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构想
2024-05-16吕金梦
吕金梦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自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基本框架以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阅读素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本研究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建构“五位一体”的语文阅读素养模式。
一、概念界定
素养是知识、技能(能力)与态度的组合,《素养》提出,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概念,是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统一。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集中在阅读知识、阅读能力和策略,注重对结果的考量,而忽视阅读中的非认知能力因素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应注重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非认知能力因素,使学生想读、会读、乐读、多读,能够在读中生智、读中升情,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二、“五位一体”模式的基本要素与内在联系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中的“五位”指“激”“读”“情”“展”“升”,“一体”指“阅读素养”。
(一)“激”——唤起兴趣
在阅读兴趣方面,兴趣是人们想要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2-3]阅读兴趣是阅读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4]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初次接触文本知识会面临一定的阅读障碍,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胡适将兴趣原则分为三部分:原始兴趣、新兴趣和理智兴趣。[5]教师以学生的原始兴趣为出发点,将原始兴趣与教学目标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新兴趣,通过教学使学生保持对兴趣的热爱并付诸行动,从而将兴趣发展为理智兴趣。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生动有趣的内容,丰富教学语言和手段。
(二)“读”——走进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6]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读”为主。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正字音、辨字形、解词义、析段落、悟感情、得方法。从内容上看,阅读包括直观材料和非直观材料;从形式上看,包括粗读、细读、精读、品读等;从方法上看,包括学生自读、教师带读、集体朗读、默读、角色扮演等。不同的内容、形式及方法应以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为原则。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特点,教师应选择直观的内容,以问题或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言文字,与作者及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进而生发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情”——以情促读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受到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影响。平等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顺利开展的情感保障。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其次,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最后,教师要营造宽松、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保持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状态。
(四)“展”——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将阅读过程外显化的重要环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有交往、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7]同伴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例如,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说、比、写、画、演等方式分享阅读收获,同时给予反馈。在展示交流过程中,阅读活动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形象、由个体到集体、由单一形式到多样表达,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投入阅读活动。
(五)“升”——情感升华
阅读情感是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阅读过程。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言文字知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等,还需要学会通过阅读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8]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文本内容创设作品情境,引导学生“初读入情—逐渐动情—自然抒情—课外延情”从而在语文阅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的“五位”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相辅相成。兴趣是前提,阅读是主线,情感是保障,展示是动力,升华是深化。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于阅读、展示等环节,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 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激发、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阅读和展示环节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情感抒发空间;第四,展示交流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第五,情感升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阅读的文学价值。从纵向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被动转向主动,阅读行为由课堂延伸至生活。从横向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涵盖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文章谋篇布局的学习、阅读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
三、“五位一体”模式的关注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态度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应该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4]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一定空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提出疑问、表达情感等。
(二)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
读书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与充实才能,愉悦身心是阅读之体,增长知识才能是阅读之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是阅读课堂教学的关注重点。快乐阅读教学是指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富有情趣、自觉自愿地进行阅读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9]然而,目前语文教学课堂存在过于关注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阅读的本体价值、强调学生是否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等认知型知识而忽视其内心情感体验等问题,背离快乐阅读教学初衷,学生在机械重复性的讲解、抄写、背诵中进行阅读。“五位一体”模式则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指一种固定化或模式化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是稳定的、难以改变的倾向,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方式,提高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效率,在短期上展现出学校的教育成果,长远来看,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10]从习惯的培养时机看,基础教育阶段应将重点放在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上,朱熹在《小学》中倡导小学是“圣贤坯璞”打基础阶段,重在“学事”以养成教育。[11]因此,小学阶段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品质和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语文课标对小学各阶段语文课外阅读量具有明确规定,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等。[4]因此,在学生需要课外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推动阅读行为发生在课堂内外。
四、“五位一体”模式的实践要点
(一)灵活安排五要素
“五位一体”阅读素养包括“激”“读”“情”“展”“升”五部分,但并非每节课都机械划分为固定比例,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状态、文本内容特征及阅读教学目标等灵活安排。对于说明性文章,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的故事性文章,教师可开展多样的展示性活动,如角色扮演等;对于情感细腻、寓意深刻的文本,教师需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文意,通过口头表达或绘画等凝练文章表达的情感。总之,“五位一体”模式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框架和思路,具体实施需要教师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在备课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育机智,灵活统筹学习内容。
(二)以螺旋上升的顺序实施
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激”“读”“情”“展”“升”五要素的实施顺序并非线性,而是螺旋式上升。第一,激发学生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文章阅读、课堂展示及情感深化中都需要强化学生阅读兴趣,以兴趣作为阅读的内在动机。第二,阅读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阅读贯穿课堂始终。第三,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等。第四,展示是阅读方式的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等。第五,情感升华产生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之上,或者在某个环节迸发。五要素在实施过程中交错进行,互相促进。
(三)正确处理“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的落脚点,“五位”是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的实施服务于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整体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为了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鼓掌,学生被动表扬朗诵课文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2]
(四)立足课堂内外实施
信息社会有助于推动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发展,改变人们对课程的固有认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的实施以课堂为主阵地,但不局限于课堂。从五要素的具体实施过程看,课外活动在学生兴趣的激发、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展示活动等发挥重要作用。从五要素实施的最终目的看,阅读素养的提升意味着学生能在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和阅读行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五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可以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供结构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激”“读”“情”“展”“升”五要素基础上,把握教学重难点及实施的注意事项,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