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服饰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原则与路径
2024-05-16张卫民李诗怡
张卫民,李诗怡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服饰作为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镌刻着人类长期以来生活的印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1]土家族服饰既在外形上具备极强的艺术性,又在工艺上兼顾独特性。土家族服饰的色彩、纹样既具备审美性,又蕴含文化底蕴,具备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前教育阶段应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2]土家族服饰是我国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充分挖掘土家族服饰的美育价值,以充实幼儿园美育工作的内容。目前,服饰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多停留在欣赏上,民族服饰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完全开发。研究土家族服饰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对新时代美育工作号召的响应。因此,本文以土家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探寻土家族服饰融入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原则与具体实践路径,以期彰显服饰文化的教育适切性,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
一、价值
土家族服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情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展示土家族服饰的美丽与独特,能够激发幼儿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丰富其审美体验,并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新内容和新素材。
(一)激发民族情感,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3]民族服饰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区别于其他族群的外在符号。首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土家族服饰,让幼儿动手制作或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能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传递民族共同体的信息,让身处现代社会中的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幼儿对土家族服饰的认识,从而使幼儿在服饰文化的浸润中自然地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4]其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土家族民族服饰,还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定位产生认同,最终完成社会化教育。最后,土家族服饰凝聚着土家族独特且美好的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幼儿在感受与体验土家族服饰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服饰背后沉淀的优秀精神品格。
(二)激发审美情趣,提升幼儿审美力
首先,土家族服饰在色彩上十分活泼鲜亮,延续了“好五色衣”的传统。土家族服饰色彩处理上明媚轻快,着重强调纯度、明度和冷暖色的对比,喜好运用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等对比较强烈的纯色,体现出特有的民族色彩感。其次,土家族服饰在纹样的选用上十分多样,其服饰纹样多以花、鸟、兽等吉祥纹样为主,充分体现土家族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最后,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极具独特性。土家族织锦是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织锦,采用丝、棉、麻等作为原料,颜色选择上以红、蓝、黑为主,使用“通经断纬”的织布方法。这一技艺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彰显了土家族服饰的独特性。
将土家族服饰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5]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土家族服饰教育,可以让幼儿接触和感知土家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幼儿在观察和欣赏土家族服饰的独特设计、丰富色彩和纹样时,能有效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近距离观察接触、模仿绘画等,幼儿能够锻炼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表现能力。
(三)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无论是内在工艺上还是外在形象上,土家族服饰都具备较高的教育资源价值,不仅能提升幼儿审美情趣,还能够丰富幼儿园其他各领域活动内容。第一,土家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充实语言领域活动,提升幼儿民族语言认同的重要方式。穿戴土家族服饰,了解土家族服饰的历史背景,以及在与土家族织锦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土家族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土家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第二,土家族服饰反映民间智慧,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充实科学领域活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土家族织锦采用独特的“通经断纬”技艺,其纺织机——腰式斜织机更是传承千年,为现代织造技术奠定基础。幼儿通过观察、抚摸服饰纹理,体验腰式斜织机,能够在感受土家族服饰的材质、结构和制作工艺的过程中产生探索欲,提升观察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第三,土家族服饰能够反映土家族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充实社会领域活动,提升幼儿民族认同和归属感。在了解土家族服饰的历史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与土家族服饰织锦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幼儿能体会到民间智慧的博大精深,内化土家族人的美好品质。第四,土家族服饰制作工艺精巧,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充实健康领域活动,提升幼儿手部动作灵活精细程度。体验土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需要幼儿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腕,进行精细操作。引导幼儿亲手体验土家族服饰制作过程,能够加强幼儿的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综合来看,土家族服饰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开发和利用土家族服饰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原则
幼儿园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时既要遵循目的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也要遵循民族性和渗透性的原则。[6-7]除这些原则之外,考虑到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特殊性,幼儿园在开发土家族服饰资源时还应当关注体验性,引导幼儿在具身感受中获得经验,充分发挥服饰的审美性,让幼儿在服饰的美中感受情趣,同时要遵循服饰融入的适宜性,应适应文化及幼儿发展的需要,更要坚守服饰文化的育人性,把握正确的教育目标和方向。
(一)体验性
梅洛·庞蒂提出“具身主体性”思想,将身体的主体性拔高,认为身体体验至关重要,而幼儿在感知世界时是不可能脱离身体知觉的。[8]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亲身参与、感知和体验土家族服饰的美丽与独特。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行动的主体,在利用土家族服饰的教育资源时,要以幼儿的体验为优先。教师应当让幼儿自己表达出对土家族服饰的态度和观点,应当让幼儿在亲手触摸面料、亲眼看到色彩、亲手制作服饰后自主构建自己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将汲取到的知识或情感实践化,也就是要让幼儿在感受土家族服饰的美后,用行动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幼儿主动在日常生活或节日活动中穿着土家族服饰,积极地和身边亲友分享土家族服饰的美等。
(二)审美性
首先,教师应该尽力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土家族服饰样品,展示给幼儿观赏。通过观察和欣赏,幼儿可以感受到土家族服饰的色彩、纹样、织锦工艺等方面的美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强调大众对土家族服饰的看法,而应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想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土家族服饰的看法和感受,让幼儿在审美交流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增强幼儿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能力。最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审美表达途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绘画、手工制作、观摩优秀作品等,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体验土家族服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多样性,提升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和包容性。
(三)适宜性
适宜性表现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方面,教师在开发土家族服饰资源时要始终遵循传统文化本身的发展逻辑,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民族文化场域作为教育的原生场域。无论是在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内容上,创新都应当从本民族的优势出发,不可盲目地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教育而教育。另一方面,不能不加筛选地将所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在选择土家族服饰中的元素资源时,要关注土家族服饰的产生背景、环境、条件等,同时也尊重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念,结合时代价值,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美术活动内容。另外,适宜性还体现在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方面。在将土家族服饰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时,教师要考量土家族服饰的各个方面,判断哪些方面是有价值的,是幼儿熟悉的、可接受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世界,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来开展活动,依据幼儿的兴趣、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来选取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删减所选的内容,增强其操作性。
(四)育人性
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在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追求扩容增量、求新求奇、偏离教育内涵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浅表化、碎片化。[9]因此,幼儿园在开发土家族服饰资源时应当把握好土家族服饰的内涵定位,牢牢抓紧服饰蕴含的育人价值,杜绝为了融入传统而生硬融入的现象。
从民族文化教育的任务来看,育人性应当是首要原则之一。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但是,文化传承不能为了传承而传承,应该关注文化传承对于个体和群体的现实意义和成长价值,其落脚点始终在于人的生成与发展上。服饰是根植于民族土壤的独特文化基因,与当地幼儿的文化前理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其有效传承在获得和发展人的“根基持存性”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10]因此,在将土家族服饰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土家族服饰的美育价值,另一方面要克服教学中重形轻神的弊端,充分挖掘土家族服饰的历史文化的育人价值。
三、路径
土家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素材来源。具体而言,土家族服饰的色彩、纹样和内涵精神都能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激发新的活力。
(一)土家族服饰色彩融入美术活动
首先,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土家族服饰色彩的自然元素。土家族服饰中含有红、黑、蓝、白等基本的颜色,教师在让幼儿欣赏实物的过程中,应引导其感受色彩及色彩的变化,使幼儿能够识别基本的颜色。其次,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感知土家族服饰色彩搭配的独特性。土家族服饰的颜色搭配呈现出反差强烈、色彩鲜艳的特点,以黑白为主色,红蓝为点缀,彰显出“动中有静”的意蕴。因此,教师在开展欣赏活动时,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色彩上,使幼儿在鲜明的色彩中了解色彩搭配的规则,感受颜色的深浅变化协调之美。最后,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土家族服饰染艺的精妙。土家族人民多采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对棉布面料进行染色,利用不同的植物提取出丰富的颜色,染出了各式各样的花色面料。[11]教师可以将土家族服饰上主要颜色的染色过程简化,并将其融入美术手工活动,让幼儿动手染布,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
(二)土家族服饰纹样融入美术活动
首先,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土家族服饰的图案美。土家族服饰中有着丰富的花纹图案,如对称花纹、点状花纹、花草树木图案等,这些花纹图案都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挑选出土家族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幼儿感知能力发展水平的花纹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感知土家族服饰的图案美。其次,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土家族服饰的图案装饰规则。土家族服饰中的图案装饰和搭配具有一定的规则性。例如,多数图案具有对称性和连续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内容,引导幼儿领悟土家族服饰的构图规律。最后,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土家族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形状知识,包括圆形、长方形和菱形等。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引导幼儿欣赏各类几何图形。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带领幼儿开展绘画、拼贴等创作活动,从而加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土家族服饰精神文化融入美术活动
首先,土家族服饰融入美术活动时,教师要深化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欣赏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关注服饰表面的艺术美,还要向幼儿呈现服饰在历史变迁中形制、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节日等,进一步关注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从而增强对土家族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其次,土家族服饰融入美术活动时,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劳动精神。教师可以土家族织锦为主题,开展长期的实践主题活动。以种植、提取颜色、染色、编织为线索,让幼儿参与到各个环节的过程中。春天,让幼儿亲自种植能提取色素的植物,如姜黄、五倍子、栀子花等。幼儿在挖土、播种、浇水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当植物成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采用简易的工艺从植物中提取色素,学习扎染的方法,获得劳动成果。除劳动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将韵律活动引入美术活动,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了解织布的动作,初步感受织布的手法,再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织锦图案,最后形成自己的编织成果。最后,土家族服饰融入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萌生对自然的关照与敬畏。教师可以将图案、纹样中的自然元素提取出来,专门组织土家族服饰中自然艺术元素和真实自然场景的比较欣赏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走出教室,在户外寻找能与土家族服饰中的图案对应的自然元素。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亲身感悟土家族服饰的内涵美,感受其中自然元素的意义,从而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仰内化于心,萌生对自然的关照和敬畏。
总之,幼儿园应充分借助土家族服饰这一民族文化资源和载体开展美术教育,在遵循体验性、审美性、适宜性和育人性原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土家族服饰中的美育元素,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美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