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视角下提升家校沟通有效性的策略
2024-05-16葛仁璋
葛仁璋
(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浙江杭州,311215)
一、引言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指出,教师要根据家长类型、问题类型、情境需求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借助家长会、家访、个别面谈、书信、电话、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建立常态化、通畅、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1]家校沟通是家长和班主任基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互相传递情感,共同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发育、智力发展状况等进行双向交流的互动活动。家长通过班主任视角,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从而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班主任根据家长的反馈,可以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及学生在家的表现,分析学生行为成因,提出家庭教育建议。有效的家校沟通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理念、沟通方式、沟通技巧等因素的影响,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存在沟通低效现象,导致家校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究家校沟通的意义,分析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提出提升家校沟通有效性的策略。
二、意义
教师沟通能力和水平对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2]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助力家校沟通。班主任和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见证者,良好的家校沟通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家校共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教育目标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要实现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从同样的原则出发,在教育的目的、过程、手段上不要发生分歧。[3]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应目标一致。部分家长认知上存在偏差,将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归结为教师的问题,部分班主任则不考虑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学生出现问题就将责任推给家长。班主任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共同发挥教育作用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班主任与家长可以共同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方式上,班主任面对全体学生,注重理性教育,家长注重感性教育。面对同一个个体,班主任和家长的处理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班主任和家长需要互相交流和反馈学生情况。
(三)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家长的同盟军。若家长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思想统一,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可以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寻求帮助,形成教育合力。
三、影响因素
近年来,家校沟通的渠道多元、时效迅捷,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呈现多元性。
第一,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育人理念具有差异性。对同一个问题,家长的看法不同,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例如,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同时,受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不认同班主任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思路,家校沟通的效果不佳。
第二,受沟通方式的影响。家校之间常见的沟通方式有家访、家长会、书信、线上联系(电话、微信、钉钉)等。相比传统的沟通方式,新媒体沟通工具呈现出高效、便捷、可留存的特点,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是当下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家校合作。例如,某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班主任将学生的照片发至家长群,侵犯学生的隐私,造成家校矛盾。
第三,受沟通技巧的影响。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沟通内容的反复性,二是沟通时间的持续性。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技巧的运用,包括谈话方式、谈话语气等。沟通技巧对共识的达成、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因户外活动磕伤牙齿,班主任应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时跟家长联系,说明情况。
四、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的教育程度、成长经历、职业、教育观念具有差异性。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学习状况。例如,班主任可了解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职业状况与文化程度、居住条件等,同时,班主任还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期待、学生的日常表现等。如果学生表现异常,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是否有家庭变故情况,如父母婚姻状况、家里是否发生意外事件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助于班主任梳理沟通内容、选择交流方式,使家校沟通更有针对性。
(二)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
针对不同情况和家长,家校沟通方式不同。例如,当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伤害时,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如果班主任想了解学生某种习惯、性格的成因,可以私下与家长联系,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沟通技巧是家校有效沟通的基础。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注意语言的艺术、讲究方式方法、及时调整沟通策略。例如,通过观察家长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读懂家长需求。如果学生有需要改进之处,班主任可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更好”的句式委婉表达。对素质较高的家长,班主任可以坦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在倾听家长意见的同时,适时提出建议,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对工作较忙的家长,班主任要引导家长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不理解学校工作的家长,班主任要肯定家长正确的观点,同时耐心帮助家长分析事理。改变语言表达方式,摒弃说教性语言,转换为以“我”为出发点的请求性语言,如我们一起、我想、我希望等,增进沟通效果。[4]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激发家校共育的内驱力。
(三)促进家校协作
家校沟通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础上,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班主任和家长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双方的站位和作用不同。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交流,赢得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要把家长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尊重家长基础上,坦诚相待,促进家校沟通。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注重反思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与家长保持密切合作。
(四)注重家校沟通技巧
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以学生的优点为切入点。第一,在阐述学生问题之前,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正面、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家长,含蓄抛出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产生心理共鸣。第二,班主任要转换说话方式。例如,在指出学生问题时,先表扬学生的表达能力,积极代表班级参加活动,同时,指出学生有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合理的方式有助于家长接受和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家长通过班主任的评价,了解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督促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家校合作的成效。第三,班主任要避免告状式的沟通。在与家长反馈问题后,班主任要留意学生的变化,及时把变化告知家长。
(五)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校矛盾具有复杂性,家庭教育的多元和学校教育标准之间的冲突导致双方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应利用家长会、新媒体沟通工具等向家长传递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案、教育观念等。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家长群转发学校的通知、展示班级管理细节,帮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意图。其次,班主任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分享班级活动,转发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和视频,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最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班级管理等,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六)提供具体的育人策略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提供一定的育人策略方法,为家长提供育人方向。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班主任要关注家长的个性需求,为家长提供一定的育人策略。针对不同的家庭,班主任要因人而异,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在听完家长的教育观点后,班主任要肯定家长正确的观点,同时可以列举其他家长的做法,为家长提供方向。
五、结语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校之间要同频共振,通力合作。成功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密切合作,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双方合作的基石。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重方法和策略。有效的家校沟通有助于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家校之间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