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宰相王安石请客吃胡饼

2024-05-14宋宪章

杭州 2024年6期
关键词:蒸饼胡饼胡麻

我国古代,凡面食皆称饼:汤饼是面条,馎饦是面片,环饼是馓子,坎饼是馒头,胡饼更是饼。

胡饼最早流行在中亚、西亚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区。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各国,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将胡麻(芝麻)、胡桃(大核桃)、胡萝卜、葡萄、胡饼等作物和食品引进了中国。

我国记载胡饼最早的史料是《太平御览》一书,书中曰:“(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董卓拥胡兵破京师之应。”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已有“胡饼”条:“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

魏晋南北朝时,不仅北方人食胡饼,南方也普遍吃胡饼。《晋书》记载书圣王羲之“坦腹东床吃胡饼”的故事,王羲之就是躺在床上啃着胡饼,吸引了前来选女婿的郗鉴将军,促成了“东床快婿”的佳话。

胡饼在唐宋时期开始变化及创新,开始加入馅心和油脂。比如唐代“巨胡饼”就是以羊肉为馅。胡饼在唐代美食圈快速流行起来,得益于唐朝皇室“赐饼”的习惯——每逢特殊节日,皇帝都会将胡饼作为赏赐分发给手下。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了日本僧人圆仁在长安的见闻,“(唐文宗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记录的就是皇室向大臣赐饼的场景。白居易也写过一首《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到了宋代,胡饼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加入多种多样的馅料,并用模具戳花。据《东京梦华录》卷四“饼店”记载:“凡饼店,有油饼店、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宽焦、侧厚、油砣、髓饼、新样、满麻。”可见,在宋代,既有胡饼又有烧饼。

那么,《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不是胡饼呢?从烹饪技法来看,武大郎卖的炊饼很有可能是不带馅的蒸饼,因为从制作器物的层面来讲,武大郎的炊饼制作工具为“扇笼”,因北宋徽宗年间,民间需避讳仁宗的“赵祯”姓名,故蒸饼称为“炊饼”。

从宋代开始,市井上分别出售的胡饼与烧饼制作方式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体,出现烧饼南北有甜咸、东西有酸辣之分。全国烧饼有100 多种:河北石家庄有缸炉烧饼,天津有什锦烧饼,江苏的黄桥烧饼、安徽的黄山烧饼也都很有名。

北宋宰相王安石素来爱吃胡饼,还常以胡饼招待上门的客人。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欧阳修有诗赞扬他:“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等。由于新法遭到两宫太后及官僚、地主们的反对,民间改革推行也困难,对民众生活起到了不利的影响,改革完全失败,被朝廷罢了宰相之职。

南宋曾敏行编著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有一篇《王安石待客》,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在王安石任宰相时,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曾慕名前去拜访他,王安石邀请萧公子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盛装前往相府,料想王安石必定会用盛宴招待他。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上饭菜,萧公子感到十分奇怪。过了中午,萧公子感到饥饿了,但又不敢离开。这时,王安石才请他入座。他喝了几杯酒后,才上了两块胡饼、四块切开的肉及一碗菜羹。萧公子骄横放纵,只吃了烧饼中间芝麻多的饼心,剩下的就不吃了,把两个饼圈扔在了餐桌上。王安石见了,不动声色地将两个饼圈拿来吃掉了。萧公子见状,只好惭愧地离开了相府。

明代以后的文献著作中,开始频频出现胡饼就是烧饼的说法。明朝人周祈在释物其义的《名义考》中说,“汉灵帝所嗜者(胡饼) 即今烧饼”。清人陶炜仿所著《课业余谈》说,“胡饼,即今之烧饼,以胡麻(芝麻)著饼上也”。

如今,胡饼已经演变为了馕,在新疆维吾尔族人居住的地区还在制作。维吾尔族人将馕作为主食,用红茶或酸奶子(新疆等少数民族对酸奶的叫法)配着吃。馕是一种外缘突起,中心扁平,加入洋葱、芝麻、植物油、盐等制成的一种圆形大饼,一般的直径有八、九寸。制作考究的馕,还要加入鸡蛋、核桃仁、葡萄干、酥油、牛奶、白糖等配料。刚做好的馕,色泽金黄,外脆内香,可口之至。在新疆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之说。它的地位不只是满足口腹之需,而逐渐成为了新疆饮食民俗文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蒸饼胡饼胡麻
宋代胡饼受众人群及销售方式探析
论胡饼在唐代社会中的流行
猫儿尤喜蒸肉饼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丝绸之路蒸饼香
“炊饼”献疑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胡饼、麻饼与烧饼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弟子吃蒸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