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4-05-16刘彦辉

中国新通信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在当前教育教学制度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与意识,从而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夯实基础。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客观分析确定培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重点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意识与能力,同时为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转换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

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价值观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时期,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则扮演着引领与塑造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角色。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突出的是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筛选、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才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效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做出明智的决策。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培养信息搜索的技巧和信息验证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其次,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信息共享与合作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传播。学生需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学会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此外,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注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领域变化迅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应对未来挑战至关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技能,为未来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涵涉及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信息共享与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不仅是高中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他们面对未来社会和职业挑战的必备素养。通过系统、全面地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学生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展现个性魅力,实现自我成长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

(一)引入互联网思维以形成核心素养观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思想观念角度出发,切实维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以响应统筹兼顾的思想与要求。在教育理念方面,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方向与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需要解放传统教育模式,以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展现教育本身的优势。简而言之,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特别是对高中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进行宣传,以提高教师对此的重要性认识,并實现与课程的相互融合,满足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首先,学校需要借助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这要求学校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依托,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其中,积极落实相关的办学政策,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确保相关教育目标的合理实现。其次,需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设计工作。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需有一定的平衡性,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二)确保信息意识的先进性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格外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意识以及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相关意识引入到学习活动中,正确面对网络背景下信息数据的变化要求与特点。我们还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确保学生在思想层面的先进性。此外,还需要注重该学科信息意识导向作用的体现,确保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与理念体现具有先进性,这有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需要及时针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判断与筛选,提取出最准确而有价值的内容。在这方面,教师最需要注重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信息的基本识别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信息遴选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当中蕴含着大量的计算内容,所以这也需要教师依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数据与技术”的内容时,应从基础数据库技术层面出发,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计算方法以及特点,进而培养敏锐的计算思维意识和能力。另外,讲解“三维设计与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在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结构、满足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当前,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全新的信息技术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信息素养课程

当前,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网络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开展信息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图片、文字资料等多媒体资源供学生观看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网络中找到的资源整理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汇总,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查找资料。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查找。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二)创设模拟情景提升沟通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丰富,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设模拟情景,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模拟情景,引导学生以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比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软件设计为一个虚拟人物,然后让学生扮演该虚拟人物,与其进行沟通互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设计好的网络游戏场景分享给学生观看。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其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给每位成员分配一个任务或职责,然后让其他成员根据其自身优势对其进行帮助或指导。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还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让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能力的人进行和谐共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够提升其信息素养。

(三)推广数字文化素养教育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就必须要积极推广数字文化素养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字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方法。例如:在网络社交平台中不随便透露个人隐私;不随便转发网络上不真实的新闻;在网络购物中避免被人欺骗;不随意注册他人账号等。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字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网络互动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文字识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文字识别软件如何识别和分类文字。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和网络互动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课外活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外活动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字文化素养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進行。因为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会有很大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彼此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借鉴他人优秀经验和成果。而对于个别不太好的小组成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帮扶。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合作小组贡献情况等开展综合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升其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可谓是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迎来了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方面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基础软件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刘彦辉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永伟,曹建香.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支架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3):26-29.

[2]王宁.智慧教育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2):26-29.

[3]赵明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2):30-33.

[4]张逵.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6):10-12.

[5]井艾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08):131-133.

[6]张建忠.“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2(08):64-66.

刘彦辉(1978.04—),男,汉族,山东宁阳,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互联网+互联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