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16张建

中国新通信 2024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旨在打造智慧型教学课堂,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语文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主干学科,任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如何高质量地应用信息技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切实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不断变革。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创新自身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同时,教师也需要持续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依托信息技术强化培养学生参与阅读兴趣

(一)构建生动性、形象性阅读教学形式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刚开始阅读时往往不能仅仅通过阅读材料来深入地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也无法建立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十分有限,只能通过详细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然而,这种纯讲解的方法不仅不能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能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阅读材料的呈现更具生动性和形象特征。学生不仅可以阅读文字内容,还可以观看图片和视频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如果教师仅仅只是鼓励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教材中少数几张图片,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无法深入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无法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思考联系起来,导致这篇文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展示与西沙群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结合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西沙群岛中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美丽的海底景色、茂密的森林、翱翔的鸟类、五彩斑斓的贝壳以及乌龟等建立直观的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西沙群島的丰富性,还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阅读,并激发对广阔世界的认知与探索的强烈兴趣。

(二)提供富有针对性特征的阅读教学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丰富多元且具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心对阅读学习活动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拓展学生获取阅读材料的渠道,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素材。这样的素材选择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阅读兴趣进行灵活选定。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年级的提升,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任课教师应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为他们选取针对性强的阅读教学素材。

举例来说,教师将《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那一定会很好》这两篇文章作为教学内容后,发现学生对于这两篇文章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天真活泼、喜欢幻想,所以非常喜欢这类童话故事。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吸收人生哲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自主选择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述他们所读童话故事的

情节。

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接触到了更多适合他们身心发展阶段的优质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筛选各种类型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为每个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提供类型多元的阅读补充教学材料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时效性特征。一旦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就会渴望与相关内容进行阅读。通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高效地搜集和传递教学信息,并及时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类阅读教材,将其提供给学生,以激发他们进行补充性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在教授故事类文章时,学生通常会对其中的人物经历、故事背景和发展过程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所涉知识,从而提升学习的感悟。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故事内容,可以初步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由于这篇文章非常引人入胜,学生在读完后通常会觉得意犹未尽,希望了解更多与诸葛亮和其他人物相关的故事,或者了解同一时期其他人物的故事。这时,教师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有关三国时期的相关影视资料和书籍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或者分享给班内沟通交流群,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具体历史概况,学习更多与诸葛亮和其他人物相关的历史故事,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这种方法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又促进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三、依托信息技术强化培养学生参与阅读优质习惯

(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有意义的阅读,过程中必然需要思考的参与。进行高质量阅读不能仅仅依靠眼睛的努力,还需要依靠灵活的大脑思考,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吸收知识并提高阅读效果。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促使他们在阅读时进行深度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后,能够通过阅读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实效和个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许多学生对壁虎这种生物并不熟悉,对其特殊的能力和生长习性也知之甚少。

通常情况下,许多学生可能将这篇文章视为一个寻常的小故事,认为壁虎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用其他类型的小动物来取代。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学习误区,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为什么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会逐渐长出全新的尾巴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收集有关壁虎的知识,了解壁虎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何选择壁虎作为主要角色。通过广泛收集和学习,学生将逐渐认识到壁虎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壁虎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壁虎的认识和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将让学生不仅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还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包括了思维习惯,也包括了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从小着手。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协调很难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学生保持专注,并逐渐养成标注、回顾和点评阅读内容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当教师教授《荷叶圆圆》这篇文章时,应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如图片、flash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来展示荷叶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阅读材料呈现在屏幕上,并突出显示其中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加深颜色或单独批注的方式,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标注重点和难点内容,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内容进行标注。通过这样的优化措施,教师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的阅读效果,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学习

习惯。

四、依托信息技术优化学生自身阅读学习体验

(一)创设优质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合理高效且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优质课堂,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快速融入材料描述的场景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以往的课堂情境创设主要依赖于语言,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阅读材料中的内涵和情感。然而,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有限,仅依靠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内容,使他们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获得全方位、真实的情境阅读体验。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文章的整体意境。

例如,在针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多媒体资源,如图片、flash动画、音频和视频,以展示文章中的榕树形象、河流形象和各式各样的鸟类形象。通过使用希沃电子白板或其他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观察这些教育资源,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并与阅读的文字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描述的场景。随后,在阅读整篇文章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代入其中,并将文字描述与图片内容融合起来,深入理解文章所涉及的词汇和句式,以达到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巧用虚拟现实技术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相比于使用情境教學法带来的身临其境感受,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完全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具体场景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沉浸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沉浸式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产生全方位、多感官、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对《赠汪伦》这首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常常强调诗中送别的情感,尤其是在登船出发时,汪伦向友人告别的踏歌声逐渐传来。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种送别情感可能有困难。通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只需佩戴相应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视角,亲身体验登上轻舟漂流的感觉。

同时,他们还可以聆听岸边传来的踏歌节拍,观察朋友在杨柳树下渐行渐远的身影。在这种直观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所传达的情感,获得更丰富的阅读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结合沉浸式教学理念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自主表达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新型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帮助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张建 临朐县山旺镇龙岗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欣悦.智慧课堂高效教学——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新课程,2021(43):176.

[2]张振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3):98-99.

[3]张翼萍.小学语文课堂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J].教育科学论坛,2023(20):78-80.

[4]陈晓波.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路径与策略[J].语文建设,2023(12):10-12+20.

[5]赵晓莉.“互联网+小学语文”的智慧课堂模式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3,25(12):188-190.

张建(1977.11-),男,汉族,山东临朐,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