容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根据情境中设置的前提条件对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在学习一个大单元内容后,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完整的知识框架[5].
此外,在传统物理教学形式中,多以课本知识讲解为主,对于教学问题的探索也多以教师布置的大量习题为主,题海训练战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查缺补漏,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但该教学形式忽略了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还会让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目标产生模糊心理状态,不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目标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对于物理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该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优化教学过程,围绕新高考背景下设置的教学目标优化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内容,能有效突破学科的限制,引入前沿知识,让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体系具有前瞻性、完整性,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探索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应对策略
2.1 科学性解读教学主题,合理设置课程
物理课程教学方案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教师能够明确大单元教学实践的单元教学主题内容,同时也是指导学生把握深度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能够提前深入解读物理教学主题,明确知识要点、重难点、前沿性相关报告等.教学课程设计也需要充分体现单元教学主题,并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单元主题的基本特点,并能将不同主题之间的物理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串联,引导学生自己建立相对完善的物理知识框架[6].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内容关于“打点计时器”“时间 位置”“位置变化速度快慢的描述”几节内容为例,教师需要对不同教学版本教材提前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从而为学生设计更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比会发现该几节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打点计时器”独立章节中涉及使用与数据处理两部位,能够与后两节内容紧密联系,掌握时间、位移等概念.另外,在“相互作用——力”课程学习中,涉及旧版教学内容“牛顿第三定律”,这种编排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可先将牛顿力学相关内容进行描述,而后对课堂内容特别是“力”的概念进行清晰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关于“力”学相关物理知识体系.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小组教学活动的作用,让理解能力差异化的学生进行小组配合,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利于提高學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此外,设计不同课时单元联动学习活动,更便于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学情境设计贴合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讨论中,需要教师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性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是渴望的、主动的,并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法可与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密切结合,教师根据课堂所需讲解内容并结合已有教学资源创设对应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建活跃课堂氛围,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物理教学更加丰富、活泼,学生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及单一,利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参与积极性[7-8].
例如 在关于人教版“热力学”知识的学习中,因相关教学知识较为抽象,且概念和定律内容复杂,仅通过口头叙述讲解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在充分保障教学课堂安全条件下,教师在教学实验室中引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热水壶、高压锅等物品,通过情境创设,询问学生“热量从何而来?”“为何加热后高压锅压力越大?”“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高压锅爆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解决呢?”以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将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与分享,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进行热力学知识学习上,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微观、宏观两方面从高血压热力学知识学习延伸到常见的生活物理学知识学习与探讨,如空调通电,产生热能,却出来了冷空气是为什么?家用扫地机器人工作原理是什么?洗碗机有哪些物理知识值得学习?等等.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索并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物理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原理和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大单元教学模式,促进物理知识网的科学性构建
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更需要严谨,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新高考背景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学教材大纲、日常生活实践等合理地设置大单元主题,让物理学习的知识网络更为完整,以便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能力的观察,还需要追踪调查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课后布置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以及学生课堂实践成果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力学”物理知识学习为例,相关知识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等.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力”为新单元学习主题,既然学习内容与力相关,就设计一些“力学”的情境活动,围绕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分析该活动是由“哪些力”作用完成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最新物理学研究成果及前沿科技知识,帮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火箭发射、新能源汽车活动、高速公路构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一些活动设计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2.4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教学探索
对于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不仅需要关注教学流程,更需要注重教学评价,这是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容易忽视的教学步骤.形成性评价是為了了解学生的深度而开展的一种教学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具有一定反馈作用.但因当前大单元教学还处于测试阶段,开展的单元教学活动也以学生认知情况为前提,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应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最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中,还可通过客观的评价量表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教学探索,主要将学生的单元学习能力、阶段性测评考试等作为评分标准.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借助教学评价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高中物理学科学习内容繁多、物理知识体系复杂,学生会受紧迫的学习环境、不科学的教学内容等影响导致对物理知识学习接受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科学习思维,且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方向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不再单一、片面化,更加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更利于学生接受物理学习知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高中物理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连贯性特点,教师基于自身所掌握的高中物理知识、贴合学生认知接受能力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能够为学生学习理物理知识提供更好的帮助,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JY14-L347)】
参考文献:
[1]李启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14):24-26.
[2]林小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3(05):71-73.
[3]黄德利.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29-31.
[4]林吓华.新高考背景下“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1(03):33-34.
[5]李杰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127-128.
[6]章芳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26):161-162.
[7]何贵新.新高考物理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探究[J].新课程教学,2021(03):8-9.
[8]涂强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优化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