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家校合育进程中的策略办法
2024-05-17陈祥梅
陈祥梅
家校合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探索的教育方向。只有携手家长和社会,才能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进而推动教育的快速和谐发展。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对家校合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学校的倡导下,家校共育工作日臻完善有力。
一、努力提高服务家长的工作能力
(一)努力开展自我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辅导材料和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了解班级现状,梳理并思考清楚,履行责任,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运用科学方法启发和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了对家长的指导和沟通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班级家校连心桥。为了帮助家长了解班级和学生学业情况,以及学校相关教学工作,取得家长的帮助和理解,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会及时更新班级微信群内容,发布每周学习活动计划,及时与家长沟通,观摩课堂知识和案例记录,让家长更主动、更直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对学校情况以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后,才有效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
(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双减”背景下,更加需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应该认真履行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的职责,把这项工作常态化;同时,必须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学校也要把教师的表现和成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之间需要建议一个沟通联系的桥梁,可以在现有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些家长组织,以便更好地沟通。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家长们的诉求与疑问;家长组织的建立,也需要做到工作职责明确,行为规范。
二、开展全员家访面对面活动
我充分利用周末走进学生家庭,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他们的行为,也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其次,开展线上家访活动,大面积了解学生的共性需求。通过家委会的协助作用,建立起老师和家庭共同的目标体系。
家访中,我引导家长强化家庭责任感,注重家庭建设,以身作则,积极培育向善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努力的过程。在孩子犯错时,不能一味责怪孩子,当然更不能置之不理,要了解事情的经过,给孩子说清道理,从小就注重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另外,家长还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主动报名参加家长组织,深入了解學校工作,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
三、利用开放日、家长会让家长深入学校
“双减”背景下更加需要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学校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任,全面掌握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
学校开展家长走进课堂活动,我就请班级中学生的家长为学生们上一堂课,可以是教育类的课堂,也可以是和家长工作有关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也了解到了课本之外的生活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旨在帮助家长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作为班主任,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们展示班级情况,所有的任课老师也会同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会上,我常讲的内容就是五项管理规定。“双减”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在平时家长要监督孩子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孩子在课后服务未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回家完成,这时候家长的监督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除了完成每天基本的学习任务以外,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促进睡眠,保持健康。不可忽略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放学后家长要对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不能放纵孩子无节制地使用电子设备,学校也会积极监督学生上学时手机携带情况,家庭和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监督,旨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双减”之后学生的空余时间增多,学生的安全问题又成为了一大挑战,家长要履行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也要积极学习并向孩子传达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搞好家校合育
(一)让课后服务到位暖心。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提高学生完成课后学习的效率并减轻家长在家辅导负担。为此,我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辅助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家长的辅导负担,以及增加了以实践为主的作业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把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优质、多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要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