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研究

2024-05-12张瞳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思政课人才培养

张瞳

摘要:以数字技术优化思政课教学,落实思政课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阐述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丰富内涵,分析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时代意蕴,并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这对于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思政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37-04

建设数字中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依托现代科技,落实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中国[1]。要以数字化建设加快思政课课程改革,开展数字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体系。要以网络媒介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使高校思政课数字化、立体化,推进思政课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提升在线教育支撑服务能力,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数字中国。

一、产教融合概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培养数字化人才的重要技术支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在思政课产教融合过程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推荐等数字技术,能推动教育数字化,提高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育人实效,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产教融合”的内涵在宏观上是指企业产业与高校教育相融合,在微观上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与高校教学过程相融合。本文中的“产教融合”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设专业与企业产业相结合,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是指高校和企业合作,利用数字技术落实思政课产教融合,协同培育数字化人才的活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实现了由高校理论教学到企业实践教学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创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二、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时代意蕴

1.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和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依托思政课、数字化产业和优质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协同培育数字化人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网络搜集思政课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赋予思政课教学内容时代特色。这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的局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和国际形势,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2.有利于培养数字化人才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是以高校和企业需求为合作点,以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依托思政课、数字化产业及优质资源协同培育数字化人才,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数字化人才,加快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建设企业工作岗位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场景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学生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激发自身创造、创新的热情。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能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学校提前进入“工作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增长见识,提高数字化技能。

3.有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支撑。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培养数字化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能够增强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生力军。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以双方需求为合作点,利用数字技术,校企协同培育数字人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应用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的数字化人才。

三、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

为全面了解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情况,2023年10月2日到13日,笔者向广西高校的大学生发放线上问卷。本次调研从广西高校中选取了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原计划向各高校发放问卷500份,但实操中略有调整,最终实际发放问卷507份,回收问卷507份,本次调研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16份,实际有效问卷为491份,本次调研的问卷有效率为96.84%。调查数据分析如下所示。

1.广西高校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思政课产教融合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广西各高校开展了思政课产教融合活动,但是14.46%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从未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载体加强思政课产教融合,15.48%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很少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载体加强思政课产教融合,23.42%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一般利用數字技术作为载体加强思政课产教融合。由此可知,广西高校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思政课产教融合有待加强。

2.数字化背景下广西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形式有待丰富

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广西高校开展了思政课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52.55%的大学生认为广西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形式较为单一,有待丰富。这就要求广西高校在开展思政课产教融合工作时要利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参观、VR体验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学生线上线下参观企业单位,进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3.数字化背景下“双师型”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根据调查可知,广西高校注重培养“双师型”思政课教师,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29.56%的大学生认为所在的高校很少有合作企业派遣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的毕业实习,25.86%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思政课师资队伍的数字素养仍有待提高。当前,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来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博毕业生,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数量较少,理论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强,但是欠缺企业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这就要求广西高校要建立专兼职结合、技术兼容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

4.数字化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

根据调查可知,广西高校以数字技术加强思政课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31.77%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推进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思政课产教融合的相关项目较少,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签订校企合作合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数字化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目前,广西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形式过于表面化,缺少校企合作进行产教融合的完善运行机制,在产教融合广度、深度和力度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企业业务资源、数字技术、产业开发等方面尚未实现设备、技术、人才、市场和行业经验资源的全面共享。

5.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调查可知,广西高校重视思政课的产教融合,并开展了相应活动。但是29.32%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广西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欠缺规范性、保障性和较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少完善的协同育人和质量评价机制。这就要求广西高校要加快建立健全数字化背景下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

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

1.打造“双师型”教师,以培养数字化人才作为培育目标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在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应与时俱进。要打造“双师型”教师,“优化教学管理”,明确以培养数字化新型人才为培育目标[2]。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例如,高校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合作企业中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工作,让他们全面了解企业数字产业发展前景和数字化人才需求,把握“课程思政”知识点,进而提升思政课产教融合的深度。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要厘清思政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让他们发挥好自身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例如,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高校要让教师有意识地强化数字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

2.数字赋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思政课的产教融合

高校思政课的产教融合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方式,积极探索融入的新方法,注入新时代特色。高校要搭建数字化产教融合平台,“以平台牵引,项目驱动”来落实“产”与“教”,进而实现数字化教学。高校要合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云展馆开展大学生的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带领大学生在企业单位的云展馆中参观学习,使大学生在企业单位的云展馆中实现3D立体漫游。这样,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校要合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大数据库,积极与先进企业合作,进而形成校企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3]。例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企业应用场景引入线上思政课,利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线上慕课的SPOC课程,引入企业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推送案例,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的数字化人才,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3.以“大思政课”理念开创思政课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格局

“大思政课”理念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成长作为时空维度,涵盖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领域的教育素材,贯通了学校与社会的全时空。“大思政课”理念,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提供了新视角。以“大思政课”理念构建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实践课堂,突破了课程思政的空间局限,转向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实现了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的延伸。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要重视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4]。高校思政课产教深度融合,使思政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有利于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增强育人实效。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法定节假日或寒暑假时间段,组织大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基层,在实践中增强本领。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去企业物流车间锻炼学习,培养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专业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快建立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系统运行机制

高校要建立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系统运行机制,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并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1)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合理实施实践活动,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占的学时。在深入企业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确保大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安排能够紧密衔接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此外,在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大学生所学数字技术内容,合理渗透思政课教学元素,使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实习过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2)建立健全思政課产教融合的保障制度。第一,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要设立专项基金。高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的立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经费到位。第二,建设智慧思政课实践课堂。高校要将数字技术融入思政课产教融合的教学全过程,加快建设校企合作的智慧课堂和先进企业虚拟工厂,以实现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自主化数字化学习,为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创建多元化合作资金投入比例机制。高校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入、社会支持”[5]等方式募集思政课产教融合资金,倡导地方民族企业参与思政课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5.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产教深度融合要制作细化的精准考评制度,以保证考核标准的科学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思政课产教融合质量评估督导小组,制定思政课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工作,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除高校和企业之外,要建立思政课产教融合的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并进行立体多维评价和评价结果汇总分析。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工作,要坚持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思政课产教融合考评,应基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按一定比例形成对大学生实习成绩的科学认定,并计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总成绩之中。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评价工作,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双重结合。高校要定期检查思政课产教融合活动次数和效果是否达到合格指标,以形成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五、结语

总之,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注重产教融合,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化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了解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丰富内涵,分析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时代意蕴,并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探讨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策略。要注重打造“双师型”教师、以培养数字化人才作为培育目标,注重数字赋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思政课的产教融合,注重以“大思政课”理念开创思政课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格局,注重加快落实思政课落实产教融合的系统运行机制,注重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等。这对于贯彻落实“十四五規划”,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数智化时代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人力资源,2020(14): 26-31.

[2]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3-07(01).

[3]苏小红,苗启广,陈文宇.基于AI赋能和产教融合提升程序设计能力的个性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3,(06):4-9.

[4]吴航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究[J].传媒教育,2023(22):75-77.

[5]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N].人民日报,2023-02-28(01).

Study on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Digital Background

Zhang To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gsihu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Province, Nanning 530031, China)

Abstract: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digital talents, building a digital China,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 and propos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his is beneficial for implementing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ultivating digital talents, building a digital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universities;digitizatio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 integration ofindustry and education;talenttraining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思政课人才培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